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病多多

搜索「jinwancaixun」即可關注

拼多多,病多多

卓越企業家

經濟,商業,人文,歷史

在中國電商發展史上,還沒有哪一家創業公司像拼多多一樣,能夠在成立3年內,積累近3億用戶。

一週前,這個3歲的新獨角獸公司,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市場傳言其估值達300億美元。

但拼多多策馬奔騰的3年裡,一直在爭議中成長。其中,包括小商家的利益糾紛、品牌方的維權、用戶對其銷售產品品質的詬病,以及大眾對拼多多價值觀的質疑。

如果拼多多可以在短期內妥善地解決掉這些問題,將當之無愧成為新電商的開創者、美國資本市場的“社交電商第一股”。如果問題不斷惡化,即便順利上市,也並不意味拼多多一路坦途。

01

近萬小商家的控訴

湖南郴州的楊明(化名),盯著拼多多店鋪後臺無法提現的32萬人民幣,如鯁在喉。

拼多多凍結資金的理由是“涉嫌售假”。半年來,楊明曾到拼多多上海總部十幾次,被接待過3次,記錄下楊明店鋪名和ID,對方至今沒有答覆。

眼看32萬錢款追溯無望,妻子要和有些“窩囊”的楊明離婚。“就是因為拼多多這個事情。”楊明充滿無力感,“她父親就是因為想不開,在30多歲的時候就自殺了,所以我不想讓她想不開。”楊明對《今晚財訊》說。

進駐拼多多之前,楊明在淘寶經營了近7年的店鋪。自從2015年淘寶提高入駐門檻,減少對低價賣家的流量傾斜,楊明的淘寶生意一天比一天難做,聽說“拼多多流量大”,楊明果斷入駐。

從淘寶到拼多多,楊明感受到最明顯的不同在於,原本“在淘寶的利潤是80、90塊,在拼多多利潤最低時只有10塊,甚至5塊”。其店鋪商品是從郴州批發市場進的男裝,“賣一件進一件”,楊明希望通過薄利多銷,提高銷量。在拼多多,銷量越高,意味被推薦的機會越多,流量就越大,進而促進更大的銷量。

楊明還發現另一個提高銷量的訣竅,“自己可以買自己的東西”,俗稱“刷單”。這個在淘寶早就打擊的操作,拼多多小商家在重演淘寶誕生早期的套路。不到兩個月,楊明店鋪的銷售額從原本10多萬提高到30多萬元。

儘管銷量可觀,但楊明的日子並不好過。按照拼多多的規定,商家48小時必須確認發貨,發貨後24小時必須出現攬件信息,此後24小時必須有後續物流信息,違反每條罰款5-40元不等。客服回覆率低於50%,每天罰1000元。種種規定,楊明已記不清被罰多少次了,以致於很多商家稱拼多多為“罰多多”。

令楊明深感慶幸的是,“刷單”並未受到任何懲罰。在他看來,刷單是被拼多多默認的潛規則,“因為拼多多可以從每一筆交易中獲得千分之六的佣金”。但拼多多稱,佣金是替支付平臺收取的。

在拼多多上海總部樓下維權的商家,從未間斷,據說先後有“近萬人”。按照拼多多100萬商家算,資金被凍商戶佔總商戶的1%。接受《今晚財訊》(ID:jinwancaixun)採訪的近10位商家,被凍結資金從1萬元到80萬元不等。

從企業信息查詢平臺天眼查可以看到,截止目前,關於拼多多的法律訴訟222起,開庭公告264條,其中絕大多數是關於“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據楊明透露,關於拼多多的立案,“法院已經排到9月份了”。

商家與拼多多的爭議點在於,商家在入駐時,點擊“已經閱讀並且同意以上協議”所簽署的協議是否有效?“假一賠十”處罰是否過高?拼多多是否有權凍結商家貨款?被凍結貨款流向是否應該公開?

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汪律師對《今晚財訊》表示,拼多多與商戶簽訂的合同屬於民事合同,應該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他認為,目前合同中的部分條款,存在拼多多利用平臺強勢地位,單方“限定了一些小商戶的權力,擴大了他們的法律責任”的現象。

其次,拼多多本身是一家企業,不能完全替代政府部門行使權力,濫用處罰權,超額且無期限凍結商戶資金。另外,他認為,拼多多對商家的所有處罰,以及凍結資金流向等問題,都應合情合理,公正公開。

根據拼多多提供給《今晚財訊》的幾份法院裁決書顯示,法院認定拼多多與商家簽署的合作協議是受法律保護的,拼多多對起訴商家的扣款也“以代金券形式向消費者發放”完畢。

拼多多,病多多

2

亟需升級的供應鏈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拼多多團隊有700人,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打假。對商戶運營的嚴苛,對假貨打擊的決心,彰顯了拼多多用戶至上的一面。

然而,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對拼多多的詬病從未減少。因為家人要幫砍價安裝拼多多,因為產品質量差又卸載,“安裝完卸載,卸載後安裝,安裝後再卸載,決定以後再也不安了”。

拼多多的初衷是讓用戶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事實上,拼多多上的商品往往只做到了“價廉”。印著阿迪達斯、耐克標誌的二十幾元的鞋褲,依然在拼多多叢生。遵循著“薄利多銷”古老交易宗旨,不知道多少瀕臨倒閉的企業因拼多多重獲新生。

拼多多三寶“紙巾、內褲、絲襪”是當紅爆品。這些產品的特點在於供應鏈短,流通速度快,往往當日下單,次日就可以大量出貨。江西瑞昌的可心柔品牌,曾一天賣出300萬單的29.9元28包紙巾。拼多多還曾一口氣賣出472萬單售價27.8元一瓶的壯陽藥。

當用戶為拼團砍價成功歡呼時,恐怕很少想過將數字和圖片轉化為製造端的需求,這些生產鏈條上一下子幾百萬單,從商家打樣、量產、質檢、打包到發貨將是多浩大的工程。如果沒有成規模的工廠作保證,那麼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成品,來自20人左右的小型工廠,甚至只有兩三個人的家庭作坊。況且,商家必須要保證48小時之內發貨。

用戶需求對供應鏈的反向要求最終變成:能多便宜就多便宜,出貨能多快就多快。

《第一財經週刊》曾探訪製衣工廠,商家要求工廠“要在3天內完成1萬單需求”,而在一間20多人的工廠,每天最多出貨量也就3000件。

要降低成本,只能從原料上想辦法:樣衣的布料成本原本是12塊錢一米,就換成9塊錢的;走線換成細一點的,針數少點;洗水廠也找便宜的,質檢環節也可以略過。

1萬件的需求,在3天裡分成幾波,勉強完成。

在供不應求的拼多多,如果是品牌貨,價格還特別低,就更受歡迎了。如果品牌方不妥協,那麼,假貨、仿貨便滋生蔓延。這對品牌方來說,將是致命打擊。

最近,國產紙尿褲品牌“爸爸的選擇”就遇到這樣的打擊。爸爸的選擇創始人王勝地對《今晚財訊》表示,拼多多上很多打著經授權的旗號,私自銷售爸爸的選擇紙尿褲,銷售金額從幾百萬到上千萬元規模。過去八九個月,多次與拼多多溝通,對方置之不理。聽到拼多多將赴美上市,王勝地坐不住了,“正在準備材料,將到美國起訴拼多多。”

針對商家和用戶的投訴,拼多多客服回覆《今晚財訊》,正常情況下3個工作日會通過微信公眾號或短信回覆。

拼多多,病多多

3

用戶增長瓶頸

一位行業人士認為,目前拼多多已經走到一個發展瓶頸期,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率已經非常接近網民滲透。

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在佔據中國網民55%左右的三線以上城鎮,拼多多在三線、四線城市的滲透率分別為21.38%和35.34%,如果要持續增長,需要去一二線城市尋找用戶。

拼多多的成長,離不開“低價+拼團”的戰略,同時,也離不開對營銷的大力投入。拼多多一面靠廣告賺錢,另一面又打廣告燒錢。今年一季度,拼多多銷售和市場費用是12.17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13.45億元。而拼多多目前主要營收也來自廣告,其一季度總營收是13.85億元,其中80%依靠廣告收入。

拼多多的廣告投放,分佈於各大衛視、地鐵站、微信朋友圈等。9.9元迷你冰箱的廣告,可能很多人都見過,《中國新歌聲》《極限挑戰3》《歡樂喜劇人》都少不了拼多多身影。有網友吐槽稱,“因為拼多多的洗腦廣告,都不想看《極限挑戰》了”。另外,全國上千個公交站、近百個地鐵站,都接受過拼多多的炫目紅的洗禮。

黃崢說,拼多多投了很多廣告,只想“告訴消費者我不是騙子”。

但顯然,依靠洗腦廣告,並不是吸引一二城市用戶的好方法。

對依靠拼水果起家的拼多多,不得不說水果是能夠吸引一二線城市用戶最好單品之一。拼多多曾熱賣過2000噸山西灘棗,推出過雅安蒙頂山紅心獼猴桃拼購,還在海南文昌芒果愁銷路時伸出過援手。

“拼多多可能是中國最大的水果網上銷售平臺。”黃崢曾說。

但受限於當下物流基礎,中國還沒有一個適合農產品的物流基礎設施,已有的是阿里巴巴為了運義烏小商品設計的。用這樣的物流體系運水果,必然造成用戶極度不滿。

連黃崢母親都曾忍不住吐槽,花10塊錢買了9個芒果,其中有2個是壞的。黃崢開導其母:“10塊錢買到7個好芒果,那也不虧。”

物流問題一直是生鮮電商之痛。如果拼多多能夠率先破局,便可以迅速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但從目前來看,並未看到拼多多在生鮮領域有多大野心,其未曾對冷鏈物流、前置倉等公司進行整合,更未表現出參與其中的打算。

除了要解決用戶增長問題之外,拼多多亟待突圍的,是其活躍買家的貢獻度過低的問題。

據極光大數據顯示,卸載淘寶App的用戶,有50.3%流向拼多多,卸載頻拼多多App的用戶,有78.3%流向淘寶。

這表明淘寶與拼多多用戶的高度重合。但淘寶活躍買家貢獻是拼多多的近10倍。公開數據顯示,淘寶2017年年度銷售總額大約為2.5萬億元,年度活躍買家按照5億計算,那麼活躍買家的年度平均消費為5000元;而根據拼多多披露的信息,其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僅576.9元。

拼多多,病多多

拼多多創始人黃錚

4

對價值觀的質疑

當然,不能因為拼多多的現狀否認其初心。黃崢詮釋拼多多的獨特形態為:Costco和Disney的結合體,用戶可以用最划算的價錢,買到想要的東西,同時在裡面收穫快樂。

拿拼多多對標零售商Costco,勉強說得通。儘管Costco是通過規模化來降低高品質商品的銷售價格,並且Costco會員還需交納高額的年費,與目前的拼多多模式有一定差距。但非要跟迪斯尼扯上關係,未免過於牽強。

拼多多的玩法主要分四大類:直接拼團,邀請好友參與拼團,邀請好友助力拼團,以及分享互惠,分享越多省越多。

這種基於熟人社交的模式,同時必須承擔熟人失信的風險,一旦產品品質和售後服務出現問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有很多用戶已通過朋友圈昭告天下,“再發我砍價鏈接,直接拉黑”。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公眾對這家公司價值觀的質疑。

黃崢常標榜拼多多像今日頭條一樣,是“另一種存在”,並非巨頭競爭下的產物。他們都崇尚算法,未來拼多多選品全部由算法和機器來選擇,憑藉分佈式智能代理網絡,“合適的場景推薦適合的產品”。

算法是沒有原罪,也是沒有價值觀的,但是,人有。拼多多所推的“9.9元的一臺電冰箱,9.9元的一輛電動車”,實際就是僅拿出幾十個產品作誘餌,扔到10億月活的微信大海,去釣那些聞風而來的小魚們。這種營銷手段,恐怕不能稱之為厚道。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黃崢確實非常牛掰”,同時也提出自己的疑問:“每次零售革命,歸根結底都要能創造新的價值。品類更豐富是價值,送貨上門消費者超爽是價值。我在想拼多多創造的價值是什麼?是一起拼團買東西更快樂?還是便宜?10塊錢便宜了兩塊錢的快樂?個性化推薦讓人越刷越過癮,把時間都耗光了?”

在拼多多披露招股書時,黃崢還給股東寫了一封公開信,立下“不作惡”的flag,並略顯委屈地說,“我們可能不被理解,但我們總是善意,不作惡。”

無論黃崢如何美化拼多多的故事,資本只相信數字。在資本市場前景不明、互聯網公司迎來上市潮的大環境下,多家公司都有破發之憂。虧損的拼多多如果未能儘快妥善解決幾個核心問題,其未來之路,只怕會多有曲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