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兩年時間,五款產品,對於華為這樣一個筆記本市場的“新人”而言,這樣的產品更新速度或許並不出眾,但無論是最初的MateBook還是現如今的MateBook X Pro,華為一次又一次將創新當做筆記本品牌Slogan推向市場的同時,讓越來越多市場消費者聽到了華為在終端市場的聲音。

話題從MateBook X談起,華為將這款產品定位於生產力工具。從顏值來看,MateBook X完全配得上商旅途中的“漂亮朋友”之稱;從輕薄來看,它足以對標一眾品牌的輕薄本——在出差的路上,無論機場安檢、休息室還是飛行途中,MateBook X的辨識度是真的非常高。我認為,這是一款展示華為態度的產品,但其無風扇的設計更適合處理一般的工作事務。

從型號上來看,MateBook X Pro與MateBook X是雙旗艦,而我更加傾向於另一種說法——破局者。更大、更清晰、而且設計更合理的全面屏,加上隱藏式攝像頭、指紋識別與電源按鍵二合一等創新設計,新加入的獨顯和新設計的散熱系統,MateBook X Pro在生產力工具的應用價值上前進了很大一步。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定位更精確

我們先來看MateBook X Pro面對、甚至是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遮掉LOGO,MateBook X Pro與蘋果MacBook、戴爾的XPS 13有很大相似度,其實道理很簡單,金屬外殼、CNG鑽切工藝,類似的材質、工藝等因素並不足以讓華為在A面上做更多創新。不過這次華為毫不做作地將花瓣LOGO搬到了A面之上,辨識度進一步提升,也可能是經過兩代旗艦系列產品,華為的工程師們信心更足了。

不論從配置還是價格來看,MateBook X Pro有著更為鮮明的定位,它強調在輕薄本里,擁有更強的專業性能,以及更為豐富的實用功能。在輕薄機身中植入了一塊獨立顯卡,如此配置在輕薄本中並不算多,比如瘦身之後的ThinkPad T系列、15英寸的MacBook Pro等。MateBook X Pro的產品定位也呼之欲出——它很容易便擊中了商務人士和內容產出者中有創意需求、有一定圖形處理需求的群體,他們需要身邊的運算設備擁有圖形處理和輕度遊戲的能力。

大概華為也覺得輕薄筆記本這個類別範圍太大了點,不如再往前一步,加上性能二字之後,在這個垂直領域的發力能更有的放矢一些——畢竟對於商務人士和內容產出者來說,他們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會更低一些。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從價格上來看,MateBook X Pro的集成顯卡版起步價為7988元,搭載MX 150顯卡的頂配版售價達到了12988元,選擇MateBook X Pro的明顯不再看重所謂的性價比,而是對於生活品質有明確的追求,筆記本電腦不僅是個人形象的體現,同樣也看重其生產力工具特徵。之所以要對MateBook X Pro進行消費者人群畫像,是為了明確該機的定位,和戴爾XPS13、Thinkpad X/T系列、蘋果MacBook Pro等一面競爭對手,甚至潛在的對手。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在這個檔次的產品上,輕薄不再是最為關鍵的競爭要素,產品相互間的厚度、重量差距是以0.1mm、0.1kg為單位的,幾乎在手感上不會有太大差距,僅從數據上看,14.6mm厚度機身和1.33kg整機重量,MateBook X Pro在“頂級商旅俱樂部”裡完全可佔得一席之地;顏值,更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太空鋁還是碳纖維誰更高大上更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話題,不過MateBook X Pro無論在選材還是CNG鑽切工藝的處理上都當得起精緻一詞。

比如機身邊沿的斜切處理得非常犀利,但又毫無刮手的感覺,這一點已經是從早期MateBook便有的家族基因,好評度更是在MateBook X 上噴薄而出,必須保留。但話說回來,用做手機的工藝要求來做一臺“大針大線”的筆記本電腦,遊刃有餘,而這種工藝打造出來的本子,氣質自然就不用再多說了,看到就會愛上。

更多傾斜的生產力天平

當我們將MateBook X Pro鎖定的高端商務用戶具象化之後,就會懂得MateBook X Pro所做出的功能創新並非是無用之功。莊子在千年之前就說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你不可能讓玩著“吃雞”的遊戲用戶對MateBook X Pro的設計有任何感覺。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不妨先從MateBook X Pro的指紋解鎖二合一電源鍵談起。老實說,指紋解鎖在商務筆記本領域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三年前,智能手機把這個功能借鑑過去,併成功將它“玩壞了”,當去年MateBook X上增加了這個功能,似乎大家並不意外,不過就是華為將智能手機上的類似功能平移過來了嘛。但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創意,卻沒有一個筆記本設計師想到,指紋識別卻還是千年不變地出現在筆記本的掌託處。

最為重要的是,一鍵開機和指紋識別,這讓這個數據保護機制真正成為潛移默化的習慣。而用電源鍵喚醒電腦休眠並不違和,這和手機喚醒倒很相似,對用戶來說,習慣就離不了。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全面屏概念,在手機上已經快被玩壞了,近期推出的遊戲本也用上了這個概念,我要說的是,MateBook X Pro用上了一塊足夠厚道的全面屏。以往的筆記廠商總喜歡單純比較微邊框的寬度,這與筆記本電腦的厚薄一樣,沒人會在意這其中些微差別,真正讓人在視覺上在意的是,屏幕下方邊框的寬度,而廠商總是有意無地忽略這一點。

如果換一個說法,用屏佔比來描述全面屏的尺寸,就是較為實在了。在手機上,三星Galaxy S8 Plus屏佔比是84%、iPhone X是82.9%,而MateBook X Pro達到了91%,在筆記本電腦中是非常極致的數據。要知道,MateBook X Pro的部分目標用戶,對於視覺體驗可真是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這不僅僅是說顯示本身的效果,視野上的沉浸感也包含其中,而我要說:MateBook X Pro看上去是真TM爽!

如果說全面屏讓MateBook X Pro的即視感更強了,而對於觸控功能的加入,有些用戶則有些“微辭”,畢竟MateBook X Pro的開合角度僅有120°,並沒有太多觸控的應用場景用得上,所以也有用戶建議華為是否從成本角度捨棄這一功能,畢竟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在使用上還是有些區別的,而且微軟在觸控上的那點心思……真是夠了。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對於這塊13.9 英寸屏幕的3:2縱橫比,我們幾乎沒有聽到過不同的聲音,幾乎所有的人都為其點了贊。從我個人的角度,傳統顯示器的4:3縱橫比更有利於商務辦公,它在大部分軟件中意味著能看到更多的可視內容——那怕觀看錶格時,也能比別人多看兩行。

尤其是攝影人群,膠片和單反輸出的圖片圖像比例常見3:2規格,更是與這塊屏幕天然適配。但更重要的是,14英寸這個數值,讓MateBook X Pro更加符合“幹活兒”的身份,至於為什麼,去看看商用本各尺寸屏幕佔比就知道了。

從分辨率來看,MateBook X Pro屏幕的3000×2000的分辨率並不算過於“出眾”,但從實際觀看效果來說,這塊屏幕實際素質還是值得肯定的。它的核心在於面板的LTPS技術,該類型面板本身具有低功耗、色彩出色、輕薄等優勢,但較高的成本讓其更多出現在智能手機領域,華為在主流尺寸筆記本產品上使用LTPS技術面板,的確讓華為的筆記本擁有了更為優質的畫面,在與手機屏幕的切換過程中,不會有視覺“落差”的問題。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在MateBook X Pro眾多創新設計元素裡面,隱藏式攝像頭可以說是最具辨識度的細節了。對極致屏佔比的追求,讓位於傳統筆記本上邊框中央位置的攝像頭“移步”到了鍵區功能Fn鍵中央。這樣的設計另大眾消費者能一眼從人群中認出MateBook X Pro,但攝像頭角度和視頻效果也成為眾人爭論的焦點,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講,攝像頭對筆記本而言,存在感本來就比較有限,將其位置移動以換取更大的屏佔比,個人覺得這樣的取捨其實是蠻划算的。

再者,攝像頭這樣的設計,的確是體現出華為工程師思維的精巧,只不過,除了MWC 2018的發佈會與展臺上看過與把玩之後的新鮮感之後,到現在拿到手上,那個時候的勁頭早就已經過了……所以,嗯,這的確就是一個不錯的設計。

手機味兒十足的筆記本

屏幕、電源按鍵、攝像頭三大創新構建了MateBook X Pro的差異化設計體系,也是華為急於向市場發出的聲音:並非所有的創新都能帶來回報,而創新並非能滿足所有的用戶需求,但它讓MateBook X Pro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它在高端商務用戶中培養出自己的使用粘度。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三大創新之外,在MateBook X Pro上有著一項並不起眼的功能,通過華為電腦管家可以實現MateBook X Pro與自家手機的免流量傳輸。事實上,隨著智能手機在拍攝功能上的日益提升,手機拍攝不僅成為了普羅大眾拍照的選擇外,也在商務場合得到廣泛的應用。從P9開始,華為便在智能手機上與徠卡共同開發影像系統,才發佈不久的P20系列足以成為很多人手中的“相機”。

華為在MateBook X Pro提供的免流量傳輸功能出發點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剛拍攝的照片能夠在筆記本大屏上實時編輯,而且速度還不慢,3分鐘就可傳完1000張照片,對於我來說,這意味著整週出差所拍攝的照片總和。而這,也恰恰是能讓MateBook X Pro滿足很多有攝影偏好用戶的需求——畢竟從P9那個時候開始,有相當數量的攝影師已經衝著“徠卡”二字,成為了華為手機的用戶。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擴展上,MateBook X Pro也充分到用戶的使用習慣。儘管經歷了很多年,我還是對Macbook這樣一U(或雷電接口)行天下的設計並不習慣,而同時擁有USB和USB Type-C兩個數據接口,並保留了且3.5毫米音頻輸出(耳機)接口的MateBook X Pro第一時間便迎得了我的好感。

此外,參考了手機的設計,與電腦匹配的數據線兩端均為Type-C接口,讓用戶在使用中可以“無腦”拔插;而提供5V2A、9V2A、12V2A、15V3A、20V3.25A多種自適應輸出的電源適配器,則可為電腦、手機或更多設計提供供電,在周邊設備上打通了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界限——這些都是MateBook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

忠於純粹|MateBook X Pro的生產力進化

從外觀上來看,攜帶MateBook X Pro出席各種商務場合都是挺有面子的事情;對於我這樣的強迫症患者來說,則需要它有更好的表現,畢竟生產力工具之名是用出來的。從操控上來看, MateBook X Pro已經較之前的產品有著明顯的改善,比如一體成型的鍵帽更為寬大,鍵距也更為寬鬆。但鍵程依舊不能令我感到滿意,當然我對比的是ThinkPad X1 Carbon這樣業界公認的標杆級產品。

對於在MateBook X Pro這樣的輕薄本上,鍵程是很難兼顧的,而在手感上,設計師則選擇了偏硬的回彈力度,好處是避免了連擊的誤操作,缺點則是長時間使用容易感到疲勞。相對而言,觸控板是MateBook X Pro無有太多爭論的地方,它的尺寸感覺上甚至比MacBook Pro更大。操作上,觸控板的靈敏度和準確性都沒啥可挑剔的,如果加上左右按鍵沒有分區標示或盲操作提示,無疑更為人性化。

散熱成為隱藏式亮點

配置方面,本次到手的機器配置為Intel Core i7-8550U / 16GB DDR3 / 512GB NVMe SSD的高配版,14nm+的酷睿i7 8550U處理器擁有四核心八線程和8MB三級緩存,最大熱設計功耗15W,頻率1.8GHz,最高可睿頻至4.0GHz,在CINEBENCH R15中取得539cb/163cb的成績,而固態硬盤的性能則非常不錯,512GB 固態硬盤的隨機讀寫速度分別為2130.48MB/S、434.57MB/S,這對整機性能的提升具有非常實在的價值。

相對配置,MateBook X Pro的散熱顯然更令人關注,MateBook X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又愛又恨,但這次卻放在了最後,因為真的好多了。這次,全鎂鋁合金材質機身讓MateBook X Pro整體機身厚度均勻性非常好,而且導熱性極佳的金屬材質確保了MateBook X Pro高效的散熱性能,同時,MateBook X Pro搭載華為負壓冷卻艙技術、華為鯊魚鰭無級變速風扇、智能切換靜音模式與高效模式,綜合提升散熱效能,讓MateBook X Pro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會有發燙的問題出現。

在長時間持續使用過程中,MateBook X Pro無論是鍵盤還是腕託部分,都沒有出現因發燙而降低用戶使用體驗的情況,這對於搭載MX150獨立顯卡的輕薄本而言,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當然,這說明用它來幹活兒,更持久也更舒服了。

寫在最後

儘管在推出MateBook時,有人還認為造手機的華為在筆記本上踩不到點,但在MateBook X Pro面市後,華為已經補上了明顯的短板,比如在為散熱交了學費後,MateBook X Pro便有所改進。從生產力工具的由頭切入,儘管並非華為一向所擅長的方向,但它也通過全面屏、二合一電源鍵、隱藏式攝像頭等創新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用戶粘度。未來的設備形態是趨於碎片化的,用戶越來越不會在意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形態界限,而是看重產品能否幹好事情。我們相信,MateBook X Pro的創新不僅刺激到了消費者的眼球,也刺激到了筆記本市場的一眾老司機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