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復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祕人物」左右的騙局

神覆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秘人物”左右的騙局

如果吳曉波再寫一本《激盪三十年》,那麼比亞迪“廣告門”和這個叫李娟的女人,一定會名列其中。

或許,曉波大叔會在開頭頗有滄桑感這樣寫:

“放棄了我的所有我的一切無所謂
紙短情長啊
訴不完當時年少
我的故事還是關於你呀。”

——2018年流行歌曲《紙短情長》

自比亞迪自7月12日發聲指控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高管身份、以比亞迪身份與人簽訂合同開始迄今已接近一週,比亞迪“廣告門”愈演愈烈。

混亂的現實,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只是讓讀者意識到一件事:“亂”。而當我們把所有的目光聚焦在李娟身上時,被忽略的是這樣一個“關鍵先生”:陳振宇。

其實,比亞迪的所有故事都是關於他呀。

01 那一年,那個叫李娟的女孩

神覆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秘人物”左右的騙局

左一為李娟,左三為陳振宇


那一年,那個叫李娟的女孩長髮飄飄。

她還是房地產公司一名普通的業務員,她甚至都不敢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在中國的商界覆雨翻雲。

照片中,她身材微胖,笑容憨厚。

可如今,今日的李娟被媒體戲稱為“雙面嬌娃”。其實李娟不止雙面,她有很多面。

過去的三年間,李娟每次出現都是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高層,代表比亞迪與供應商們商談廣告業務。

“她的真實名字叫李娟,但每次來比亞迪總部,都自稱是雨鴻廣告的汪曉婷,而對其他的供應商,她的身份則是上海比亞迪市場部總經理李娟。”7月16日下午,一位接近比亞迪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三年來,李娟幾乎是中國最敬業的老闆,起早貪黑兢兢業業,組織了多次活動,為了比亞迪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甚至,在上海雨鴻廣告公司的策劃下,比亞迪贊助了足球豪門阿森納。

被李娟組織起來的廣告供應商們,他們在魔都上海,什麼大世面沒見過,什麼人沒接觸過,可是,他們堅信不疑,這個叫李娟的女人,就是比亞迪的高層。

可是在每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也都站著一個男人。

李娟背後,站著的男人名字叫陳振宇。

02隱形股東“陳振宇”

藉手撕比亞迪的廣告商競智廣告負責人的說法,李娟因與上線陳振宇失聯,不堪被供應商追債而選擇報案,但報案未遂,最終以自己1200萬元房子來源不明為由自首。

外面的世界這麼亂,她一個人去裡面躲清靜去了。

並且細節也很有戲劇性,在家中打電話報案警方不理,去了警局門口再電話報案,依舊不理。然後,她自己走了進去,怎麼也不出來了。

“報案未遂”,這四個字是筆者在本案中才發現的新詞。

李娟進去後,她手寫的一份《上海比亞迪情況說明》公之於眾。裡面寫道:陳振宇自稱為比亞迪集團隱形股東,並向集團副總裁李柯彙報。

外界對於陳振宇的瞭解僅限於李娟的自述,按李娟的說法,她是在瑞安房地產工作時認識的陳振宇。而2016年她與陳振宇的一次會面,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在那次的會面中,陳振宇自稱比亞迪集團隱形股東,他將和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比亞迪北美分公司總裁李柯共同主導比亞迪的人事調整工作。按照李娟的理解,陳振宇是向李柯直接彙報工作。

陳振宇取得李娟信任的關鍵因素大有學問,可以概括為“厚黑學”或者“厚黑管理學”。

陳振宇說,公司存在高層內鬥,有對總部市場部門工作業務不滿意的人尋求另立門戶,準備逐漸取代總部的市場部門。

並表示,只要上海團隊的營銷工作做的比深圳總部好,就會捧人上位。這個人,就是當時還是一名普通職員的李娟。

03 高層內鬥的“灰色地帶”

以李娟後來表現出的智商和工作能力,一般人當然忽悠不了她。

實際上,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疑點重重。

明明許諾其為上海比亞迪市場負責人,陳振宇卻讓李娟以供應商的名義與比亞迪總部接觸。當時,比亞迪在上海市場的供應商總代理是上海千乘廣告。可因為李娟與上海雨鴻廣告的關係更好,在陳振宇的許可下,她就用了上海雨鴻的身份與總部接觸。

同時,陳振宇許諾,將來會給上海雨鴻一些生意。當然,這個許諾竟然“鬼使神差”地兌現了。

李娟開始以“比亞迪高層”和“雨鴻廣告總經理”的雙重身份,遊走在比亞迪和廣告供應商之間,連連簽約大單,用120萬的超低價格拿下了足球豪門阿森納,這確實讓深圳總部的營銷團隊汗顏,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只是,費用的結算問題讓李娟有些困惑。

據李娟自述,按照陳振宇的說法,由於預算用於比亞迪海外建廠項目,到2017年底才會給到。在此期間,需要李娟用賬期和讓供應商自行墊付項目款項的方式,進行項目執行,發放人員薪資,租賃辦公室等。

期間,陳振宇還先後向李娟告知了比亞迪海外工廠的進度和內部高層人士變動事宜,均一一應驗,這降低了她的懷疑度。

李娟開始相信,陳振宇的確與李柯是在運作比亞迪海外建廠項目,並佔用了應該付給上海比亞迪的資金。李娟由此化身比亞迪“華東市場部總經理”,並在國金設立辦公室,即後來成為漩渦中心的“國金比亞迪”。

神覆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秘人物”左右的騙局

上海陸家嘴的國金中心二期 中國經營報記者劉頌輝/攝影

於是,李娟在這樣的流程中,一步步成為主角,成了誰也看不透的女人。

按照李娟自己的說法,她只是在臺前負責操作的“傀儡”,背後隱藏的操刀人是陳振宇。

04 被逼無奈還是“龐氏騙局”?

有意思的是,加入“國金比亞迪”之後的李娟再也未見過陳振宇,她表示,自己一直通過QQ、語音和Email的方式接受來自陳振宇工作上的指示。

其實,本案中的關鍵先生陳振宇早已失聯。

在李娟任職“國金比亞迪”的3年裡,李娟廣告活動從上海做到倫敦,向30家廣告代理公司公開招標業務,涉及11億元款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今年6月比亞迪宣佈贊助英超足球俱樂部阿森納三個季度,可謂風生水起。

可正是因為和阿森納的這一合作,導致了整個事件全面爆發。

2017年7月,上海雨鴻與上海日高於簽署了比亞迪-阿森納專項合同,上海日高向上海雨鴻支付服務款項2600萬。合同的權益日期為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該合同簽署後,直到2018年4月,比亞迪與阿森納的合作才正式達成。

2018年1月底,由於李娟承諾向上海日高支付的墊款逾期未能到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李娟引入了新的接盤者。

衡昆銘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衡昆銘)在2018年3月下旬成為了新的接盤者。合同顯示,衡昆銘為李娟的“國金比亞迪”代付給上海日高、武漢日高合同款項8600萬元,同時“上海比亞迪”要向衡昆銘支付年息不高於24%。在2018年3-5月份,衡昆銘向上海日高打款4930萬元。

此外,“上海比亞迪”還與衡昆銘簽署居間合同,如果衡昆銘為“上海比亞迪”尋得服務商,“上海比亞迪”會支付超過1200萬的居間費用。

神覆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秘人物”左右的騙局

東窗事發後,李娟這一系列舉動,多個財經媒體將其解讀為“龐氏騙局”,即上海雨鴻利用比亞迪的背後身份,非法融資,做起了一場詐騙供應商的瞞天過海的勾當。

這似乎也印證了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李娟的作案動機是什麼?此外,如果李娟真的進行了詐騙行為,這一詐騙行為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她如何從中牟利?

但這僅僅只是猜測,根據當時的情形來看,這一指正似的說法依然值得商榷。

05 被整蒙了的比亞迪

原本形勢一片大好,可偏偏在此時,事情的形式開始急轉直下。

時間轉到今年5月,由於上海日高公司以及武漢日高公司的實控人韓海湧因旗下一家P2P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被閔行區警方刑事拘留,使得衡昆銘開始擔心“國金比亞迪”不能回款,隨後衡昆銘輾轉開始聯繫深圳比亞迪總部,得到的回覆是此起合作可能涉嫌合同詐騙。

2018年5月25日,衡昆銘向上海浦東報案。整個“廣告門“徹底爆發。

比亞迪公司反應激烈:於6月13日、7月4日、7月12日和7月16日連發四則聲明,稱與“李娟”素不相識,其開展的業務和比亞迪毫無關係: “比亞迪均不知情,也與比亞迪無關”。

此時雨鴻文化已經提前支付了阿森納俱樂部500萬元的贊助款項,但隨後曝出來自李娟的電腦裡的《雨鴻文化與比亞迪就贊助阿森納項目簽訂的代理合同》顯示,比亞迪方面需支付的金額僅為120萬元。

“膽大包天”、“心思縝密”、“撈一把大的跑路”……這些詞語都用在了李娟的身上。

可拿著私刻公章,自己身陷囹圄,就是為了給比亞迪拿下一個5000萬的歐洲足球豪門合同,而僅僅只需要比亞迪公司支付120萬元,這簡直就是當代的活雷鋒!

如果這一切都是騙局,李娟的所作所為尚可以用邏輯解釋,但是她背後的神秘人物陳振宇,他到底想幹什麼?

所以,戲劇化的背後,羅生門的迷亂,穿越迷霧,一切的動機這才是本次事件的核心。

06 一場針對比亞迪的“戰爭”

覆盤比亞迪“李娟門”中的神秘人物陳振宇,有懸疑,有荒誕,畢竟如此多的離奇故事發生在比亞迪公司身上,是公司內控無力,還是高層內鬥不止?

東窗事發,李娟被迫就相關問題接受比亞迪審查處的審查,並寫下了那封在網上廣為流傳的郵件。

神覆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秘人物”左右的騙局

但是,比亞迪並沒有選擇李娟的方式,它沒有寬恕。

比亞迪全線反擊,與事件本身劃清界限,並選擇了報警。

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比亞迪北美分公司總裁李柯也發文怒懟:“此事實在讓我憤怒,遠在美國矜矜(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時,竟然莫名其妙的被騙子陷害了!警方一定要把什麼陳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後有貓膩的廣告公司一併抓出來,狠狠嚴懲這樣的欺騙行為!否則天理難容!”

神覆盤比亞迪“廣告門”:被“神秘人物”左右的騙局

比亞迪是否知情、具體知情到什麼程度,將影響事件的下一步走向。並且,比亞迪作為上市公司,將影響投資人對比亞迪的判斷。7月16日,比亞迪收盤價43.95元,下跌4.35%。

雖然,比亞迪官方消息否認了所有和李娟、陳振宇的關係,但多個證據表明,比亞迪一句“不知道”難以解釋一切。

廣告供應商正群聚上海,對比亞迪發起最後的“戰爭”,為了那莫名其妙的11億。對於相關事件孰真孰假,廣告供應商與比亞迪仍未達成認同。

但可以肯定的事,比亞迪“李娟門”揭開了這家中國汽車巨頭不為人知的荒誕一面,令民眾大跌眼鏡。至少,這樣一個國際化大企業的內部管控存在嚴重的問題,事件的發生也並非偶然。

這個一直對外自稱的“民族企業”,何時才能真正挺直了自己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