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無分,哪些最後沒能走到一起的愛情,都有這個致命共同點

沒有不經過磨合,就走到最後的愛情。

都說相愛容易相處難,所有的情侶在度過熱戀期之後,都必然會有一段磨合的時間,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就是雙方的互相理解和彼此忍讓,才能讓關係順利地發展下去。

很可惜,大部分的情侶在磨合期中,選擇了用指責代替體諒:“為什麼你不能照顧我的感受?為什麼你不能讓著我?”

到最後,卻只把兩人的有緣無份歸結為最萬能的理由——性格不合。

其實愛情中磨合的本質,不過是兩個人各自丟掉那些傲慢的部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在正式討論情侶應如何進行磨合前,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先明確磨合期於情侶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1

一般來說,情侶的磨合期多出現在這兩個時期:一種是熱戀期即將結束時,另一種是兩人關係從情侶升級成夫妻時,這兩個階段中,情侶需要磨合的重點是不一樣的。

從熱戀過渡到相處,實際上就是一個重新劃定界限的過程。

有緣無分,哪些最後沒能走到一起的愛情,都有這個致命共同點

在沒有戀愛之前,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更習慣向世界和他人索取,很少會將其他人放在第一位。

但當我們步入熱戀期,由於情感和情慾上的強烈快感,我們會在很大程度上傾向於放棄“自我”,完全變成以對方為中心的狀態。

然而在熱戀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逐漸意識到,如果要持續之前的那種滿足感和快樂,就不能再繼續保持沒有自我的狀態,而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平衡。

我們既不能單純地保持索取或者奉獻的狀態,而是需要開始考慮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彼此應如何就溝通、情緒管理、興趣愛好等個人部分,以及出身背景、社交圈子、日常工作等社交部分達成共識。

而從戀情到婚姻的過渡,則是兩個人需要以“共同體”的身份,去重新構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以及對自己的未來進行嶄新規劃的過程。

因為婚姻會影響兩人未來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原本獨立的生命軌跡會因為婚姻而完全不同。

當我們作為個體時,都會有著一副自己未來生活的藍圖,包括在物質上和社會關係上的某些具體目標;但當我們開始考慮婚姻的時候,這些目標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調整,以適應和滿足“共同體”的整體需要。

所以簡單來說,熱戀後的瓶頸,是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的挑戰,而走入婚姻,則是從活在當下到規劃未來的挑戰。

2

明確了不同磨合期的重點後,我們才能更好地來討論如何進行適應和磨合。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即使經過了磨合期,也不代表兩個人就能百分百地消除矛盾,我們需要做到的是迎合關係,而不是迎合對方。

在我的工作經驗當中,卡在熱戀期瓶頸的情侶們,往往是因為無法平衡好相戀中自我和他人的平衡。

有些人希望保持自己的空間,有些人希望和對方更加親密;有些人希望保持神秘感,有些人則希望知根知底;有些人希望開支和消費共同承擔,有些人則希望保持經濟獨立;有些人希望朋友圈子互不干涉,有些人則希望徹底融合。

有緣無分,哪些最後沒能走到一起的愛情,都有這個致命共同點

但關係中的磨合,並不是要求兩個人強行改變自己的底線,而是在雙方達成了彼此認同的共識,並將此作為思考問題的前提之下,再進一步探討出你們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一個結果,以及對應的執行路徑。

其實感情問題是可以理性看待的。歸根究底,磨合期的意義,是探尋雙方在願意為對方捨棄一部分“不被認可的自我”後,還願意為對方提供什麼。

這個階段一個較為常見的錯誤就是,很多人為了取悅對方,避免衝突,於是就忽略了重畫界限的必要行為,不去和自己的伴侶探索商討合理的界限設定範圍,而是繼續以熱戀期時的習慣性安排來和彼此相處。

比如兩個人在熱戀期,也許每週見4、5次都不嫌多,但其實在長期的相處中,每週見2、3次可能會是對兩個人的生活和關係更為合適的一種安排。

但因為大家都很害怕當那個首先提出“退一步”的人,所以都三緘其口,寧可一直以過度消耗的狀態去維持關係。(這裡想問一下大家,不願意先“退一步”的最大顧慮是什麼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探討這個問題

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那麼很有可能一方或者雙方會感覺感情中的得失失衡,從而開始醞釀負面情緒,並且最終爆發矛盾。

所以熱戀之後的磨合期,我認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兩個人需要接受感情降溫的必然過程,把它視為一種迴歸理性長期關係的正常現象,然後兩個人比較坦誠和理性地去商討生活各個方面界限的劃定。

在磨合的過程中,矛盾和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我們無需過於擔心這些衝突會對關係造成什麼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

打個比方,愛情就好像一棟大廈,而磨合的結果,就是這棟大廈的地基,只要地基足夠穩妥,大廈就不會輕易倒塌。

有緣無分,哪些最後沒能走到一起的愛情,都有這個致命共同點

長期關係更像是一種線性發展的趨勢,而磨合就是一開始你們波動的部分,儘管有時會低迷,但整體發展還是往前的,給予自己信心和對方耐性,始終會進入長期關係。

3

那麼問題來了,當一個人並不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也不確定對方願意接受什麼樣的界限設定時,要怎麼找到這個平衡呢?我這裡有三個可行的建議:

第一、你們可以一起去回顧過往的情感經歷,通過交流去發現和澄清彼此對情感中界限設定的期望。

提及自己的過往情史,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好意思,或者覺得太私人不願意暴露。但這裡的重點,並不是要求你去交代自己的隱私,而是讓兩個人根據過往經驗,來對當下關係提出自己認為合理的界限設定和相處方式。

第二、珍惜每一次磨合期的矛盾。

是的,這聽上去也許有點奇怪,但是我認為磨合期中的每一次矛盾,都是非常寶貴的促進關係的機會,因為在這個階段中,你們兩個人所表達出的矛盾和不滿,其實是都是對於長期相處的個人訴求。

如果兩個人可以帶著信任和積極的姿態去面對,並且通過這個過程去了解彼此對界限的期望,達成共識,那麼感情會很容易進入到穩定的默契狀態。

第三、如果你們的關係太平淡,那就創造一些經歷。

個人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起旅行,因為這個過程是兩個人長期相處的一個縮影,大家的目標、喜好、處事方式等會有比較集中的表現和衝突,從而也很有利於對彼此的瞭解和界限的澄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