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風雨同舟,伊敏·玉散的維漢施工隊親如一家

“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方,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是伊敏·玉散經常說的一句話。伊敏·玉散是新疆烏什縣亞勒古孜玉瑞克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家裡面地少人多,經濟條件較差,為了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他決定靠手藝掙錢。勤奮努力下,伊敏·玉散掌握了過硬的建築施工本領,並且有了自己的施工隊。

近八年的時間裡,伊敏·玉散帶著47名漢族農民工和25名維吾爾族貧困工人蓋房子掙錢,先後5次到重慶給漢族工友們拜年。維漢施工隊風雨同舟、親如一家,一起走向幸福生活的民族團結故事,在燕子山下早已成為美談。

風雨同舟兄弟情

燕子山周圍的人都知道,伊敏·玉散蓋的房子結實、安全,價格公道合理,找他蓋房子的人可不少。工程量多了,伊敏·玉散想找一些能吃苦耐勞,懂建築施工技術的漢族農民工。2011年的某一天,伊敏·玉散在回家的路上,碰巧遇到一群搞建築施工的漢族農民工,得知這些漢族農民工因語言障礙很久沒有接到工程的情況後,他決定帶他們回村裡,一起蓋房子掙錢。

亞勒古孜玉瑞克村是一個典型的維吾爾族村莊,除了兩戶為烏孜別克族以外,其他村民都是維吾爾族。村莊裡突然來了40多名漢族農民工,許多親戚都勸他,“村裡來這麼多漢族農民工,他們住在哪裡?怎麼吃飯?村裡的人跟他們互相不瞭解,會不會出什麼問題呀?”不管別人怎麼說,伊敏·玉散都不為所動,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八年風雨同舟,伊敏·玉散的維漢施工隊親如一家

伊敏·玉散讓漢族農民工們住到自己家裡,當漢族農民工生病時,他會拿出醫藥費讓漢族農民工去看病,每到過節,他會出錢為漢族農民工買節日禮物。“你付給他們工錢,解決他們吃住的問題,為什麼還要給他們買節日禮物呢?你是在做虧本買賣呀?”村裡的人表示不理解。伊敏·玉散告訴村裡的人:“我的這幫兄弟們出門在外,整天跟著我蓋房子,無論有多苦多累,他們從不抱怨,他們在新疆沒有親人,我就是他們的兄弟,我應該幫助他們。”

2012年,伊敏·玉散承包的一個抗震房工程需要投入很多資金,他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還是遠遠不夠,正當他一籌莫展時,漢族工友們自發地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他。一開始,他考慮到漢族工友們要養家餬口,生活不容易,堅持不要。一名漢族農民工緊緊握住伊敏·玉散的手說:“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你每次都會幫忙,你就讓我們幫你一回吧!”這份真情讓這位維吾爾族漢子流出了感動的眼淚。他激動地連聲說:“謝謝我的好兄弟們,你們永遠都是我的親人!”

千里拜年暖人心

每到快要過春節時,伊敏·玉散都會提前給兄弟們發工錢,讓他們早點回內地過年。他已經習慣跟兄弟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勞動在一起,兄弟們離開後,心裡總感覺空落落的。伊敏·玉散決定去內地給兄弟們拜年,他身上揹著大包小包,包裡面裝著帶給兄弟們的新疆特產。

八年風雨同舟,伊敏·玉散的維漢施工隊親如一家

來到重慶萬州後,他就馬不停蹄地去看望兄弟們,前後來到10個家庭,為他們每家送去了2公斤核桃、2公斤紅棗、1條煙和500元現金。伊敏·玉散千里拜年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兄弟們。他要返回新疆時,兄弟們都到車站為他送行。在8年的時間裡,伊敏·玉散先後5次帶著新疆特產到重慶給兄弟們拜年。

民族團結促脫貧

近年來,伊敏·玉散的施工隊越辦越有起色,跟著他一起蓋房子掙錢的人越來越多,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想為脫貧攻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招聘了25名維吾爾族貧困工人,幫助解決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難題,促進各族群眾交流融合。

八年風雨同舟,伊敏·玉散的維漢施工隊親如一家

“漢族農民工跟維吾爾族工人生活習俗不同,語言存在差異,難以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你將來肯定會遇到很多麻煩呀?”村裡的人不理解他的做法。“雖然民族不同、風俗不同,但大家一同致富的心是一樣的,大家一起勞動,互相學習語言、習俗、文化,相處得像親兄弟一樣。”伊敏·玉散高興地說。

就像伊敏·玉散經常說的那樣,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方,我們都是一家人,維漢施工隊將濃濃的民族團結之情在一磚一瓦之間傳遞,攜手澆灌民族團結之花。這些只是發生在伊敏·玉散身上的小故事,正是這些瑣碎而溫馨的小故事,展現了各族人民心連心的良好精神風貌,成就了今天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的盛景!

作者: 謝令,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委組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