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叄壽:目前數字中國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四個主要問題

國家網信辦《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長20.3%,佔GDP的比重達到32.9%。其中,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於數字中國建設功不可沒。按照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到2020年將突破1萬億元。

當前,我國加快了數字中國建設步伐,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王叄壽認為,目前數字中國戰略實施進展順利,但是存在四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

王叄壽:目前數字中國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四個主要問題

第一、數字中國是國家戰略,將其同於信息化建設,不利於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礎是信息化,但應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智能決策、高於信息化。在實施落地過程中當與傳統信息化建設有所區分,尤其是圍繞“數字中國”建設制定戰略推進表,出臺專項政策,與信息化建設相輔相成,並行不悖。

第二、各個地方政府在推進數字中國戰略過程之中,依然停留在以硬件建設為主,忽視了對政府數據、城市數據應用以及相關價值的激活。全球約有一千萬臺服務器被限閒置,佔到市場規模的30%,幾乎浪費了300億美元規模的IT基礎架構投資。硬件設備只是第一步,不能代表產業全貌,更不能引領整個生態圈走向完善。尤其是存儲於硬件設備中的政府數據、城市數據不能激活、流通、融合,產生新的應用,將不利於進一步推動產業整合、生態構建。

第三、數字中國戰略缺乏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體系的支撐。美國開源技術固然可以借鑑,但是絕對不可形成依賴,我國亟需全面研發關於數字中國戰略的相關核高基技術,緊盯短板,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爭取早日實現自主、可控,牢牢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切實保障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

第四、目前政府數據融合各自為政,依然停留在城市內部數據融合階段,跨城市甚至跨省的的數據融合比較少見。數字中國戰略是舉全國之力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產業升級,賦能實體經濟。所以,建設數字中國,不能僅限於一座城市內部的數據融合。從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到破除一座城市內部之間的數據流通障礙,再到打通城市之間的數據融合渠道,讓數據真正不侷限於城市、地域流動起來,才能夠從全局服務於數字中國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