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防拐防騙演習活動帶給我們的反思

幼兒園防拐防騙演習活動帶給我們的反思

騙子:小朋友,我是誰呀?

小朋友:你是阿姨。

騙子:你認識我嗎?

小朋友:不認識。

騙子:不認識,那我就是陌生人啦。

小朋友:你不是陌生人,你是阿姨。

這是最近大連益爾芙蓉園幼兒園防拐防騙演習活動中的一個橋段。

儘管活動前老師一再跟孩子強調:不要跟陌生人走或者不要陌生人的禮物和玩具,有事找老師,老師會保護你的。在家裡家長對孩子也進行了相關的教育。可是好多孩子還是不能抵禦誘惑,“上當受騙”。

這次演習,我們發現3~6歲孩子上當受騙率隨著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甚至有的班級全軍覆滅。真真的給我們當頭一棒、敲響警鐘。每個人抵禦誘惑的能力是不同的,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同樣的誘惑,對於每一個孩子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看來培養孩子抵抗誘惑的能力才是我們該思考的:

幼兒園防拐防騙演習活動帶給我們的反思

1、孩子是需要被保護的,他們還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所以我們幼兒園和家長要時刻保護好孩子,不讓騙子有可乘之機。比如:始終讓孩子在成人的視野範圍內活動,稍有情況,成人即可實施保護。有一個爸爸跟我說:有一次他帶孩子到遊樂場去玩,孩子從滑梯的另一側摔下來,一個男子立刻抱起孩子就要走,爸爸立刻大聲呵斥住了,那個男子灰溜溜的走了。

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騙術真是層出不窮、花樣翻新。我們不能改變騙子,只能增強自我並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比如:讓孩子遇到任何不認識的人給東西或者尋求幫助時都必須找、喊老師或爸爸媽媽。

3、孩子的內心是純淨和善良的,沒有被蒙上太多的塵埃,所以很容易信任他人。孩子的善良和愛心確實需要被保護,同時也要讓孩子從小懂得保護自己的善良和愛心,避免被騙子利用。比如跟孩子說:幫助陌生人也要徵得老師和家長的同意,長大以後就不需要了。

幼兒園防拐防騙演習活動帶給我們的反思

通過這次演習,也再次驗證“說教”有時候確實不起作用,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有所收穫,這就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付出的代價(成長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倒覺得這才是此次演練的意義:在不需要現實真痛的同時我們還能有所收穫和成長,我們都不願意痛心疾首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演習就是提高我們的警惕性。我們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改變他人(騙子),那麼我們一定有力量為自己的活法負責,增強自己的生存本領才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和把握的。

最後,再次呼籲家長:一邊陪孩子玩一邊看手機的家長,請把您的手機放下吧!請讓孩子在你的視野範圍內活動,孩子才是你的最重!孩子需要我們的保護!

幼兒園防拐防騙演習活動帶給我們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