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硬伤和短板——有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能力得有用

中年人的硬伤和短板——有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能力得有用

能力是一种生存的手段,但如果要看你究竟活得怎样,还要看你有的本事到底是什么。

——题记

经常听到一句话是,人活着需要有能力,有了能力别人才看得起你。可惜在当今这个世道,科技发展迅猛,这种高速化,一方面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利,缩小了空间距离,而另外一面同时也裁剪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梢末节。所以,有本事的人大把存在,但真的能成功的,依旧是那么寥寥几个。就像当初大学选择专业一样,分数的高低决定了你选择的范围,而合适对口的专业,则决定了你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下,你的生活,你的一切。

中年人的硬伤和短板——有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能力得有用

对于大多数八零后来说,快的也已经差不多步入中年了,职场的法则里,这算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拼资历,不如老一辈,拼体力,又不及小一辈,对内,父母'孩子爱人,半点不能松懈,对外,领导,下属,夹缝中生存。

也许刚上班的时候,也曾斗志昂扬,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懂。可时间越久,想学的东西却是越来越少。过去下班后,还能拿本书翻翻,现在只想回家葛优瘫。渐渐地,过去知道的也忘光了。直到有一天,被逼进人才交流市场,才发现,自己真的卖不出去。

人人对这个世界的变化都很敏感,也时刻准备做好了变化和调整的准备,可是太多的安逸总会腐朽人的思维,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下,最终的结果就是最后的一无是处。

也许,没人能指责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如果有一天庙没了,除了撞钟,什么都不会的和尚要怎么活下去,没人会管你。

中年人的硬伤和短板——有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能力得有用

而这样的故事,生活里比比皆是,去年,唐山市那个被辞退的36岁收费大姐一语道出全民焦虑:“我36岁了,什么都不会。”

人都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习惯了某样东西,某个人,就很难去改变。工作上,固有的能力是你的财富,但这种固有能否保证你的生活,或者说让生活更进一步,如果不能,那么你得学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放弃。

姑妈家的哥哥,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在轮胎厂工作,二十多年,从小工到大工,再到班长,也带了不少徒弟,职位是越来越高了,可工资却依旧是一湾死水。平时也听姑妈说起,表哥不是没想过换工作,只是这么多年了,一想起来换一份工作还要再从头开始就实在有些发怵和恐惧。

中年人的硬伤和短板——有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能力得有用

这也许只是一个小人物的世界,但道与理同。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人要求越来越苛刻。你不光得有能力,你的能力还得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就像经常说的,你在一个行业成为专家,没有用,得看这个行业还有没有用。

于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成了无数中年人的硬伤和短板。

做人不仅要努力,还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你从事的职业,所属的行业,平台的实力,你的实力,全盘考量,才能找到核心竞争力,也才能够明白以后的日子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