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豐收節:有實惠最好,比如免費游、免費出國、免費體檢等

從今年開始,我們又多了一個節日——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首個在國家層面專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我們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對一個國家來說,也需要這樣的儀式感,來傳達出社會主流價值,由此引導社會發展的路徑走向。節日,從本質上就是一種民俗文化,要麼是與傳統社會習俗有關,比如二十四節氣;要麼與職業有關,比如教師節。由此再來看“中國農民豐收節”,顯然是與教師節類似,蘊含著對農民這個群體的深切關懷。“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對農業豐收的期待,也是對農民社會主體地位的承認和尊重。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有利於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農民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舉辦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中國農民豐收節”還可以引起人們對“三農”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為農民設立節日,有利於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中華農耕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根,它貫穿中國傳統文化的始終。

農民豐收節:有實惠最好,比如免費遊、免費出國、免費體檢等​近年來,無論是鄉村遊的興起,還是以農村為題材創作的文學作品,都是對農耕文化的溯源。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了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不僅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傳承文化,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還有助於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再過幾個月,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將來臨,我們期待“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臺。願神州大地上所有的奮鬥與汗水,化為慶祝的杯盞與鑼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