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水果這些謠言可不要相信哦

新鮮水果人們消除幾分暑熱,在享用水果的同時,“噴鹽酸”“蘸避孕藥”等傳言不時響起......

​​​

夏天吃水果這些謠言可不要相信哦

翠綠的西瓜、粉嫩的桃子、嬌豔欲滴的荔枝、晶瑩剔透的葡萄 …… 五顏六色的新鮮水果為夏天增添了別樣色彩,也為人們消除幾分暑熱。但是,在享用水果的同時," 噴鹽酸 "" 蘸避孕藥 " 等傳言不時在人們耳畔響起,讓人心中不安。為此,特彙集了夏季與水果有關的謠言,並予以澄清。

謠言一

桃子噴防腐劑

在一段視頻中,一名男子往成箱的桃子上噴灑液體,視頻配音稱:" 這是山東臨沂的桃子,正要運往瀋陽銷售,噴的全是防腐劑!"

真相:山東省臨沂市桃產業創新團隊聲明稱,桃子的採收貨架期可達 7 天— 10 天,高檔果品一般在冷庫預冷 8 小時— 12 小時後,才經過冷鏈運輸到全國各地,所以絕不會用防腐劑保鮮。視頻中的果農給桃子噴的是水,當時正值高溫,噴水有利於運輸途中果實保持水分。

謠言二

西瓜與桃同吃會中毒

微信朋友圈中有消息稱:" 醫生說,同時食用桃子與西瓜會馬上喪命。"

真相: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部醫師張寶表示,該消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西瓜和桃子在營養成分上並不特殊,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是糖,此外還有一些維生素、蛋白質等常見成分,同食後不會發生任何反應。相反,夏季天氣炎熱,多吃不同種類的新鮮水果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能實現營養成分互補。

謠言三

榴蓮與牛奶同吃致猝死

社交網絡上的一則帖子稱,一位在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吃了很多榴蓮後又喝了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最後引發心臟病猝死。帖子同時聲稱,泰國有明確規定,食用大量榴蓮後 8 小時內不能飲用乳製品,也不可喝可樂和酒。

真相: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營養科相關醫師介紹,從食物中過量攝入咖啡因確實會導致心慌、血壓升高等,但榴蓮和牛奶中均不含咖啡因。此外,同食榴蓮與含少量咖啡因的可樂,即使有不適症狀,也與榴蓮無關。專家還表示,榴蓮會對代謝酒精的酶產生一定抑制作用,但這並不能直接表明榴蓮和酒同食會產生嚴重後果。

謠言四

無籽葡萄蘸了避孕藥

在一段視頻中,有所謂的水果商販和果農討論無籽葡萄的由來。果農稱無籽葡萄蘸了避孕藥,他自己不吃,也不給他的孩子吃。

真相:湖南省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徐兆林表示,避孕藥只有在進入人體後,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識別,進而調節體內相關生理指標。而植物體內由於缺乏相應受體及信號途徑,避孕藥無法起效。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農業局經作站站長沈林章稱,無籽葡萄分為先天無籽(如遺傳基因染色體為三倍體)和後天經赤黴素處理無籽,只要處理得當,就對人體無害。

謠言五

藥水泡荔枝

網上有帖子稱,某幼兒園的很多兒童吃荔枝後發燒,中醫稱現在荔枝幾乎都用有弱腐蝕性的藥水浸泡過,吃後會引起發熱,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其中使用最多的藥水為甲醛。

真相: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指出,甲醛、稀硫酸等藥水禁用於食品,市面上很少見;我國農業標準規定,可以用二氧化硫氣體燻、稀鹽酸浸泡等方式給果皮護色。據阮光鋒介紹,浸泡液裡含有抑黴唑、咪鮮胺等,其毒性不大,且用量有嚴格限制,只要合理使用就對人體沒有危害。

湖北省手足口病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鄒典定表示,手足口病是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以消化道、呼吸道和與人群密切接觸等傳播途徑為主,與吃荔枝沒有直接關係。

謠言六

荔枝噴鹽酸

微信上曾流傳一則 " 消費提醒 ":" 一些商販為了給荔枝扮靚、催熟、延長其保存期,會用鹽酸、硫酸、甲醛(福爾馬林的水溶液)等化學試劑進行處理。"

真相: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振先表示,表面噴酸後,水果在短時間內看起來顏色鮮豔,但若不能及時銷售,果肉就會變質,喪失商業價值。不僅如此,假如荔枝表皮殘留有強酸,會刺激口腔和皮膚,消費者很容易察覺,因此經銷者很少用這種方法來保持果皮新鮮度。

炎炎夏日吃水果有講究

炎炎夏日,在給人們帶來酷熱天氣的同時,也帶來了種類繁多的水果。專家指出,夏天吃水果時應儘量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相應的水果種類,同時還需要控制一定的量,這樣才能吃出健康。

" 有患者因為吃了荔枝感覺燥熱不已,晚上難以入眠;還有人本身體質寒涼,卻愛吃西瓜,結果吃得肚子疼、腹瀉。" 天津市海河醫院營養科副科長寧華英介紹說。寧華英告訴記者,中醫認為水果具有寒、涼、溫、熱四種性質,其中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不宜多吃西瓜、荸薺等寒涼性的水果;溼熱體質或陰虛火旺的人如果多吃荔枝、龍眼等溫熱性的水果,則容易上火,口乾、口唇起瘡包。橙子、葡萄等平性水果的寒熱性質都不太明顯,作用比較和緩。因此,寒性體質和熱性體質的人都可以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