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汝州曲劇是全國第八、河南第二大劇種,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汝州市被授予“中國曲劇之鄉”。曲劇以優美、抒情、細膩而又明快活潑的音樂唱腔為群眾所喜愛,在河北、甘肅、陝西、山西、安徽等10多個省區廣為流行。風靡大江南北,為人所喜愛。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曲劇源於高蹺曲,“高蹺曲”以優美的旋律,馥郁的韻味,村野的清香,甘甜的民風,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愛。而發生在1926年5月18日的一場演出,更使曲劇破繭而出,蛹化蝶變,誕生成為一個嶄新的劇種。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1926年的5月18日,由河南省汝州市(原臨汝縣)楊樓鄉鄭鐵爐村的朱萬明等16人組成的高蹺曲子同樂社,應邀到登封潁陽北三里李窪村踩高蹺演出。《狀元祭塔》正唱到熱鬧處,天空突降大雨,地上泥濘不堪,無法踩高蹺繼續表演,他們頂著登臺演出為“戲子”“不能入祖墳”的壓力(當時登臺唱戲為“下九流”,要受家法族規懲罰),在李窪龍王廟前搭上門板,朱萬明、關遇龍率先登上高臺,其他玩友也解下蹺腿登上了高臺,他們首次把高蹺曲搬上了高臺。去掉高蹺的演員手腳輕盈靈便,身段活潑自如,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曲劇也從此誕生。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曲唱千里源汝州。行走在汝州城鄉,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曲劇票友,或聚集在街心公園,或圍坐在村頭地旁,敲起鏗鏘的鑼鼓,拉起悠揚的曲胡,唱起地道的曲韻。上至花甲老人,下至懵懂頑童,都會哼上三板五板。甚至在路上行走,在田間耕作,人們都要哼上兩句小曲自娛自樂。曲劇在汝州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可謂是“曲聲載道”。因此,汝州一直被人們稱為“曲子窩”。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曲劇大體由格律嚴謹的大麴(牌)和曲式靈活的小令兩部分構成。大調曲子以格調典雅、深沉、莊嚴、深情、委婉、纖雅,深得上流人士的喜愛;小調曲子花哨婉豔,旋律明亮、跳躍、詼諧,節奏歡快、活潑,格調清新,生活氣息濃郁,長期風靡於桑間濮上,在普通百姓中甚有“人緣”。百姓中間曾流傳著“聚寶盆兒,金馬駒,不如聽板高臺曲”,的戲諺,足見其“迷人”的程度。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作為曲劇的發源地,汝州市高度重視曲劇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為唱響“曲劇之鄉”的文化品牌,汝州市組織人員完成了40多萬字的劇本《天歌》並在全省263部電視劇劇本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電視劇類入選獎。這是我國第一部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一個劇種成長曆程的電視劇劇本。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2017年,汝州市曲劇團創作的大型現代戲《天青夢》在河南省第14屆戲劇大賽中獲“河南文華大獎”,為曲劇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8年為紀念曲劇登臺92週年,弘揚曲劇文化,促進曲劇藝術健康繁榮發展,汝州市特舉辦曲劇登臺92週年暨第四屆“汝州曲會”活動。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經濟發展是血肉,文化建設是靈魂”,曲劇——這一發源於汝州的藝術瑰寶,一定會綻放更加燦爛的光彩,曲劇藝術必將實現更為輝煌的騰飛!

「啟德華府」百年曲劇|經典永傳唱!文化永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