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作為土生土長的江南人士,大家熟悉的酒店大公子今天要跟大家講講,他家年年都會出現在餐桌上的美食——米酒。

▐ 不小心就喝大的小甜水

米酒伴隨著南方部分地區(糯米產區/食用區)民眾從小成長,卻少見於其他地區。每每有北方的朋友來做客,陪著喝白的吧,容易把我自己摺進去,這時,就是上米酒的最佳時機了。

“來來來,試試看我們本土特產的米酒,入口好還不上頭”

Dun~Dun~Dun~

“這個什麼玩意兒啊,你們南方的酒跟飲料一樣,我可以當水喝!”

Dun~Dun~Dun~

“臥槽,昨晚你給我喝的什麼玩意啊,我都想不起來什麼時候開始斷片的!”

“來來來,這時我親戚家的復釀米酒,你要不要再來點?”(端起缸)

“別別別,今天我們隨便吃點,你把那酒收起來我們還是朋友。”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不知不覺就喝多了

▐ 米酒,最早出現的酒之一

米酒其貌不揚姿態又低,卻是人類釀酒史上出現最早的品種之一。人類對酒精的初體驗,不是源自於過度成熟接近腐爛的水果,就是來自存儲保管不當發芽發酵後的糧食。相比水分與果糖充足、表面微生物繁多的水果,糧食需要先將其中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再進行發酵,多走了一道彎路。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但僅僅工藝上的略微複雜,在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奮鑽研面前都不是事,糧食釀酒一步步被髮揚光大。古人不僅沒有滿足於糧食直接發酵低度酒的分支路線(【niè】造酒路線:啤酒),還進一步鑽研創造出了酒麴,開啟了曲造酒的主線劇情。至於酒精濃度進一步提高、雜質有效減少的蒸餾酒,最早見於《本草綱目》,其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zèng】(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終於,蒸餾法讓白酒進入了市井酒肆。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 此“白酒”非彼白酒

反過來說,在元朝之前,無論是喝酒嗑散的竹林七賢還是醉生夢死的飲中八仙,都是捧著黃酒和米酒過日子的。那麼廣大白酒愛好者該不服氣了,最難忘是古人詩,騷人們寫了那麼多相思白酒,當我們九年義務教育背誦默寫白做的嘛。

唐宋詩詞雖然經常把酒的味道描述成香甜的,比如見過大場面的白樂天,春酒好了就興致沖沖招基友一起來喝酒:“甕頭竹葉經春熟,階底薔薇入夏開。似火淺深紅壓架,如餳氣味綠粘臺。”憑著味道就該知道是什麼酒了吧。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可另外,還真有指名道姓點了“白酒”的,比如特別會享受生活的詩仙大人,美美地啃著肥雞,就把白酒給下了:“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可是詩仙大人也沒喝糊塗,蒸餾工藝技能樹點開前的幾百年,他老人家喝的就是各種帶色兒的酒。喝多了也醉人的甜味白色神秘液體“白酒”是未濾清白色米漿的米酒;只要味道過得去哪怕頭上有點綠的“綠蟻”是因為工藝原因染了點綠色,還是米酒;至於各路英雄好漢必點,再搭配兩斤黃牛肉湊成大俠套餐出售的“黃漿”,那基本是黃酒和雜糧酒了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 米酒裡的兒時記憶

於是承襲著千年的傳統,每到秋冬季節還是有不少人家會習慣釀點米酒:洗缸(或者可密封搪瓷罐),蒸糯米,加酒麴,靜置發酵,紗布過濾。僅僅準備自家享用的話,大約也就這幾部,只要別弄錯酒麴的種類,基本一禮拜就能上桌了。如果喜好入口香甜,那麼越新鮮的酒漿入口越甜,飲用時讓人人放鬆警惕,一不小心就過量了;如果喜好口味沉穩,那麼就要備好酒缸,再密封存放一個月左右,等糖分二次發酵,再開壇時酒香四溢並可存儲更久。但是因為自己製作不好控制環境和發酵條件,還是不建議自己釀酒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米酒 拍攝:梅文畫

至於濾完了酒,剩下的酒糟可別扔哦,那可是識貨人眼中的寶貝——美味的酒釀就是用它做的。想要來一個3分鐘快速糖水?開鍋煮水,沸騰後加入酒釀,再滾時可下紅豆下圓子下蛋,那淡淡的酒香配上發酵後糯軟的米粒可都是絕品。要是加上一點枸杞桂花,色香味齊了,可謂是珍饈絕品,此時要是再配上老媽的幾句嘮叨,這大概就是我兒時春節的記憶吧。

趁醉詩性大發的李白喝的是什麼酒?

嚴格說來,甜米酒、清酒、黃酒都是米釀酒,工藝上略有區別而已。但作為熱愛酒釀的江南人士,反正我只認甜米酒,這種入口甘甜飄飄欲仙彷彿漸入桃花塢、醉臥桃花樹下的感覺,是黃酒白酒葡萄酒都沒辦法帶給我的。

所長說

所長:過年回家感覺咋樣?

作者:哎,每次到春節回家都是一趟檢測師傅們的手藝之旅,著實沒什麼意思。要不我給你報下菜名?

所長:......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