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術有哪些?

辮子小叔


問題1:什麼是玉米花粒期?

玉米開始掛穗出天花到玉米成熟這一階段時間統稱為玉米花粒期。它標誌著玉米結束營養生長開始向生殖生長轉化,是玉米形成產量的最關鍵時期。

問題2: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



要點一:根據田間玉米長勢情況和地塊肥力攻施粒肥。

鉀肥在玉米花粒期供求量很大,在滿足玉米鉀肥充足的情況下,酌情增施氮肥。結合花粒期澆水培土一次性從根部施入。畝用量五公斤尿素或二十斤至三十斤碳酸氫銨也可以。保證玉米後期灌漿有充足的營養供給以防早衰,增加玉米千粒重提高單產量。

要點二:人工去雄輔助授粉保證玉米主穗正常生長髮育。



去雄時順便拔除田間無效穗,行間空稈。特別是遇極端高溫,低溫,乾旱及陰雨少光照天氣,如果不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玉米雌雄穗會發育不協調而出現缺粒少行的"稀啦仔",影響玉米產量。

要點三:合理排灌保墒營造良好的玉米生長環境。

花粒期玉米對水分很敏感,要注意田間土壤保墒。一般情況下,田間正常的持水量在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間。低於這個臨界值,天氣乾燥時要及時澆水。否則會影響玉米散粉授粉授精。


高於這個臨界值時,玉米生長環境不良,長期處於田間漬水狀態,會使玉米根系受到嚴重傷害,影響根系從土壤中吸取必要的生長營養。

要點四:防止玉米倒伏,早衰及提前枯死,最大限度地保持綠葉面積以維持玉米群體光合生產能力。

玉米早衰葉片枯焦和倒伏,都可以有效減少玉米生產綠葉面積,從而影響玉米葉片光合產物的形成量。玉米在花粒期從根部吸收的營養和光合產物都終將輸送到玉米果穗上,所以,但凡能影響光合產物形成的不利外界因素都要儘可能的避免。



要點五:對症用藥及時開展化學綠色防控。

玉米後期容易形成紋枯病,大小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和病毒病瘋頂病。特別是玉米紋枯病和大小斑病的"爆棚"對玉米的產量形成破壞力極強,值得高度重視。

要點六:其他輔助措施。

例如打掉玉米底葉,對於種植密度過大的地塊來說,可以有效地改善田間通過透光條件,延長日照長度。在蠟熟期砍掉果穗部位以上的秸稈,剝開玉米果穗上的苞葉讓果穗晾曬,都可以有效促進玉米籽粒成熟,增加幹物質積累。


清江鶴


問題: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術有哪些?


答案:玉米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時開始到成熟期為止就是玉米的花粒期。這個相當長的時期,管理技術方面要注意水、肥、病、蟲等四個方面。

玉米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期水分的管理。在玉米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非常大。這時土壤墒情差,玉米根吸水不能滿足生殖生長和葉片蒸騰作用的需要。若這段時間內各個階段水分供應不足,玉米抽穗困難,揚花、授粉、灌漿、成熟等等都難於進行。所以要即時發現土壤墒情下降,就得即時補水。能給玉米各個階段充足的需水需要,玉米才能完成整個生殖生長過程,才能為提高產量奠定基礎。


玉米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期的肥料管理。玉米一般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葉肥補充的施肥方式,就要注意生殖生長時期的磷鉀肥和硼肥以及微肥的缺失。追肥可每畝用過磷酸鈣5~10斤,尿素5斤,缺鋅的土壤施硫酸鋅1斤。葉面噴肥可用0.4%尿素,0.2%的磷酸二氫鉀,0.1%硼肥。

玉米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期病害的管理。在玉米後期病害管理中,要注意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鏽病的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60%多菌靈鹽酸鹽超微可溼性粉劑800倍溶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溶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溶液,葉面噴霧。一到兩次。


玉米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期蟲害的管理。在揚花授粉期,玉米螟正是殺滅最佳時期,可以50%殺螟硫磷乳油,或50%吡蟲啉乳劑殺滅玉米螟蟲和蚜蟲。

總之,玉米在花粒期內注重水、肥、病、蟲的管理,完成整個生殖期各項需要,為提高玉米產量奠定基礎。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玉米花粒期從抽穗到成熟階段,整齊而集中,小花受精率高,至成熟時,此期豐產長相為:玉米開花期群體葉面積大而不密,雌穗吐絲快,穗位高低一致,仍是青杆綠葉。管理措施有:

(1)促早熟。可採取打底葉、淺中耕、站稈扒皮曬等方式,加速玉米灌漿成熟。

(2)人工輔助授粉。在開花抽絲期上午收集花粉,用授粉器逐株授在雌穗花絲上。

(3)一般可採取隔行或隔株進行。去雄當玉米雄穗大部分抽出時,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進行。

(4)灌水與防澇。此期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80%,當土壤水分持水量超過80%,及時灌水,低於這個標準,應做好排水防澇工作。

(5)增施攻粒肥。當植株出現落黃早衰現象時,數量佔總施肥量的10%左右。及時追施一次速效氮素肥料,或噴施1%~2%的尿素。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將知識傳授給更多的農民朋友,更多農業資訊,請關注農學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