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反俄情緒」有多大?

難得糊塗DAvid


“反俄”在美國已經不能用勢力來概括,其是一種標籤化的社會意識,叫做“反俄情緒”(Anti-Russian sentiment)。其幾乎存在於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根植於大部分美國人心中。俄羅斯在美國輿論的宣傳和引導下幾乎成為了跟美國社會相互對立的反面,反對俄羅斯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用來反襯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念。

(反俄遊行)

俄羅斯一直以來被西方世界所排斥,在西方人眼中,俄羅斯從來就是不是西方世界的一員,儘管外表相似,但是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卻帶有東方草原民族的特點。加之宗教方面還是與西方公教所對立的正教,以此產生的文化方面的隔閡更是長達上千年之久。俄羅斯一直以世界正教中心的身份自居,這很難與西方公教社會產生什麼共鳴。

(俄羅斯的固有形象)

加之近代以來,蘇聯的建立,意識形態方面的嚴重對立,更是加劇了雙方的分歧和矛盾,前蘇聯被美國社會媒體描繪成為“邪惡的帝國”,完全成了是集權、腐敗、野蠻、侵略擴張的所有不美好的形象。然而事實上,蘇聯在全世界所作所為確實在配合美國的宣傳工作,在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之後,這種情緒達到了定點。

(冷戰美蘇對抗)

冷戰之後,蘇聯解體,葉利欽親西方的政策讓俄羅斯在西方世界形象好轉了很多,畢竟換了身行頭。

但是,有些東西是幾乎摸不掉的,這是根植於文化之中,甚至在一些極端反俄人士看來甚至是存在於基因內的。進入兩千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上臺,這個前蘇聯KGB出身的總統,一直致力於恢復俄羅斯世界大國的實力和影響力。普京治下俄羅斯國內的政治事務、腐敗現象、人權狀況成了西方媒體的抨擊的目標。美國民眾對於俄羅斯的好感度越來越低,在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跌入了冰點。在2013年的一項民調顯示,59%美國人對俄羅斯持負面態度,而23%抱有好感,18%不確定。但是在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相對比2013年美國人對於俄羅斯的消極態度(比負面還嚴重)從43%上升至72%。

(普京)

俄羅斯的國家形象確實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太好,在各種國家形象好感度排名當中,俄羅斯基本都是負面國家當中的前幾位。俄羅斯僅在伊朗、古巴、敘利亞、越南等個別國家當中有很好的形象。這種不好形象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似乎也正作用在了特朗普身上。在美國特朗普不受公眾歡迎,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媒體和輿論,在民主黨和反特朗普勢力,強行給他扣上了“通俄”的帽子。因為俄羅斯即為負面,把特朗普跟負面的事務扯到一塊,民眾很難對他產生好感。由此也可見“反俄情緒”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思潮那麼簡單了,其更成了一種政治工具。就比如說最近熱傳的特朗普在1987年就被克格勃招募報道,很顯然就是為了黑他才這麼去宣傳的,而且連帶著把俄羅斯也黑了。

(被招募的特朗)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