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明朝疆域最鼎盛的時期首推永樂帝朱棣在位時期,疆域面積達到了997萬平方公里。自洪武帝朱元璋至永樂帝60年間,此為大明國勢最為強盛時期。繼洪武帝朱元璋八次遠征漠北後,永樂帝又進行了五徵征伐漠北的軍事行動(算上丘福將兵則是六次)。此外,朱棣又派軍征討安南,收取了越南之地。此時,明朝疆域達到有明以來最盛時期!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明朝全盛疆域圖

公元1405年—1433年,此為鄭和七下西洋時間段。雖然鄭和將大明國威遠播四海,但是卻耗費了大量的財力,故而繼任的仁宗、宣宗之際不得不因財力匱乏在南方捨棄安南之地,北方捨棄開平。嘉靖年間,皇帝二十餘年不視早朝,朝廷內有嚴嵩作奸,國政絮亂,又相繼棄守哈密、河套之地。也許這些所謂的羈縻之地在朝廷眼中並非大明正式領土,如同雞肋一般。

但是毫不起眼的此地的丟失卻埋下了明朝衰亡,後金崛起的伏筆!也讓明朝在王朝末期被動地陷入了與後金的戰爭,耗費了國力,進一步削弱了中央對羈縻之地的控制力,疆土因而日減月削。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明後期疆域

首先,從上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切掉了奴兒干都司後的明朝疆域有多可憐!雖然如此,殘存的明朝疆域大約還在五六百萬平方公里,350萬不過是臺灣文人李傲所認為的,他認為明朝實際可控疆域不包括羈縻之地。

在女真沒有崛起之前,對於明朝來說,蒙古是有明一代最大的禍患。但是最終對明朝滅亡打擊最大的卻是東北的女真族,即屬於明朝羈縻之地的奴兒干都司。可以說,明朝末年對奴兒干都司的控制力的削弱一切都源自一場奪位之戰!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公元1399年靖難之役開始,燕王朱棣自北平發難興兵,為了增加軍事實力,朱棣親率精銳騎兵奔襲大寧(寧城),控制了寧王朱權,並選編安置此地的蒙古三千騎兵參戰。朱棣奪位成功後,為了兌現蒙古人從龍有功的諾言,於是朱棣就將寧王屬地(朵顏三衛)割給了蒙古人,大約包括今日的平泉、赤峰、朝陽一帶。從此大明版圖雄雞部位那不算粗壯的脖頸就少了一塊重要的肥肉,僅剩下了絲線一般的遼西走廊連繫著關內和東北之地。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眾所周知,明朝末期阻擋清軍入關最大的障礙就是山海關。而山海關就是修築於燕山山脈與渤海之間,是控制遼西走廊進出的咽喉要地。薩爾滸之戰後,清軍將戰線從瀋陽推進到了山海關。此時,除了山海關還在明軍手裡,山海關外的遼東之地已經完全被清軍攻佔。加之清軍又征服了活動在燕山山脈的蒙古部落,所以此時清軍可以避開山海關轉而取道燕山其他通往華北平原的道路。而朱棣割讓的地區卻正好控制了清軍由燕山進入關內的三個通道,古北口、冷口、喜峰口。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居庸關對應的是秦漢時代的上谷郡(今懷來—延慶);古北口五胡十六國時代被稱為“蠮螉(yēwēng)塞”,它對應的是秦漢時代的漁陽郡(今密雲);喜峰口古代稱為盧龍塞,三國時代曹操征討烏桓曾經走過此路,它對應的是秦漢時代的右北平郡(今遵化);餘下就是被秦漢時代稱為的遼西郡以及它所對應的冷口要塞。

總體來說,雖然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但是後金迫於本國人力、物力、財力有限,根本不可能與明軍做持久對抗,所以明軍後期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假如明軍還握有平泉、赤峰、朝陽三地,一則不會給蒙古人與後金串通勾連的機會;二則明軍可以配合錦州的明軍成掎角之勢:三則又與明朝九邊重鎮呼應。但是,即使明軍握有朵顏三衛,丟失了開平的明朝也會讓清軍滲透進來,只不過幾率就小了很多!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開平,即是如今的多倫。它位於明朝雄雞脖頸之上,地處錫林郭勒盟草原走廊地帶。奴兒干都司地處東北平原直至小興安嶺以北,假設明軍沒有割讓朵顏三衛,那麼後金軍只能另闢蹊徑進入華北平原。如果從東北平原進入華北平原,那麼只有繞道蒙古高原,或走海路!當然,陸路是八旗勁旅首先選擇的!

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之間阻隔著大興安嶺與燕山山脈,但是巧合的是大興安嶺與燕山山脈被一條名為西拉木倫河的河流切開了一個豁口,號稱黃金家族後裔的蒙古科爾沁部落就生活在豁口附近。當後金軍穿過豁口直達蒙古高原,他們會來到錫林郭勒盟草原走廊地帶,然後進入開平城(多倫)得到充裕的水草補給,隨後八旗軍會在此休息駐馬。因為千里奔襲的運動戰極其耗費軍力,而後金軍在此地得到充足的休息無疑會增加他們的戰鬥力。

為什麼明朝末期土地只有350多萬平方公里?都怪明朝割讓了一塊地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失一位將軍;損失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這首古老的英格蘭民謠,代代相傳,廣為傳唱。巧合的是,這場真實卻又無情的歷史在古老的東方也同樣上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