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当前

成都正加速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郫都积极响应

坚持生态美丽宜居品质不降格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绿色智慧城区

绿色成为郫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从单一的生态屏障

到“可游、可观、可居、可业”的“生态绿网”

绿道不仅重塑了生态、美化了形态

还呈现出经济、文化、社会多重价值

成为郫都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提升经济价值

串点成线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绿道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潜力正日益凸显。

01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走进三道堰青杠树村,村口一辆辆排列整齐的自行车总能成功吸引游客的目光。陈健是村里首批从事自行车租赁的村民之一。

在三道堰绿道建设的过程中,陈健就看好自行车租赁生意,他多次外出学习考察,绿道开通后,他先后引进双人、多人自行车,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一辆车一年能有1万多元收入。尽管从事自行车租赁的商家逐渐增多,但在春节、油菜花节、龙舟节等节日人流高峰期间,“一车难求”的现象还是经常存在。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绿道把游客带进沿途的村庄,这对于外出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返乡创业的好机会。”王海是香草湖畔“汀香民宿”的经营者,2016年他租下村民的房屋,大胆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改造,一幢幢欧式小别墅跃然水上,别致有趣。如今,这家“网红”民宿生意火爆,王海也成了绿道经济的直接受益人。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绿道将村庄串联,村民以绿道为发展平台,开设茶饮、住宿、停车、骑行等服务,不仅鼓了自己腰包,更最大化地串联并带动周边景区景点,将原本零散、孤立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发展之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道堰景区共接待游客14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26.78万元,而其中就有超过6成的游客“打卡”三道堰绿道。

02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在相距青杠树村20公里外的唐昌泛战旗片区一条总长3.5公里的生态绿道蜿蜒其中,零星的川西林盘分散两边。这里的绿道成了发展观光旅游、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动脉”。

自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后,全国各地前来这个小村庄“打卡”红色旅游的人便络绎不绝。西安的高二学生吴成已利用这个暑假和同学组团来成都游玩,战旗村是他们行程安排的必到之地。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穿过第五季·香境商业区,行走在战旗村的绿道上,道路两旁大片的向日葵、马鞭草迎风摇曳,村民推着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售卖,蓝莓采摘基地里笑声一片,吴成已感触颇深:“这就是中国新时期新农村该有的样子!”

“游客们走走拍拍,带来的收入实实在在,大家一发朋友圈,我们连广告宣传费都省了。”战旗村党总支委员易奉阳告诉小编。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绿道是泛战旗片区旅游中的重要一环,依托绿道我们大力发展沿线观光旅游,通过整合果园、田塘和林木等为生态休闲旅游配套服务,让游客‘吃住行购娱体’各个环节需求都能够在绿道上得到满足,这不仅仅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更是让绿道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

创造社会价值

绿道延伸郫都幸福感和安全感

宏观上看,绿道建设不仅可以限制城市盲目扩张,避免城市尺度过大造成居民意识上的不安全感,还能有效地构建自然生态廊道,保证城市生态安全。

微观上看,绿道形成的“低碳慢行系统”在引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减少了大量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绿道还可以作为临时避灾场所发挥安全、救助等社会服务性作用。

03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清水河公园绿道

今年六月,菁蓉镇又新添一道绿色风景线——清水河创客绿道正式建成,这条东起郫温路、西至西源大道的绿道与其它生态绿道有所不同,随处可见的机器人、WiFi等元素,更加彰显年轻、时尚的创新活力。

“创客绿道围绕双创文化进行景观打造和设施配套,绿道周边设置全民健身场等体育设施、无人超市等商业设施,还完善了绿道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服务设施。”区双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菁蓉镇里的创客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喜欢来绿道上,或闲散漫步,或单车骑游,消除疲乏的同时,许多创业灵感也在这种轻松宁静的休闲中悠然而生。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沙西线绿道

随着郫都沙西绿道、沱江河绿道等社会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相继落成,“离开城市的喧闹,放下手头的工作,或骑着自行车,或牵着家人的手,不设边际地在蓝天白云下享受绿道带来的恬静。”这样的生活不再是奢望,市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实实在在地享受这一切。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柏条河绿道(图/郑兵)

同时,依托绿道举办的大量旅游、体育活动让郫都的绿道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构建出一张健康、幸福的绿色生态网络。今年4月,近200名郫都青年参加的“环郫都漫行”骑游活动,沿途穿越沙西绿道、柏条河绿道、徐堰河绿道,倡导环保低碳出行理念的实际行动极具感召力。

凸显文化价值:

绿道成为郫都文化传播阵地

绿道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犹如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把文化的血液输送到郫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04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早晨八点半,家住郫筒街道华侨国际凤凰城的梅娟起了个大早,沿着沱江河绿道散步不到五分钟,便来到位于沱江河畔的公共开放空间坐下休息。“这里以前是菠罗滩电站,利用电站旧址打造,去年年底公共空间正式开放,在绿道散步的人经过都会进来瞧瞧。”

这个公共开放空间,集科普教育、文化传承、公众参与、组织孵化功能为一体,宛如在森林中建起的小城堡,周围绿荫环绕。沿着台阶往上走,只见一面小小的墙,道出了郫都源远流长的水文化。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从公共开放空间出来,沿着沱江河绿道步行十分钟,小编又来到了“树的纪念园”。一个用树木桩组成的树木舱屹立在绿道一旁,艺术化地展现了为沱江河项目“牺牲”的树木。

“沱江河两岸已换新颜,我们将保留的树干制成1.1米的木桩,有序堆放在钢管围合成的舱体内,形成一个环形的陈列空间。”在树木舱旁的宣传牌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传承着生态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记录着郫都的文化与历史。

鹃城绿网彰显郫都新价值,Ta们都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除了沱江河绿道展现的“古蜀遗韵”,我区计划年内打通横河绿道,完善安德绿道系统,将川菜产业园区和徐堰河绿道、活水公园以及安龙村、走马河绿道有机贯通,传播川菜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