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成立重組小組 或引入國資背景投資方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對於金立手機而言。2017年,這家還在申請IPO上市,穩居二線手機品牌行首之列的企業,轉過年來,便爆出嚴重的資金鍊危機,以至於進入了不得不停產,裁員,甚至踟躕在破產邊緣的困境。

2018年7月14日,金立方面宣佈,已經成立重組小組,將在未來幾周制定重組方案,和投資方簽訂重組協議,並公佈詳細的重組內容。

儘管金立方面並未透露投資方的具體信息。但在5月份的債權人會議上,其財務總監何大兵已經釋放出信號,稱對方是一傢俱有國資背景,註冊資金在800億元以上的重量級公司,該公司將全面接盤金立股東所持股份,並全盤接收金立的資產和債務,對金立進行收購重組。

金立成立重組小組 或引入國資背景投資方

據悉,此前金立債務已經超過200億元。目前,董事長劉立榮持有公司41.4%的股份,前任總裁盧光輝持股20.5%。

此前,金立已經嘗試以裁員,出售資產等方式進行自救。4月份,金立發佈關於金立工業園情況的說明,包括引入合作伙伴,保持生產與銷售的可持續進行;引入戰略投資者,為企業進行資金輸血;以及裁員和出售資產,獲取債權人支持等。隨後,金立裁員幅度達到50%。6月末,印度媒體爆出金立正在與印度本土企業洽談,預計將其在印度手機業務74%的股權,作價22-25億盧比,出售給Karbonn Mobile,此外26%的股權則保持在金立之前的印度股東Vohra家族手中,如果洽談成功,則金立可能全線退出印度市場。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表現搶眼,金立也曾有過卓越表現,並一度摘奪過印度市場份額第一的桂冠。4月26日,金立還在印度德里舉辦新品發佈會,發佈了金立S11 lite和F205兩款手機,新品被定性為衝擊印度中,低端線下市場,打響新年海外市場第一槍的標誌。但如果出售資產成真,則可能成了“為他人作嫁衣裳”。

事實上,憑藉著多年的品牌沉澱,金立至今仍被許多國人視為質量過硬的產品。一位老用戶說,“以前我的金立手機續航能達到22天,抗摔打程度媲美諾基亞,所以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一直不錯。近年來,大家都換智能手機了,關於金立的消息也不大聽到了,懷念它的超級續航。”

隨著手機智能時代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在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一些列品牌的夾擊中,金立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產品創新力度落伍,由此不得不加大營銷力度,有媒體稱,2016-2017金立營銷費用開支便達到60億元,這也成為金立資金鍊危機的導火索。

而此次重組,能否成為金立“絕地反擊”的機會,猶未可知。不過,對於投資方的身份,大家都在進行一些合理猜測,目前與手機業務聯繫密切,且註冊資金在800億元以上的國資公司便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移動通訊運營商。其中,中國移動註冊資金3000億元,中國聯通註冊資金872.69億元,中國電信註冊資金1580億元。而根據800億元的提示,聯通入主金立的可能性較大。依靠大樹好乘涼,關於金立重組的後續消息,我們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