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我國土族狂野獨特的文化現象——跳於菟


在我國,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儺舞(俗稱"鬼戲"或"跳鬼臉"),作為民間藝術的"活化石",它們傳遞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跳於菟(wūtú)"正是這樣一種古老、特色,而又極富生命力的珍貴古文化遺存。土族跳於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為土族群眾化裝成白虎。

於菟在漢語典籍中是"虎"的別稱。跳於菟是青海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土族人每年必定舉行的隆重祭祀活動,目的在於驅邪逐魔、祈求吉祥。圖為中國古老的圖騰舞蹈,於菟做出嚇人的動作以顯示他的威力。

在古代,老虎又名"於菟",土族人相信老虎圖案可以驅除邪惡,並帶來好運。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村,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都要進行驅魔逐疫的跳於菟(wu tú)-- 即"跳老虎"活動。

中國古老的圖騰舞蹈,畫匠裝扮即將出徵的“於菟”。土族於菟舞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是極具人文價值又很獨特的文化現象。

跳於菟是一種驅魔逐邪的祭祀活動,有著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折射出古代氏族社會人們的心理經驗和認知。年都乎村也因此成了人類文化學的考察地。

“於菟節”是青海黃南州年都乎村土族群眾的傳統節日:白虎跳舞。於菟的舞蹈語彙與節奏相對單一,它是一種原始擬獸舞在當代土族民俗活動中的形態表現。擬獸舞與原始人的狩獵生活緊密相連,是原始舞蹈中最常見、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位於青海黃南同仁縣隆務河畔的年都乎村在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都會舉行較大規模的驅魔逐邪的祭祀活動,土族民間將它稱為跳“於菟”。家家戶戶每個人都會用清水洗頭,洗去汙垢,以求得健康、平安。

於菟活動包含念平安經、人神共娛、祛疫逐邪等儀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稱謂。儀式開始時,名為於菟的舞者在赤裸的上身繪上虎豹圖案沿村進行表演,挨家挨戶跳舞。

土族群眾跳於菟的人化妝成老虎的樣子跳舞。

土族人相信老虎圖案可以驅除邪惡,並帶來好運。

跳“於菟”的小夥子們手握長樹枝的雙臂或靜止不動,或反覆上舉,或左右開合,這些姿態構成了舞蹈的基本動作。整個舞蹈凝重、豪放、粗獷,再現了古人因崇拜而模擬老虎姿態的習俗。

跳“於菟”的舞者進入村民家,肆無忌憚地搜尋食物。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好饃饃,還會煮好羊肉給他們吃。他們找到食物後,會把食物銜在嘴裡,搖頭擺尾,做老虎吞食狀。如果村民家中有病人,他們還會從病人身上跳過,以示把病魔驅走。

跳“於菟”的舞者從村民家出來後,會聚集到村裡的巷道口。這時村民們把中間有孔的饃饃穿在他們手持的棍子上。

吃飽喝足的跳“於菟”舞者便會在法師的帶領下,沿著村莊再次舞蹈。

吃飽喝足的跳“於菟”舞者便會在法師的帶領下,沿著村莊再次舞蹈。祭祀結束後,青年男女就可以自由地唱起拉伊,談情說愛,而長輩們則需要回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