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真就上岸了?

在二手車電商赴美上市的路上,“遙遙領先”的是優信二手車。

本月27日晚間,優信集團董事長兼CEO戴琨帶領一眾高管在納斯達克敲了鍾。隨著鐘響,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就此誕生。

優信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真就上岸了?

優信本次IPO以每股9美元發行2500萬股ADS,加上同時發行的可轉債金額1.75億美元,共募集資金4億美元,股票代碼為“UXIN”。

並且就如之前的傳言,優信下調了發售定價,縮小了融資規模。

上市,就趁現在

對於上市,優信一直表現得很執著。

2016年,優信旗下B2B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優信拍就曾試圖借殼步森集團上市,但因“重大資產重組條件不夠成熟”沒能成功。而優信拍之所以借殼失敗的原因,就是其高額的融資導致其估值過高,但主營業務又未實現盈利,最後被市場打回原形。

5月30日,優信二手車提交的IPO招股書,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二手車電商大塊頭優信目前還沒有進入盈利狀態。二手車電商市場,虧損依然是主旋律。

優信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真就上岸了?

從2016年Q1至今,優信只有兩個季度的營收為負增長,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整體營收數字為6.49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持續增長的同時,優信也在持續虧損,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優信最終的淨利潤就虧損了8.39億元。

根據GAAP(美國通用會計原則),優信2017年的整體淨虧損達到27.48億元,但優信也表示,如果扣除股權補償以及公允價值調整等因素,2017年NO-GAAP的虧損是16.96億元。

碰壁後的優信,依然還在默默為重啟IPO做準備,開始注重交易量就是其中一個表現。

2017年,優信以434億的成交額(GMV),在全國二手車電商市場份額佔比達到41%。

總結了經驗教訓,如今趁著交易量達到了最大化,市場份額有了數據支撐,優信擇機上市,才能給出獲許能讓華爾街大佬為此買單的理由,才能有機會破除上市“魔咒”。

優信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真就上岸了?

真上岸?假上岸?

優信是二手車電商第一股,但卻是中國汽車電商第二股。易車旗下的汽車交易平臺易鑫已經在2017年11月份率先上市。

只是,易鑫好像並未得到華爾街的認可。

2017年11月16日,易鑫集團(2858.HK)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價7.7港元,募集資金淨額超65億港元。然後,很快就跌破發行價並伴有股價振盪下行。

最新的表現也令人擔憂。2018年第一季度,易鑫營收為12.3億,淨虧損為2.2億。業績披露後易鑫股價跌到了3.95港元,市值248億港元,僅為最高值時的38.8%。

優信的業務主要分為4種:2C交易收入;2C貸款收入;2B交易收入;其他。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數字中,4種業務對應的收入分別為0.95、3.59、1.09、0.86億元。

優信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真就上岸了?

招股書顯示,優信的“2C貸款收入”在持續增加,2018年第一季度,“2C貸款收入”佔比達到55%的歷史最高值。

似曾相識,優信也在逐漸成為一家“汽車金融”公司。而汽車金融,正是二手車電商行業目前能看到的不多的盈利點,這項業務已成為不止優信,還有瓜子、人人車等玩家們的重點發力對象。

如此,有易鑫這輛“前車”在,新晉汽車金融玩家優信,想要成為納斯達克板上的新寵,恐怕還不是一件特別輕鬆的事。

競爭激烈,成本只增不減

互聯網二手車行業競爭一向激烈,這也反映在了優信招股書的數字當中,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優信在“銷售及市場推廣”、“研發”、“行政管理”三個主要開支上分別花了6.38億元、6806萬元、1.61億元。很明顯“銷售及市場推廣”佔比最大,主要原因就是長期的廣告及推廣費用支出。

敲鐘前的媒體溝通會上,戴琨說:“每次經歷了一個里程碑事件的時候,我都認為自己要鬆一口氣,結果最後都是發條上得更緊。”

能不緊張麼?虎視眈眈的二手車電商市場中,上市公司優信將成為一個“眾矢之的”。

優信成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真就上岸了?

優信上市之後,其更加透明的財務和經營狀況,都會成為一個新的標的和樣本,供競爭對手們和市場研究比對。而其他的二手車電商玩家也已經目露兇光,有數據顯示,2017年,互聯網汽車公司合計獲得融資筆數超過17筆,總融資額超150億元,業內的分析普遍認為,今年獲許會迎來二手車電商的IPO高潮。

而戴琨,信心滿滿。

終迎創業高光時刻的戴琨表示,優信已經成為中國二手車電商赴美上市第一股,中國的二手車市場也會更加強大,超過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