怎樣學好高中物理?

潘靈聰


我作為一名高中資深物理老師(反正吹牛也不上稅),結合幾個實例,跟你介紹一下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第一,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第二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1.所謂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是指學習物理的心態。

不要懼怕學習物理,物理確實有些題很難,但還有更多的簡單題,作為我們這些一般的同學只要會做簡單題就可以得高分了,那些難題是留給考清華北大的學霸們做的。如果你也達到了學霸的水平,那在你眼裡就沒有難題了,也不會覺得物理難了。

2.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是指學習物理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❶注重基礎,注重基礎,注重基礎,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不要瞧不起基礎題,不要覺得基本概念簡單就不去研究,每一個概念仔細挖掘都有其深層的含義和外延,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意的把他們都搞清楚。其實不光是物理的學習,任何一門課程只要基礎紮實了後面的學習就會變得遊刃有餘。

以最熟悉的牛頓第二定律為例,講解一下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我們研究牛頓第二定律時大部分都是力在一條直線上的,不在這條直線上的力,我們也要取它這條直線上的分力。

比如下面這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求該物體的加速度。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我們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F·cosθ=ma

這就是我們一般情況下,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那我們再看下面這種情況,桌面水平光滑,如何用牛頓第二定律直接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呢?



一般的做法是,對M和m分別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出下面兩個式子:

對M,T=Ma

對m,mg-T=ma

聯立兩個式子即可求出加速度a=mg/(M+m)。

我們再看看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我把M和m看做一個系統,與加速度方向一致的力作為正方向的力,與加速度方向相反的力作為負方向的力。上面的題目中只有mg是與加速度方向一致的(對m來說加速度向下,mg向下所以說兩個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可以直接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寫出mg=(M+m)a,馬上就可以得到a=mg/(M+m)了。

是不是比對兩個物塊分別用牛頓第二定律快多了?

所以,要注重基礎,對基本的概念研究透徹,複雜的題目正是用這些基本概念堆砌起來的,基本概念、簡單題目弄明白了,複雜題目也會迎刃而解。

❷多刷題,多總結。不能只是為了刷題而刷題,這樣就很容易陷入題海遊不出來,對提高物理成績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只有不斷總結的刷題才是最有效的,最有利於成績提高。在做題過程中總結很容易形成屬於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可以自己總結出那些網絡上流行的物理模型。

再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還是上面的問題,如果讓你求繩上的拉力呢?

有了加速度,我們以M為研究對象,列牛頓第二定律公式就可以求出繩上的拉力。

T=Ma=Mmg/(M+m)……①

我把上面的題目變一下,兩個物塊放在水平桌面上,中間用輕繩連接,用力F拉質量為m的物塊,求繩上的拉力。

還是採用上面的做法,先整體用牛頓第二定律:F=(M+m)a,

再隔離M,對M用牛頓第二定律:T=Ma=MF/(M+m)。和上面的①式是不是很相似呢?只是用F代替了mg。

再改一下,還是上面的圖,桌面不光滑,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都為μ,再求繩上的拉力,應該是多少呢?請用心的同學自己算一下,繩上的拉力依然是T=MF/(M+m)。

如果桌面光滑但是不水平呢?如果桌面既不光滑又不水平呢?你會發現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拉力都是T=MF/(M+m)。這其實就是連接體求拉力的模型,自己總結出來的,用的時候是不是就熟練很多呢?

❸熟讀課本。讀課本不但有利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有的高考題就來自課本。還是舉個例子說明一下。2017年高考全國卷一的14題,就來自於課本,如下圖:

怎麼樣?通過上面的分析是不是覺得學好物理非常簡單啊,所以,對物理充滿信心,注重方法和策略,學好物理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辛哥物理


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學好高中物理關鍵要兩點。這兩點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但可以培養。

第一點立體幾何學要學好。那數學是否一定要學好呢,其實高中物理對數學的要求並不高,一般初中數學學好即可。但幾何學是經典物理的基礎,物理概念都是在空間裡變化,都需要有基本的空間模型,沒有空間概念很難學好物理。

第二點就是眼中有問題,對問題感興趣並喜歡思考並解釋這些問題的本質。說實話,當時在學校上課根本不注意聽講,習題很少做,對考試成績也不在意,腦子很笨的。但綜合科目高考全校200名學生,考了全校第一。

舉幾個例子,比如學習勻加速運動,距離S等於0.5*a*t^2。別人都記住了公式,我就是不懂這個公式,我用了小半年時間,還是將就著會用這個公式是不是很笨啊。因為在我的腦子裡就沒有時間和時間相乘這個概念,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說實話,我現在還不明白時間相乘是個什麼鬼,物質世界沒這種東西與之對應啊。

再舉個例子,萬有引力公式,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也難倒我了,為什麼是距離的平方而不是距離一次方成正比。距離的平方那是面積啊,可是沿著半徑的面積,是個什麼鬼,當時抓著物理老師給我講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搞明白,估計老師也不明白。又是小半年,終於搞明白了,原理萬有引力常數包含了另一個常數Pi,兩者一聯立就是一個球面面積。

當你想造一把槍時,你就會考慮氣體膨脹的問題。

當你想造一個小火箭時,你就會考慮氣體做工,反衝問題和動量守恆問題。

當你想做一個發電機時,你就會考慮楞次定律。

當你想做一個小電路,你的電路問題就會被考慮。

等等

我的物理就是這麼學的,並且學的很好,老師不能解決的問題,當著全班的同學問你,老師講錯了,當著全班的面,糾正他的錯誤,那是一種什麼感覺,高中物理課就是這麼過來的。


tianti2


我對物理還是比較有自信的。

因為物理關聯性太強,如果不是高三那現在學習要從高一重新抓。力學、運動學最為基礎。而高一知識主要靠“玩公式”。也就是各種公式運用,用熟了就好了。

多注意解題思路梳理,你會發現當你學通的一瞬間,物理就能保持良好以上了。

優秀的話還是需要題量的支持的。

學物理,多進行形象化思考,結合實際更容易理解。


樂觀的南風


物理肯定不是死記硬背的,回首高中三年學的物理知識,你會發現,高中物理根源是對力和運動的分析,也就是牛頓定律,學好牛頓定律,完全掌控受力分析,高中物理基本通吃了 。電路跟電路實驗,不必深究,記住模型就能舉一反三。


洗了頭的我很強


高中物理說難也不難,怎樣才能學好呢?

1.課本是基礎。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是關鍵。

2.理解並記憶課本上的知識,比如:牛頓的第一定律,還是第二定律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什麼是左手定律、右手定律等。

3.勤做筆記,不懂的要問,做到不恥下問。

4.適當做一些課外的習題。見得多了,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