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2018暑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8月25日,共計40天

2018年暑伏時間表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時候,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比如今年的中伏就是加長版的20天~

三伏天到了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準備採取以下哪種方試避暑呢?

1、陰涼處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哪裡有陰涼,出門的路就在哪裡

2、剪短髮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女孩子為了避暑剪掉長髮,也是蠻拼的了

(男孩子偷笑中)

3、吃西瓜、雪糕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西瓜、雪糕和三伏天更配喲~

4、吹電風扇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隨著電風扇的節奏搖擺,是夏天最喜歡的運動了

5、涼蓆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炎炎夏日,沒有它,你我怎麼入眠

6、泳池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三伏天,最合適的運動就是去遊個泳了吧

7、空調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炎炎夏日,空調大概是最偉大的發明了吧

家裡沒有空調的小夥伴也不要傷心

因為我們可以去蹭~呀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太熱了,我們還是說點高興的事吧!

什麼事最高興呢?!

吃!!!(☆_☆)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是打我記事兒起,就會念叨的(吃這件事,咱從小就如此上心~)

伏天吃餃子、烙餅、麵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勞自己一下~

頭伏餃子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頭伏吃餃子,餃子在中國出現的歷史時間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稱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記者從網上查到資料顯示,餃子最初稱“餛飩”。據史載: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一書中就記述一種餛飩食品:“今雲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到清代時吃餃子稱為煮餑餑,餃子也叫“伏(福)貼”或“貼伏(福)”餃子,“伏”與“福”諧音,有納福寓有吉祥富貴之意。在伏天餃子的品種及用餡也多種多樣,有水煮餃子、燙麵餃子、油煎餃子、鍋貼餃子等。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二伏面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二伏天已是暑天最熱之時,老北京人都喜歡在此時製作簡單而又順口的麵條做主食,所以稱“二伏面”。

古時人們稱麵條為“湯餅”和“不託”。在張岱寫的《夜航船》一書中就有“魏作湯餅,晉作不託”之語,麵條就是由湯餅逐漸為面片湯後發展而成。

伏天吃麵條的民俗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至於伏天本已酷熱難耐,人們還吃淌汗的熱湯麵的解釋源自南朝,“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因古時人們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到了六月就應該辟惡,位於北方地區北京的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在新麥收穫之時,人們認為用小麥磨出的新面製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吃麵條不但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而且吃著巧手製出的眾多樣式的麵條,也為生活中也平添了很多樂趣。人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另一個原因在於,這樣有利於通過排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這也是中醫養生專家一直提倡提倡的“以熱制熱”法。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三伏烙餅攤雞蛋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三伏烙餅攤雞蛋”是有些科學性的。三伏在立秋之後,天氣開始轉涼,這個時節再大汗淋漓地吃“熱湯麵”就容易著涼了,主婦們完全可站在爐前為家人烙餅。

餅在古時是穀物、麵粉製成的食品統稱。至唐宋代後,餅才開始成為以麵粉製成的圓形麵食,出現了多種配料帶餡的餅、千層餅、酥油餅、家常餅及薄餅等。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夏天防暑降溫七大誤區

誤區一:防曬霜太厚或塗滿清涼油

很多人誤以為,防曬霜能防曬,自然也能防中暑,所以每逢外出都塗上厚厚的一層,或者全身塗滿清涼油來降溫。其實,這些做法不僅不防暑,反而會導致人中暑。分析認為,厚厚的防曬霜覆蓋在皮膚上,會影響汗液排出,自然會導致散熱慢。同樣,在全身塗滿清涼油,由於有一種涼涼的感覺,也會減少汗液的排出。

誤區二:在密封的室內潑水降溫

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潑水降溫。事實上,用潑水的方法,的確會使水汽蒸發,帶走一些熱量,因此,剛潑完水時,室內氣溫會暫時下降,但是,如果室內通風透氣不好,空氣不流通,在地面上潑水,蒸發的水汽難以向外散發而滯留在空氣中,就會使室內空氣溼度不斷增大,而且,時間稍長,室內氣溫又會上升,這時,就會使人感到室內更悶熱,從而引發中暑。此外,由於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室內的細菌和塵埃隨著水汽進入空氣中,使空氣比潑水前更混濁。

誤區三:洗冷水澡“降溫”

很多人認為用冷水“沖涼”讓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溫的作用。但事實上,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體內的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各種疾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擇溫水浴,因為洗溫水浴散熱更快,而且浴後會讓人感覺通體清爽。

誤區四:

夜晚在大樹底下乘涼

在氣候悶熱的盛夏,白天樹下的溫度的確要比空曠地的溫度低3℃多,因為樹冠能反射和吸收大氣中的一部分熱量,而且,樹葉通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氣。因此,白天在樹陰涼處乘涼或走路,會使人感到涼快、舒適。但是,到了夜晚,情況就完全不同,樹下往往反而比空曠的地方要悶熱。原因是太陽下山後,樹下地面散熱受到樹冠的阻擋,散熱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較多。因此,盛夏的夜晚,人們不宜在樹下乘涼,而是應到空曠的場地乘涼。

誤區五:中暑後喝大量白開水

很多人中暑後會喝大量的白開水。雖然在中暑時喝白開水可以補充水分,但是,人在失水狀態下,喝下太多的白開水,就會產生“排出去”的反應,結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狀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喝些淡鹽水或者鮮果汁。

誤區六:大量喝綠豆湯、涼茶

從中醫的角度看,屬於寒涼體質的人,例如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症狀者,不能多喝綠豆湯和涼茶,否則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特別是處於月經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綠豆湯和涼茶,以免傷害身體引發痛經。

誤區七:夏季多出汗能減肥

天氣炎熱,稍稍走動便汗流不止,不少愛美女士心裡竊喜:是不是我的脂肪在燃燒了?真相:出汗減肥,沒有科學依據。據瞭解,人的身體分佈著約300萬個汗腺。當熱引起血管擴張時,血液中的水將熱量傳遞至皮膚表面,然後隨汗水蒸發,將熱傳到周圍環境中,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出汗量可高達每天8-12升。夏天出汗只是身體調節溫度的一種生理現象,和燃燒脂肪關係不是很大。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入夏常備的防暑藥

  • 仁丹:能清暑祛溼。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鬱悶、腹痛腹瀉,也可用於暈車暈船、水土不服。
  •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適於中暑所致的頭昏、噁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
  • 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適於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 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 無極丹:能清熱祛暑、鎮靜止吐。
  • 避瘟散:為防暑解熱良藥。能祛暑化濁、芳香開竅、止痛。
  • 金銀花:具有祛暑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可開水泡代茶飲。
  •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 荷葉:適宜中暑所致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小編最後提醒大家,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避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你是怎樣避暑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