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廣東禮金那麼少?

67eleizhou


最近參加了一個婚禮,深有感觸。

教過的學生Z告訴我,她準備結婚了,問我有沒有時間參加婚禮。平時幾乎從不參加婚禮的我,這次卻很爽快就答應了。原因很簡單,她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女生。研究生畢業後,沒有找工作,而是參加了公益組織美麗中國組織的鄉村支教。她已經在那裡教書一年多,這次回來,是請假結婚的。

她的丈夫我也認識,是一所名校建築學院的高材生,目前在德國讀博士,也是從德國趕回來舉行婚禮的。在大學階段,也曾長期堅持教育公益活動。

確定能參加了之後,她把我拉進一個確定參加婚禮的大學同學群。那個群十幾個人,到婚禮前一天,有同學問要準備些什麼?我也在想包個50或100元的紅包,也算是個參加婚禮的意思。沒想到新娘子看到,就出來特地說明:“各位能來參加婚禮,就已經非常感謝了,到時請什麼都不要帶,無論是禮金還是禮物。”

就這樣,我真的參加了一次這樣的婚禮。

記得單位過去有同事結婚,通常就是他們買來喜糖和花生,放在辦公室,誰想吃就吃一個,禮金想給的就交給辦公室10元,登記一下。不想或沒碰到,也就算了。持續了十幾年,這幾年就這也省了。

原因何在?簡而言之,廣東現代經濟和現代思想進來早,人們的思想意識比較開放靈活,深深明白非親朋好友在社會禮俗方面疲於應付,現代生活壓力本來已經很大,何必彼此再硬扛這樣無窮無盡的禮俗負擔?

那廣東人是不是不重視禮俗呢?恰恰相反,廣東人大概是中國最重視禮俗的族群之一,只要去看看潮汕人一年四季各種敬神敬祖的繁複儀式,就可以明白。


考貳拉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 這個還是有點發言權的,廣東人禮金少是因為這邊傳統思想的影響,不是賣女兒,在我身邊同學或者親人都好,禮金都是基本說你隨意,或者大概一個數,基本都是2萬左右。且給了還會以其他的方式返還回來,廣東的母親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希望女兒嫁遠過者嫁外省。做父母的都希望經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女兒,同時也知道把彩禮搞多了對女兒日後生活並不是一件好事。再加上人人都是這樣,某一家要高反而成為奇葩。




不只是不彩禮低,珠三角很多人已經不收紅包了呢。聞說江西要十幾萬彩禮,好多人直呼娶不起。


羅華的明天


其實,這個問題涵蓋的內容是無限寬廣的。小到市井買賣,大到儒家思想的範疇。

從這個命題中引申出最主要的兩個問題:一,到底是嫁女還是賣女?二,到底是禮節還是禮數?

從市井的角度來說,廣東的女孩一出生便被歸納為蝕本貨(虧本貨)。因為養大了要嫁人,自己還得送上嫁妝,金銀首飾多少也得置辦一點。什麼嫁妝也沒有帶到夫家的話,那樣就太寒磣了。

對於這一點,和外地的高彩禮的不一樣,什麼叫男方給錢置辦嫁妝,那是會被鄉里鄉親看不起的,嫁過去左鄰右里都會看不起女的。

再從大的方面講,大部分人都認同廣東人的儒家思想比較重。但儒家思想有好好不好,好的應該被傳承下來。就是禮節這一點,估計全國來說,廣東人對於禮節是最重視的。這裡要說明白,禮節不等於禮數。

或者大家都聽說過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個梗,其實來時來源於過年的利是,北方人稱作紅包或者壓歲錢這玩意。這就是禮節的重要表現,長輩給晚輩,同輩已婚的給未婚的。而不像外地的出來工作了就得給。

賀禮,北方人叫份子錢。賀禮是送了就不要對方回禮的,而隨份子,到別人喜慶的時候,你也要不得少於別人給你的那些回過去。說實在的,就如前些天王公子隨了幾十萬,要是說份子錢,你敢要?他結婚的時候你不回幾十萬過去你好意思?

但廣東人,哪怕你拿張紅紙來,一樣的歡喜。而且還有人不到禮到這一說法,不想外地的有些囊中羞澀,連個婚禮都不好意思去參加。廣東人的禮節,就是有這個行動就可以了,而外地的更多是提現在數額上。

也就是因為講求的是禮節,禮金就隨意了。誰家嫁女不希望女兒過得好?娶了你女兒回去為了還彩禮的債務,你女兒會過得好嗎?

或者你會說廣東的經濟條件比較優越,日子不會過不去,但是你也要想想,為什麼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卻不要高彩禮呢?反正也是能那得出來給的。嫁女不是賣女,如果不管死活非要南方付不起的材料,這婚姻就沒有必要了。

再說,以後家暴還得給男方留藉口,和你說一聲:我多少錢彩禮買回來的。你什麼感受?不要說養了幾十年給了別人自己什麼也撈不到,你養了幾十年,他還得接著養到她終老呢。別說為誰傳宗接代,生兒育女本來就是天職。更重要的是,雙方老人都得要這對夫妻來養老的。這是法律給予的義務。


廣東人禮金少,但相對而言,嫁得都比較幸福。本地的婚姻離婚率相對的比較低,而家暴這一點就更少了。不像某地的在外面喝多了就回家打老婆。這些就不扯了,我相信,更多的人是希望彩禮不要那麼高的,講禮節,改有的要有,但不以數額的大小來體現什麼面子。

最實際的就是,你搞到人家娶了你女兒,整天忙著還貸,你病了都沒時間來看你。你也別怪女兒,嫁出去的女猶如潑出去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你應該為自己有這樣的女兒而自豪。

收了高額彩禮,我敢說,親情也會變得淡薄。就如買賣一樣,交易完成了,那就互不相干了,何必呢?對於要求高彩禮的人,我提個建議,真心覺得女兒嫁了後生活得不到保證的話,可以要求婚後多少年內,女兒的工作收入全歸於孃家。或者沒有必須給多少來度日之類的。因為還債給你們,重要比還債給別人來的輕鬆。

說實在的,給你一大筆,你也不夠終老。物價膨脹,幾年後或者那筆錢已經成了零錢了。


粵講粵精彩


我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我們從小就沒聽說過兩家人因為結婚的禮金髮生矛盾的,父母普遍都會為這個新的小家庭考慮,不會太為難男方。

在廣東父母的思維裡面,就不會想著拿那筆禮金,男方給禮金,女方一般也會給些錢出嫁,這兩筆禮金都會交到新娘手上,這是這個小家庭的第一筆資金。即使女方不給禮金,那也是男方給多少禮金,女方就拿那筆禮金買嫁妝,再由新娘帶回新的家庭。女方父母一般不會貪那筆錢的。

可能是因為在廣東人的觀念裡,男方的禮金最終是交到新娘手上的,所以女方父母都不會漫天叫價吧,相反,據說潮汕有些女孩子的父母為了男方能對自己的女兒好些,還會倒貼錢嫁過去,不讓男方看不起(這是一個潮汕的朋友說的),我是廣府人,倒是沒聽說過倒貼錢的。

但廣東的父母選女婿會比較挑,外省的通常不會要。我身邊有些廣東女孩,就因為找了外省的男友,和父母的關係鬧得很僵,父母甚至以斷絕關係來威脅,要求他們分手。高考的時候,我媽一直很反對我報考外省的學校,我是後來才知道她是怕我交了外省的男友,很多廣東父母都是這個想法,但她們不知道,只有廣東人不喜歡出省,可是外省人會來廣東讀書呀,所以這一樣無法阻止我們找外省的男朋友!

那廣東的父母為什麼反對女兒嫁外省呢?

一是因為氣候。廣東常年不下雪,會覺得下雪的天氣都很冷,認為會下雪的地方都是北方,所以廣東以北都是“北方”。到了夏天,廣東很少會超過37℃,貌似沒有40℃以上的天氣,但廣東以北很多地方夏天都會達到37℃以上,所以廣東人會覺得廣東的氣候比較宜人。

二是飲食習慣,這個廣東人跟外省人差很遠,廣東人飲食比較清淡,大部分都不怎麼吃辣的,我大一去川菜館就沒吃飽過,太辣了,吃不了(其實我們點的都是微辣的菜)。

三是語言差異。眾所周知,廣東人的第一語言都不是普通話,我們父母那一輩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很多都不會普通話的,如果我們嫁到外省去,他們想看我們就很難了,語言不通,問個路都難,所以他們是比較抗拒的。

四是對外省的老偏見。跟大多數省份相比,廣東確實是發展好些,儘管現在很多省市發展都非常好,但在父母固有的思想裡,外省很多地方都很窮,怕我們嫁過去生活得不好,沒錢的話,回家看他們一眼就太難了,車費貴啊!而且,在他們眼裡,北方有些男人會比較粗魯,一言不合就動手,怕我們被家暴,一旦受欺負了,孃家遠水救不了近火,萬一還嫁到窮鄉僻壤裡,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在他們看來,這就跟沒這個女兒差不多了,所以他們是堅決反對的!

或許很多外省人看了會覺得憤憤不平,廣東人也有窮人,也有很暴力的,為什麼偏偏針對外省人?我也是這麼覺得的,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真不分地域的,這也是我們這一輩和父母之間的一些矛盾所在,希望時間和更多的溝通能減少兩代人之間的代溝,讓更多廣東妹紙跟外省男友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總的來說,和金錢相比,廣東的父母更看重女兒的幸福,儘管知道外省禮金更高,廣東的父母依然希望女兒嫁到本地,禮金給多給少不重要,女兒過得幸福,還能常回家看看,他們想女兒了也能去看女兒,這才是他們所期望的!


小貓楹兒


因為不差錢?

我廣東的,五個姐姐,我能說我媽嫁五個女兒禮金都不超過兩萬嗎?給禮金的時候男方問我姐他們要給多少,我姐說我媽說你自己按照心意給就行。而且在孃家擺酒的份子錢還是給回他們夫妻,我家裡也不富裕,但是廣東人確實是希望女兒過的好。當然也不是全部這樣,也有見錢眼開的,但是我身邊的朋友或者認識的人基本都是兩三萬三四萬這樣,我堂叔他們也是,嫁幾個女兒禮金也就是收兩三萬。



廣東人是正宗的中原漢人,古代躲避戰亂移居至此,漂泊遠離中原故土,廣東人最重視宗族祭祀年例婚喪嫁娶禮俗,最重視強調的是情是份,錢多錢少不怎麼在乎,反而錢多了情份就淡了。嫁娶兒女幸福就好,雙方都不想圖對方的錢財,年例紅包,統統十塊錢,大人小孩都有份,紅包錢給多了,對方會認為你裝逼或別有用心,會原封退還。錢財是靠勤勞和生意賺來的,不是靠綁架他人人情剝削來的。

廣東嫁女就是嫁女,不會變成賣女!我們廣東嫁女兒是希望女兒過的好!不為錢不為面!廣東人嫁女要面子比的是誰家的嫁妝好!所以廣東的離婚率是最低的,或者是廣東本地人的離婚率是最低的!而年輕夫妻得到了雙方父母的支持幫助,生活提高,或者做點小生意,經濟比較好。不像有些省份,為了娶個老婆,舉家負債,日子難過,最後大多離婚悲劇收場!



我廣東人嫁本地的,我爸媽從來沒提過禮金二字,我公公婆婆跟我家商量婚禮習俗的時候問禮金,我爸媽說隨意,接下來還有酒席其他需要花錢,意思下就行。後來給了2w,我爸媽還買了幾萬傢俱和家電返回給我們,說剛結婚哪都得花錢。婚禮當天來喝喜酒的親戚朋友都給紅包返回去,廣東本土的基本上沒有特殊情況的都不會把婚嫁當交易,只是希望兒女過得好,婆家孃家像親戚一樣經常來往。


剛結婚,來說說,廣東人,尤其廣州人,感覺對結婚時看得比較開的。我兩個都是廣州本地,沒有嫁太遠,平時經常一起喝茶吃飯,來往互動,誰家有點什麼也會經常帶來帶去給親家。結婚時婆家給了3萬彩禮,我爸陪嫁一部25萬的車。也不是顯擺什麼,反正兩家來往得開心,孩子過得舒服,父母也是盡力想讓我們過得容易一點,要10萬八萬彩禮也沒必要,要價太高了怕孩子嫁過去不好做。


小蝦趣事兒


做為廣東人,我覺得我可以回答一下,其實我們也好奇為什麼你們很多省的禮金那麼高?


因為我們注父母重的不是禮金,而是他們女兒兒子能不能合得來,感情怎麼樣?性格好不好,是不是潛力股,以後能不能給她女兒幸福,如果可以,沒問題,兩老接受你,在廣東來說,禮金是其次的,沒人在意,男方如果有錢給多一點,沒錢給少一點,不會光明正大的跟你要,或者說你給少了不嫁女兒,你知道如果是說有這種父母的話,我可以保證的跟你說,會被人吐口水都吐死,說你生女兒是為了錢,賣女兒,也會讓你女兒寒心,我就想問一下,你們要那麼多的禮金,你們的女兒會怎麼想?把她養大就是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不是愛她,你讓她情何以堪?這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廣東父母會這樣想?如果她的父母敢光明正大的要高禮金,我都敢保證他女兒嫁過去不會幸福,更會被婆家看不起,婆家也會老死不相往來了,你也更別指望你女兒經常回來看你,等於說割斷了!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這就是廣東人的思想,我不敢說百分之百,但可以說百分之九十,外省很多人說廣東這邊重男輕女,只是你們不瞭解我們這邊的思想觀念,這邊親情很重要,很多的父母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嫁得太遠,最好是隔離村,或者同市,可以經常回去看他們,他們也能夠知道自己的女兒過得幸不幸福,如果嫁得太遠,會讓他們擔心,比如我一個朋友,嫁到廣西,開車要四五個鍾,她父母在我面前哭過幾次,說:這個敗家女兒,嫁那麼遠,就算出了什麼事,自己也不知道!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心聲吧



源源美圖


廣東的這個務實風氣乃遺世之清流!

本人準備今年結婚,看到這個問題深有感觸,真人真事!

首先,廣東這邊也是分地區看待的,廣府地區、客家地區、以及潮汕地區的禮金也是差異很大!

首先廣府地區(如:廣州、佛山等)結婚,儘管男女雙方家庭都很富裕,但禮金都是三萬以內(三萬算比較高了!),本人表姐廣州人,出價時禮金一萬,總的來說相對落後的偏遠的地區禮金會稍微高點。

客家地區,我有一個師兄是梅州人,今年過年聚會的時候才談起要是在梅州娶媳婦禮金一般要多少錢,他說在那邊一般都要五萬起步,聽了這個價之後我都不敢再問下去了。

最後是潮汕地區,前些年的一個兄弟結婚了,娶的就是汕頭的媳婦,同樣問及他當時需要多少禮金他尷尬笑了說:“最低是10萬了,這是起步價,要是在汕頭當地舉辦的話可能這個價錢還不行!”

禮金過高其實就成了新婚小夫妻面前的第一個攔路虎了,對於一個新組建的而且沒有多厚家底的家庭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少!為人父母的都希望女兒幸福,禮金只是一種儀式,不是向外人炫耀的資本,況且在廣東收取過高禮金一般都會被覺得“賣女之嫌”。


tinlord


我姐前幾天才結婚,廣東的,禮金6千多!我們這邊都是這樣,我媽說給多少沒關係,又不是靠嫁女兒的禮金過日子,主要她嫁過去過的好就行!我媽生我的時候坐月子留下很多病跟,現在身體很差,奶奶以前對我媽也很不好,我媽說以後我哥結婚了一定自己對兒媳婦好點,自己是過來人知道坐月子不好的話後面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說一個女孩子嫁過來也不容易,誰都不是很熟悉,作為婆婆要加倍對她好才行,這樣有可能自己老了兒媳婦也會對她好,老媽還說我這麼對她好如果她對自己不好的話那就儘量不麻煩她。老媽好善良😂做什麼都是先為他人考慮。我回家和老媽聊天,說現在很多人生了小孩都不養,扔掉,她說在哪在哪在哪,我去撿回來自己養,多個人也是多雙筷子的事😜😜😜


心累的累


我是廣東人,有點發言權,可以這麼說吧!廣東人只要走到婚嫁這一塊,很少很少會因為彩禮而鬧崩的。也很少人會開口要彩禮,一般都明說我不是賣女兒,禮金隨意。

看了很多外省高禮金的原因,寓意自己矜貴,讓男方掏一大筆,無力再娶第二個,自己婚後可以得到婆家重視。但廣東人卻恰恰相反,如果開口要禮金,特別是高於行情,都會被夫家的親戚看不起,認為女方家賣女兒,而女方嫁入門後也會被看不起。所以有些女方家,為了顯示自己女兒矜貴,甚至會開口不要彩禮,只要男方對女兒好。而男家不但不會瞧不起媳婦,更會高看通情達理的親家。

有些索要高彩禮的地區,會把這些錢當成女兒的養育費用,或者是給兩老的養老錢,但廣東人基本沒有這種想法,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能給自己養老,給得越多越好,但對於廣東人來說,這些只建築在兒女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他們會心安理得接受,反之,他們更希望自己不成為兒女的負擔,不求報答,只要兒女過得好,父母就開心。


1024566137


其實這個說法不準確,我廣東潮州的,上個月剛結婚,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禮金”少,因為廣東相對於北方城市,不得不承認比較迷信,封建,傳統,北方結婚沒有那麼多繁文禮節,就一個聘金(我在北方城市呆了3年),一次性給了就算,但是廣東(至少是潮汕地區)這邊給的遠遠不止聘金一種東西,聘金+六禮俱全+手布錢+衫褲錢+舅舅提油錢+排比+四金+擺酒,整體下來一般15萬差不多,所以很多北方朋友只看到“聘金”的大小(我聘金2.8萬),而不知道這邊結婚的禮金遠遠不止這麼一個“聘金”,加上農村特別特別多的習俗禮節,娶個媳婦估計花十多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