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叫歐洲步?不叫亞洲步,非洲步?

凡哥有料


以前在NBA打球的都是本土的美國人,要麼是身體素質好、爆發力超強的黑人,要麼就是投籃精準的白人!後來歐洲人來到NBA之後,發現在各個方面幾乎都比不上本土的NBA球員,所以就在突破的時候利用腳步和節奏的變化來上籃,效果顯著!由於是歐洲人率帶到NBA並讓大家熟知的,所以叫歐洲步!

真正讓大家知道歐洲步有如此威力的是阿根廷的吉諾比利,但是阿根廷屬於南美洲,怎麼會歐洲步?那是因為吉諾比利曾在意大利打過幾年籃球。


吉諾比利將歐洲步發揚光大,他突破的特點是變化多,還是左撇子,所以上籃的時候特別詭異,後來還有一個專屬的名字-蛇形突破!

吉諾比利之後,就是閃電俠韋德了!韋德本來身體素質就好,還在突破的時候加上節奏和線路的變化,重心又非常的低,更加的不可阻擋!尤其是2006年的巔峰韋德,總決賽面對小牛,韋德後面幾場打出了喬丹式的數據和表現!

印象中韋德使用歐洲步最經典的一個畫面,就是當年熱火和凱爾特人的比賽中,面對防守的加內特,先是一個停頓然後在直接在高速中利用歐洲步從加內特的手臂下穿過過了個乾淨,然後上空籃得手,加內特未必還賠上一次犯規。你還記得嗎?

對了,韋德的歐洲步取名為迷蹤步!

現在使用歐洲步的典型代表就是哈登了!

前幾年的哈登有碰瓷兒登的稱號,那是因為哈登利用歐洲步突破的時候,總是雙手持球在前面開路,由於有速度和節奏的變化,防守人很容易就打到哈登的手了(球很少被切掉)!哪怕27-18賽季,哈登利用罰球平均每場都可以得到8分左右。




不過歐洲步由於需要急變相之後的上籃,變相的時候對腳踝和膝蓋的傷害很大,上籃的時候又需要球感和身體的協調能力,能把歐洲步用到爐火純青的球員,真的不是太多!

記得今年季後賽有一場比賽卡佩拉用了一次歐洲步,就被媒體和網友吹上了天……


小明運動匯


因為這個腳步最初由歐洲球員帶入NBA,因為球風和體格的不同,歐洲或者是外籍球員更適合利用時間和節奏差來得分,所以稱為歐洲步。


說說歐洲步的技術要點

人球結合能力和爆發力,但是更多時候是一種純粹的身體天賦:力量與細膩的完美結合。

吉諾比利的蛇形突破極盡詭異,韋德的迷蹤步乾淨利落,哈登的歐洲步節奏異於常人。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歐洲步,都肯定具備以下特點:

1,幅度超大的變向。

哈登突破的第一步,右腳向右邁了一小步佯裝右側突破,可以看到阿金薩面對的方向正對右側。

哈登突破的第二步,左腳突然大幅度斜向左跨了一大步,與前一幅圖對比可估測兩步之間跨度超過1.5米,角度變化也超過了60度。對歐洲步有興趣的朋友一般在這一步就把胯撕了。此時阿金薩已經完全失去防守位置。

2,某些情況下,你需要騙過裁判。

先來一段規則:a,(控制球)移動中,著地的一隻腳成為中樞腳。b,(控制球)移動時,傳球或者投籃,持球人可抬起中樞腳,並(同時)使另一隻腳落地。但中樞腳抬起後,球出手前不得有任何一腳落回地面。違反上述規則的持球移動將被吹罰走步違例。

我們繼續看哈登的這一次歐洲步:

哈登突破的第三步,這一步比前一步收勢不少,同時哈登主動尋求與防守隊員的身體對抗,意圖製造犯規。但是注意,這裡阿金薩其實是一個好防守,他稍微彌補了自己被完全騙過的窘境。因為通常的上籃,在圖中紅圈腳落地之前就必須出手了,否則違例。阿金薩在這個地方出手封蓋,至少不會被打成2+1。

結果哈登沒有出手,而是多踩一步,利用這一步的空間晃過阿金薩把球投進,同時造成犯規。

通過分解動作回放,這一球哈登應該是走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裁判偏袒明星球員,這裡有另一個相似的例子。圖片來自國外論壇(摸我),主角仍然是備受爭議的詹姆斯·哈登——

運球中。

體前變向。

這是歐洲步的第一步,但是並不是上籃的第一步,因為他從跨完這一步後才開始控制籃球,之前籃球受單手發力在空中運動(對比剛才的歐洲步,哈登則在啟動前就把球抓在了手裡)。此時他的中樞腳沒有確定。可以看到,這一步已經過了兩名防守球員,尤度試圖伸手搶斷是完全的消極防守。

這是明確中樞腳的一步:左腳。

接下來是標準的上籃,整個過程中他越過了4個防守隊員。

花了很大篇幅在“騙過裁判”上,因為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才是歐洲步的重點:

它的節奏變化對裁判絕對是一種考驗,因為上籃是從“控制球”開始的,想用肉眼完美框定什麼是“控制球”顯然對裁判過於嚴苛。吉諾比利把這一步法從FIBA帶到NBA舞臺之後,NBA裁判也漸漸傾向於“忽略歐洲步開始時的那一段控球”,從而保證了這種精彩的技術不會被扼殺。所以有些似是而非的球被漏判是可以理解的。

為什麼NBA聯盟擅用歐洲步的人並不多?

1,缺乏天賦。這裡有剛柔並濟的天賦,也得有控球節奏的天賦。做不到收放自如,便沒有那驚天一步的變向。做不到人球合一,便騙不過裁判的眼睛。吉諾比利哈登韋德之流的歐洲步,用論壇的話說就是“美如畫”,哪怕偶爾確實走步了,多半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高速行進過程中的變向和變速對膝蓋和腳踝的損耗極大。布蘭頓·羅伊、吉爾伯特·阿里納斯、德里克·羅斯、特雷西·麥格雷迪,無數生涯巔峰以速度和爆發力著稱的球員都折損在膝蓋傷勢上。歐洲步就好像天津飯的氣功炮,偶爾為之,威力巨大,但每用一次職業生涯可能得減少一場。(近期的慘例:德馬庫斯·考辛酸在1月13日對陣火箭的比賽中,後場運球一條龍歐洲步上籃扭傷腳踝。)所以,對於這麼一種難度高容易扯到蛋、賭上職業生涯、不熟練的選手用十次得被吹九次走步的技能,沒多少勇士願意嘗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最後送上一張圖:

裡弗斯:Oh走步!哈登:沒錯,歐洲步!


精機客


“歐洲步”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確切的來源無從考證。據說是由歐洲球員在上籃時最先使用的,故而稱為“歐洲步”。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歐洲籃球在技術上的優勢,在身體條件不如美國球員的情況下,歐洲球員善於開動腦筋,鑽研步伐這樣技術環節。與之相對應地,亞洲、非洲的籃球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籃球基礎較為薄弱,球員的基本功相對較差。

真正把歐洲步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球迷都能從中領會到籃球魅力的球員,是阿根廷名將吉諾比利。在強人如林的NBA,吉諾比利的身體素質一般,卻是有名的突破高手,甚至是歷史上第一突破手。

吉諾比利的“歐洲步”,行進路線詭異,運動重心極低,變向獨一無二,左右晃動幅度大,腳步讓人眼花繚亂,上籃手法多樣,加上那隻“上帝的左手”,讓他成為了一個很特別的球員,在全世界都有無數粉絲。

巧合的是,吉諾比利能把“歐洲步”用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與他早年的運動經歷有關。在加盟NBA之前,他在意大利打了4年職業聯賽,正是歐洲籃球的氛圍,滋養了他那夢幻般的步伐。

在當今NBA中,韋德、哈登的“歐洲步”也非常有名。哈登被問到“歐洲步”是如何練成的問題時,是這樣回答的:“我曾鑽研過吉諾比利和韋德的比賽。”

在中國球員中,郭艾倫的“歐洲步”有幾分吉諾比利的意思,但還沒有練到那種至高境界。郭艾倫特別擅長突破,經常利用腳步的變化過掉對手,左、右手都可以自如上籃。


馬宏觀


歐洲步,凸顯力量與技巧。較之於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的腳步,顯得更加飄逸與靈動。像擅用歐洲步的吉諾比利、哈登等人,在球場上打得更為高效,往往令對手措手不及望球興嘆。在NBA聯盟中,也僅有少數的運動員能將歐洲步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至於不叫亞洲步,當是亞洲籃球運動員普遍缺乏力量,下盤不夠穩,衝擊起來不如歐洲兼具力量和技巧的運動員那般有觀賞性,實用性與即戰力都欠火候。

非洲運動員,除了些頂尖的高手,大都球技普通。倘若像別人那樣邁著歐洲步上籃攻擊籃筐取分,不免讓人拿來與邯鄲學步比較,也是欠妥的叫法。

所以“歐洲步”是對那些在球場上靠著智慧而非僅僅是一身孔武之力打球的運動員的褒揚!歐洲步,是擁有智慧的籃球運動員的專屬!


極品教育看點


歐洲步的起源,卓大師是歐洲步的鼻祖相信沒人會反駁吧?

這晃動滲透著精髓,這才是歐洲步的真諦,以及最強的應用範例

讓對手摔個跟頭這才是歐洲步的最終奧義


唐影七品


歐洲球員爆發力差點,擅長以節奏過人,歐錦賽上常見,所有俗稱歐洲步。以前歐洲步是持球后兩步上籃,第三步在空中出手;新規後持球那一步算0步,之後三步上籃,現在NBA球員使用也很多。就是傷膝蓋,野場少用,變向時被防守人推、頂等身體接觸會很容易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