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爲何從「別人追」落後到「追別人」?

五月_殤


若干年前,山東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更為可貴的是,與其他地區的改革開放不同,山東的改革開放,靠的是“選人用人”。眾所周知,省一級基本沒有立法權,根本性制度變革難有大的操作空間 。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人遵循了“政策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的規律,從“刷新吏制”入手,營造並且贏得了能幹負責、風清氣正的良好乾部氛圍。山東省的改革開放,也因此走上了快車道。

《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山東省的改革,動力源自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籍的朋友,有機會找找這篇文章。品味當年,山東崛起的密鑰。


滄桑短笛


前些年有個說法叫“廣東的橋、山東的路”,當年山東的路,就和經濟一樣,幾乎沒有人懷疑會在發展中掉隊。而事實就發生了,如題主所說,從“別人追著跑”變成了“追著別人跑”。

經濟總量,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

2008年似乎是個分水嶺。

差距被拉大的十年,可謂是一個被耽誤的時代。

2008年正值國際金融危機,產業轉型升級的倒逼壓力,帶來了一批省份的“浴火重生”。如廣東實施產業、勞動力“雙轉移戰略”,加速推動“騰籠換鳥”;江蘇實施產業高端發展、信息化引領等六大行動,推動產業向“高輕優強”調整優化;浙江實施“四換三名”工程,打造經濟升級版,推動了經濟質量和效益提升,在新一輪競爭中走在了前列。

其實,就在這個十年內,國家性的區域概念引領了不同的發展圈層。無論是傳統的長三角與珠三角,藉著自貿區的東風進入發展新時代;也無論是中部經濟區的異軍突起,河南、湖南、安徽等奮力趕超;更有勢頭強勁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橫空出世的雄安新區,對山東形成了包圍追趕之勢。就連偏居西南的貴州,也以大數據為引領,加快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帶動經濟實現了彎道超車。

但此時的山東,“壯士斷腕”年年喊,但喊破了嗓子也沒擼開了膀子,國企、能源型產業依然尾大不掉,而互聯網創業的這一波風口,山東也是完美地缺席了……

十年發展的步伐已經遠遠落後於粵蘇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掉隊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掉隊的事實面前一葉障目沾沾自喜,所幸山東沒有這樣,而是自剖自省後,已經在追著別人跑了。


濟南時報


作為一個山東人,其實挺自豪也挺痛心的。曾經是被羨慕的對象,現在變成羨慕別人的對象。

山東的發展,現在開始逐漸的減速,原因有以下幾個:

1、山東人骨子裡的優越感,讓它陶醉於自我中,陶醉於歷史,而沒有認清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傳統的農業大省、傳統工業的還湊合演變成對很多新生事物的漠視,猶如諾基亞之於智能手機、柯達之於數碼技術;

2、山東的傳統文化,導致很多觀念的固化。比如,父母在,不遠行。很多山東人家的觀念很重,不願意離鄉背井去外面看看,去外面打拼,這樣會禁錮很多觀念的更新,會阻礙我們看世界的視野,縱觀國內這兩年發展快的省份和城市,無不是眼睛向外,擁抱開放,當然山東也擁抱過一些,但隨著這些國家的發展活力的下降,山東也在減速。

3、山東人創新的意識減弱,魄力不夠。我們國家已經從模仿經濟走向創新經濟,但山東人卻沒有走出來。對創新經濟裡面最核心的信息化,我們沒有太多產業,縱觀山東的信息企業,能夠說的上也就是浪潮、海爾、海信等,其他的名氣很小甚至沒有發展成為產業的可能。信息與工業、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這種跨界能產生很多創新的事物,然而我們沒有。

4、體制機制也存在提升的空間,政府的店小二定位沒有,很多政府官員服務的意識弱,老百姓辦事情,不容易。這個,就不多做解釋了。

總之,山東經濟減速的原因很多,體制機制、服務理念、創新意識、文化影響等等都存在。慶幸的是,山東已經意識到了,從家義書記的雷霆怒吼,到現在山東各界走出去參觀調研,都是實證。

期待山東能夠知恥而有為,抓緊國家深化改革的良好時機,抓住產業調整的時機,努力拼搏,繼續留在我國經濟的第一梯隊。


UE掃地僧


山東曾經“別人追”和“追別人”其實是指江蘇,在2009年之前,山東GDP總量一直領先於江蘇省,僅次於廣東位居全國第二位。但2009年網絡經濟進入井噴期開始,江浙滬這個“包郵區”全面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新興經濟不僅迅速將江蘇與山東的差距填平,而且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反把山東拉開了距離。

山東是農業大省,在網絡經濟時代興起的這些年裡,明顯在相關領域有些力不從心。長三角、珠三角對此類相關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強,同時網絡所帶動的周邊民營經濟已經和網絡經濟密不可分,網店的興起讓江蘇的中小型工廠遍地開花,可謂是網絡行業與加工製造業交相輝映。

反觀山東,經濟並沒有如願轉型,尤其魯西地區對農業及周邊產業依賴程度依然過高,省內除了幾個經濟強市發展模式比較多元,其他地區都是支柱產業佔比過高的現狀,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扶植力度都不夠強。而且不僅是業務輸出,就連輸入都算不上高,這點很好判斷,山東作為一億人口大省,快遞包裹吞吐量還不如某些中西部省份,完全沒有在網絡經濟時代最好的十年裡充分利用人口和交通優勢,拱手將第二名的寶座讓給了江蘇,現在反過來再追對手,將是非常非常難的事情,因為現在山東和江蘇的差距遠比當年江蘇和山東的差距要大,在民富、收入、經濟總量都不如對手的前提下,用尚未完成轉型的經濟格局追逐一個體系完整的全面發達省份,這至少是十年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子夜的風


山東地處華東,靠近京畿,國有大型企業很多,有不少是政策型、資源型企業,在1980年至2008年的企業自由生長,資本初始積累期間,山東區位優勢明顯,國有企業也承擔著國計民生的生產經營大頭,因此能在國內經濟排名前三,與民營經濟發達的廣東,外資經濟發達的江蘇成鼎立之勢。

廣東和江蘇的經濟形態,外向性更強,市場敏感度更高,因此創新意識相對就更前衛,尤其是以深圳、上海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等城市定位,更是帶動了一個新興的經濟增長點,又來反作用於產業的升級轉型,實現了產業基礎的更新換代。

山東省的政策型和資源型企業,在轉型時會遇到更多的阻力,行政命令下的經營理念,不能適應越來越發達的市場經濟,而各種大型設備、重工等國防工業,又不能批量商業生產,因此,在互聯網經濟方興未艾的情況下,山東地區卻波瀾不興。少有的幾個消費類工業產品的轉型之路,雖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如海爾的“大象轉身”等,但比起南方省份的你追我趕,千帆競發的熱鬧場景,還是落寞了很多。

新經濟形態下的互聯網經濟,能夠帶動的產業非常多,像大數據、商品製造、軟件、物流等,商業流通週轉效率在這樣的情況被加速,經濟增長率也就多於山東了。

這種情況現在還只是量變,因為雖然從2008年到2018年只過了10年,但是互聯網經濟的產業基礎還在建設過程中,並沒有完全發力。一旦產業基礎鋪設完成,江蘇、廣東與山東在社會經濟形態上可能會面臨著代差競爭,那時可能就不是現在糾結經濟增長率多一個點少一個點的事了。

山東現在還有後發優勢,各種經濟要素、能源都具備,唯一需要做的是解放思想,大幹快上。不過,考慮到山東的經濟產業主幹力量的性質,這可能也是最難的。


而知而行


這個問題說起來真的讓人感到心痛。筆者祖上就是山東人。所以說,一提到山東,筆者就有“愛之愈深,責之愈切”的感受。這個問題,山東省領導的認識,應該最為深刻。

2018年2月22日,在山東省召開的“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講話中自我揭短,歷數了山東經濟發展的短板,包括改革開放意識不夠強、科技創新力滯後、區域優勢減弱等。劉家義感慨道,山東面臨著“由別人追著跑到追著別人跑”的窘境。

在會上,他還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我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後,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應用日新月異。需要以時不我待的幹勁來跟上時代的潮流。在很多方面,需要彎道超車,儘快改進。舉例來說,2017年8月4日,大眾網發佈的新聞消息顯示:記者從東營市交通運輸局獲悉,近日,部分私家車主或駕駛員在滴滴平臺註冊後在東營市區域內從事非法運營活動。截止目前東營並未准許任何平臺和私家車輛從事專車運營。東營網也曾發佈消息:私家車加盟“i滴滴順風車”從事營運屬於違法行為。

其實,涉及到類似的新生事物和新業態,可以以包容審慎的態度來監管。畢竟,建立容錯試錯機制,給新生事物更多的試錯空間,更有利於新經濟的勃興。

《戰國策·楚策》有言:“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2018年年初,國務院批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十九大後國務院批覆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山東能否憑藉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來實現鳳凰涅槃,中央政府在看,全省山東父老在看,全國其他各地也在看。


世界東西


不請自來,來表達一下拙見。

一、以前被別人追的原因

1.山東是傳統資源能耗大省,以前依靠資源消耗和人口紅利,山東一路領先,被別人追。

2.以前是商品匱乏,只要有商品就有市場,就能賣出去,依靠中國巨大的市場,山東的製造業發展迅速。

3.山東人具有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老一輩人靠著辛勤勞動,為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4.山東能源企業,國有企業眾多,以前獲取的金融資源較多,發展資金充足,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二、如今落後追別人的原因

1.思想的原因。一方面山東人忠厚老實,踏實苦幹,受思想束縛比較嚴重,思想沒有完全放開,這導致了山東沒跟上互聯網經濟。另一方面,山東仕途思想比較重,優秀的人才都在想著怎麼進入體制內,體制內缺乏活力,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創造力,間接的造成了人才的浪費,廣東浙江等省份,優秀的人才都不願意進入國體制內,多數有了一定的積累後進行了創業,放眼全國,山東在外當官的很多。

2.舊動能阻礙了新動能的發展。山東傳統制造業能源行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造成創新特別是互聯網人才不足,山東至今也沒形成具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

3.金融創新落後。傳統行業吸引了大量金融資本,沒有形成資本流向高新技術行業,民融資本也沒有其它廣浙蘇活躍。

4.地方債發行規模受限。看2017年全國地方債發行量,江蘇遙遙領先山東,而地方債的發行,可以直接推動經濟的發展,引起gdp巨大的帶動效應。

三、路在何方?

1.不破不立。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契機,淘汰高耗能落後產業,削減過剩產能,為發展高新技術,高附加值行業讓行。

2.加快轉變官員工作作風。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山東也在改,但是我認為改革速度,力度都還不夠快。很多政策都是從上往下層層推動,而且還是不推不動,基層是最接近群眾的,擴展基層工作的自由度,讓改革從下往上走,帶動的效益必將更大,更符合人們的需求。

3.轉變思想。過去流行好男兒去當兵,讓好男兒去創業成為主流思想。創業就會有失敗,建設好保障鼓勵機制,保障創業失敗人員的基本生活,鼓勵進行二次創業,讓創業人員有後路可走。

4.推動金融服務發展活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探索性的放開部門金融管控,這對於活躍民間融資借貸,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臨沂財金徵信致力於風險防控,發展信用價值,讓信用增值,發掘厚道山東的強大價值。

5.深化招才引智戰略。吸引外地人才流入山東,改變人才外流的現狀。強化人才補助計劃,建設高質量基礎實驗室,用優厚的待遇,優異的條件吸引人才。強化高校師資力量建設,發揮山東大學,海洋大學優勢,扶助各個地方高校提高師資力量,真正教育出實用性人才。

以上是小編的拙見,歡迎大家討論留言,為山東發展建言獻策。

財金徵信,因信而生,專注,專心,專業,您身邊的風控專家,讓您的信用增值,增效,增利。


信用—你我他


最近中央把"新舊動能轉化試驗區"定在了山東,山東各級政府也做了變態跟未來發展規劃,山東總體GDP仍然為全國第三,但是距離廣東跟江蘇,距離不斷擴大,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山東是經濟大省,不是經濟強省。山東的GDP,是依靠巨大的人口依託的。

第二,山東主要為重工業,煤炭,化工工業比較強大。已經發展較為成熟,已經陷入的發展的瓶頸,所以會出現增速放緩。

第三,沒有緊跟時代步伐,轉型升級失敗。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第三產業的體量不送忽視,但是,山東的互聯網企業,發展極其緩慢。

以上多個方面也造成了,山東由“別人追”到“追別人”的情況!

尚有不足,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用戶93207510850


山東省由別人追到現在的追別人,這正是省委、省政府感覺到了危機,看到了和先進省份的差距。年初,劉家義書記自揭其短,鏗鏘有力的講話震驚了各級領導和每一個山東人。七月,又帶領省直及十七市主要領導,南下取經。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反映了省委提振山東經濟的堅強決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山東將已嶄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齊魯兒女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聞雞起舞141


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人,看到這個問題說實話蠻傷心的,山東雖然經濟總量全國第三,但給人的印象還不如浙江,福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1.山東沒有實力特別強勁的城市,為人熟知的青島,濟南,拿青島來說,山東經濟實力最強勁的城市,但青島的排名也不過全國十幾位,不如杭州,蘇州,南京,成都,濟南就更不用說了,泉城濟南,省內都排第三了,更何況全國,山東沒有一個特別強勢的城市,這一點造成山東給人的印象就是不顯眼。

2.國企,工業,靠近日韓,這幾點其實也成就了山東的快速發展,但由於國企比重太過強力,造成民間資本活動不活躍,比起江蘇,浙江,福建來說就差的更遠了。

3.山東除了工業大省以外,還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人口一多就拉低人均,一提農業就感覺不如商業發達,這也是一方面原因。

4.外地人提到山東的時候一般印象就是保守,給人一種吃老本的感覺,不敢去創新,不犯錯就是進步的想法,這必然是不行的,不敢去想,不敢去做,必然是要被甩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