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員上朝時,脖子上爲什麼套一個白圈?

小小嬴政


方心曲領,是宋朝官吏朝服上用白羅製成的一種飾件,上圓下方類似於瓔珞,遵循唐朝制度,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傳統宇宙觀念。

最遲從漢代開始,官吏們為了使朝服更加熨帖,在外服上加了一個圓形的護領,稱作“曲領”。


漢代的《釋名·釋衣服》: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意思就是說,方心曲領的意義就在於避免內衣衣領撐起來,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朝,直到清朝剃髮易服,才逐漸消失。


宋朝的方心曲領分成上下兩部分,上為曲領,意思為陽,貼合人體脖頸;下為方形,意思為陰,上圓下方,天圓地方;同時,二為偶數象徵生生不息。

同時,方心曲領上面的圓形代表天命,下面的方形代表皇權,方心曲領的設計與古代漢服設立嚴格遵循自然、天人合一的觀念完全一致,並非宋朝才有的。


澹奕


在有關宋代的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宋代官員上朝時,脖子上套著一個白圈的畫面。這不是普通的白圈,它的名字叫方心曲領,是宋代官員朝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說起這個“曲領”,它的歷史可悠久了,早在漢朝時期,它就做為官服的一種領式出現。不過那時候的曲領並不穿在外面。到了唐朝,曲領才戴在外面。唐朝的文獻也第一次提到“方心曲領”這個詞。

可惜的是五代十國時期,戰亂頻繁,有關方心曲領的製作樣式和實物消失了很多。等到宋朝建立時,宋人已經找不到可供仿造的方心曲領模板了。於是,宋人依據文獻記載和自己的理解,將方心曲領設計成了上圓下方,再用白羅做成半環形“項圈”。從此,方心曲領就成了宋朝朝服的標配,是官員上朝必須佩戴的飾物。

這種象徵著“天圓地方”的朝服設計,深得後來統治者的喜歡。就這樣,方心曲領被納入禮服系統傳承下來,並沿用到明末,甚至傳播到日本、韓國。可見其影響力之大!直到今天,韓國的民族服飾上仍然有方心曲領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