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近日,《踢球吧,阿妹》新书在广州发布,这本书里面,说了留守儿童的一些事情,也就是有关阿妹的事。

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光明网-《踢球吧,阿妹》新书发布会在广州召开

这些阿妹,也就是客家地区的留守儿童,他们在作者的眼中留下的印象,那就是聪明能干,勤劳善良,虽说写的是小孩子,但也写出了一些有关于我们客家人底子里的色彩。

作者结合了青少年足球训练,这一现代化的题材来描述这些客家地区的留守儿童,在这么一个文学作品之中,作家巧妙的利用这个新时代的足球复兴梦,来描绘这些小孩在这样的一个训练中的成长历程。

本书是从一个叫李小美的客家阿妹说起,9岁的小美,为了寻找爸爸,三番四次的离家出走,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却进了乡村的一个足球训练营,然而乡村足球资源匮乏,可以作为训练的素材特别的少,于是他们找来了传说中的《蹴鞠宝典》,也就是我们中国传承千年的运动,跟足球相类似的一个运动。

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接着,他们又找来了当年的足球高手,进行了五行足球训练法,经过重重训练,克服了各种艰辛的挑战,最终练出了技艺超群的球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李小美还收获了友谊,知道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最终李小美以队长的身份参加了一场场的比赛,并在比赛中获胜。

而与此同时,李小美的父亲也最终和她相聚,建立了足球示范村。

虽说整个故事可歌可泣,温柔细腻的故事,让人感动,但是留守儿童依旧是我们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这些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天天朝夕相处的,只有家里的老人,而在这个故事中,这些老人对这些孩子的称谓,即“阿妹”。所以这也是本书揭示的另一个重要线索——在荣耀的背后总是艰辛的。

阿妹,在我们客家人的称谓中,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长辈对晚辈,对小孩子的称呼,都是阿妹,不管男女,所以你要是去了一些客家人聚集的地区,听到老人跟你说:“阿妹”,可不要以为别人在说你娘炮,这是很亲切的叫法。

当然,阿妹也有另一种含义,就是平常,不管是比你大,或者是跟你同年的人,对身边妹子的称呼,也叫阿妹,另外,长的好看的可能也会这样叫,所以阿妹的用法还是挺广泛的,用起来也是特别的亲切。

那么问题来了,客家阿妹也就是女孩子,为什么说是不裹小脚呢?这里头大有文章。

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搜狐-为什么客家女人不缠足

缠足,是隋唐时期形成的一个习俗,因为宫廷盛行一种像芭蕾一样的舞蹈,为了让表演者的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于是这时的妇女都开始裹起了小脚。这是南唐时期,昏庸的君主,沉迷于这种形色,使得全国上下的妇女开始有了这股风气,为了显得自己更加小家碧玉,为了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都得这么做,这是对当时妇女,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而且还是思想上的禁锢,用一个通俗的词语可以描绘出,当时形成这种潮流的恶毒性,那就是“又臭又长”,这是形容裹脚布的。

然而,当时的客家妇女,都没有这种习俗,甚至是不屑,因为当时的客家人,正在进行第二次大迁徙,需要巨大的劳动力,裹小脚是特别碍事的,而且,为了躲避战争,他们都是秘密的行动,行走在山间,行走在渺无人烟的地方,这种文化也就相当难以进入他们的视野。

而且,即使是到了像清朝盛行裹小脚的时刻,他们也没有这种风俗,因为当时,客家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出外谋生,当官的当官,做生意的做生意,留下客家的女人扛起家里的重担,挑水砍柴,洗衣做饭,所以个个都是身强力壮,可以说是妇女顶下了半边天。

更有西方传教士,说道:在梅州,客家妇女是最自由的女人。

不过这种自由,何尝不也是由种种的心酸,吃透了苦日子过来的呢?

但,正是这种,在艰难条件下的反击,也正正体现出了我们客家人的智慧,吃得了咸鱼,就抵得了渴。

在台的客家人,更是将这种精神,称之为“硬颈”精神。

附加材料:

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书-踢球吧,阿妹

客家阿妹不裹小脚爱踢球,客家精神到底传承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