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的一首詩透露,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

寶玉的一首詩透露,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

探春遠嫁是後半部紅樓的一件大事、盛事,遺憾的是前八十回裡沒有寫到,但通過其判詞曲詞和相關情節及脂批暗示,我們還是可以找出探春遠嫁後的一些細節。

賈府四春中,到二小姐迎春出嫁時,賈府已經入不敷出,賈赦需要用親生女兒來抵債了,就連宮裡太監來借銀子,王熙鳳都只能當項圈了,賈璉也開始向鴛鴦借當了,到探春出嫁時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我們也不難猜出,探春的出嫁,一定不會是純粹的女大當嫁,而可能是出於挽救賈府的目的。

實際上,從元春開始,賈府三春的出嫁,全都是為了保全家族,但最終並沒有保住賈府百年基業,因此才有了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的結局。

探春遠嫁去了哪裡呢?她最終結局如何?一直都是紅迷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

我曾在之前的文中分析過,探春可能遠嫁到了粵海一代,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驚世才幹,“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的志向,她的結局應該不會太差。

那麼探春遠嫁之後,在賈府敗落之時,有沒有可能以王妃的身份回賈府省親呢?她有沒有親眼看到家族敗落後的景象?這一點,其實原文中有過一些暗示。

寶玉的一首詩透露,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

探春的曲詞裡說“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段話透露的是探春遠嫁的情節,但這並代表探春真的一去不回。

我們知道,元春進宮後回孃家省過親,這時候是賈府最後一個繁華的頂點;迎春嫁給孫紹祖後也回過孃家,這時候的賈府已經入不敷出;以此類推的話,探春出嫁後也可能回孃家省親,這時候她看到了徹底敗落後的賈府。

曲詞中的“離合豈無緣”似乎正是探春出嫁時對爹孃的一番安慰,言下之意似乎是:兒雖遠嫁,從此骨肉分離,但人生緣分,誰又說的準呢?說不定還有相聚之時。離,即分離;合,即聚合,相聚。

當然,如果探春遠嫁後,真的回家省親了,也許再也見不到她的爹孃,見到的是滿目蒼涼,是“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哥哥寶玉。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一回,眾人皆作柳絮詞,我們知道,每個人作的柳絮詞皆是其命運讖語,絲毫不差的。

探春的柳絮詞只寫了上半闕,下半闕由寶玉填上,寶玉的詞裡,有一句話大有深意,似乎提到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我們且看原文: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探春)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寶玉)

寶玉的一首詩透露,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

​探春和寶玉合作的這首柳絮詞,細思不簡單,看似寫的是柳絮,其實上半闕暗示的是探春遠嫁,而下半闕暗示的則可能是探春省親。寶玉說的“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正暗示了探春遠嫁一年後,再次與寶玉相見。

我們知道,探春與寶玉雖然是同父異母的關係,但兄妹倆關係卻非常親厚,探春曾為寶玉做鞋,寶玉曾為探春從外面帶來很多小玩意兒。探春生病,寶玉曾不止一次探問,還送了名貴字畫等物。

87版紅樓在探春遠嫁時,安排了一個寶玉送嫁的情節,根據曹公願意,結合寶玉探春之間的關係,這個情節是可能發生的。

所以,曹公在眾人作柳絮詞時,安排探春和寶玉合作一首詞,應是別有深意的,不僅交代了兄妹之間的親厚關係,甚至包含了探春遠嫁時寶玉送嫁,探春省親時與哥哥寶玉再次重逢的場面。

當然,兄妹倆這次的重逢,對寶玉來說,也許是劫後餘生,別有一番淒涼境況。看見家族徹底敗落,子孫流散殆盡的探春,自然心有慼慼,悽惶不已。

根據原文中的許多暗示,我們基本可以斷定的是,探春遠嫁不久後,賈府這座百年公府便“忽喇喇似大廈傾”,惜春出家,元春死亡,黛玉死亡,賈母死亡……相繼發生,等到寶玉探春再次重逢時,早已物是人非,滿目淒涼。

脂硯齋對探春有句批語: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悲哉傷哉!似乎也是在暗示,探春寶玉再見時,賈府早已經子孫流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