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臨牀醫學教育大改革!招非醫學專業本科生讀博

協和臨床醫學教育大改革!招非醫學專業本科生讀博

不到200字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試點班招生”短訊,在很短的時間裡引起業界高度關注,網友的評論也很積極,一致點贊。

協和臨床醫學教育大改革!

近日,北京大學教務部一則短訊引發了醫療界的高度關注,內容是這樣的:

北京協和醫學院為推進“雙一流”建設,即將啟動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試點,擬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非醫學類專業,招收有志於醫學事業的大四學生到協和就讀臨床醫學博士。如果您感興趣,請撥冗填寫這份問卷,我們會將招生簡章發至您的郵箱。

這則不到200字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試點班招生”短訊,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引起業界高度關注,網友的評論也很積極,一致點贊。

@火妞:中國醫學教育改革終於進一步推動,高中生在選擇志願時更多被動,思想也不夠成熟;經歷大學的磨鍊而投入醫學事業的學生能更清晰的認識到自己選擇了什麼,將要面對了什麼,不過如果這些學生有生命科學、醫學相關、生物學、化學相關基礎是最好不過的了。

@且聽風吟:這個改革措施好,無論哪個專業,經過4年本科訓練,思維以及自我認知成熟了,更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麼和期望什麼,這種成熟度下的人選擇繼續醫科學習,應該更會出成績和成就,因為這就是熱愛和興趣驅動。

@RAY:當年導師的導師就是在北大讀書期間響應國家號召去了協和學醫,當初他們班才20多個人!那時候的老師有張孝騫,林巧稚等等,那是一個為國為民、大家輩出的年代!

@談骨論筋:支持此種方式,但核心是如何去培養,不能招生像國外,培養方式不改變,如何去考核,考核標準是什麼(千萬別隻是以文章為準),畢業標準高不高,千萬別畢業之後變成只會做實驗的臨床博士,不然以後去臨床崗位對國家對患者都是不負責任的。

@A穎醫生:改進醫生成長體制,提高醫生待遇,改善醫療體制,吸引優秀的人長久的當醫生。

據瞭解,目前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制為八年。前兩年半為醫學預科階段,在清華大學學習普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後五年半為醫學本科階段,在協和本部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完成臨床實習、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學生按規定修完所有課程(平均分80 分以上,最多有一門課為重修通過),完成論文答辯,通過大學英語六級,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醫學正迴歸精英教育!

實際上,據瞭解,在2017年10月份,北京協和醫學院就曾積極探索創新,制定了醫學教育的改革方案。

據報道,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學生一部分來源於高考,一部分來自於合作院校轉專業的學生。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第七屆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上,原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曹雪濤院士曾透露,“為了應對醫學教育新挑戰,北京協和醫學院籌備了很久。我們將以培養‘多學科背景’、‘複合型’的高層次醫學人才為目標,開展新的八年制臨床醫學課程。”

曹雪濤說,“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學生由於學醫意願不堅定、個性心理特徵無法適應醫學學習等原因,造成學習困難,甚至會出現中途退學的情況,造成了醫學教育資源的浪費。”

為了招收到“適合醫學從業的成熟受教育者”,經過十多年醞釀的新課程體系便是以此為出發點而設計。曹雪濤介紹,學生需在一流的綜合大學完成不同專業的學習,通過入學考試可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

不過,這一入學考試也是非常嚴格,在構想的方案中,北京協和醫學院要求學生需要修夠入學課程學分,才能進入筆試和麵試,並通過簡歷、推薦信等對其學習動機及個性心理特徵等進行全面考查,合格之後才可進入醫學教育階段學習。

而北大教務部的這一則最新通知,對於入學學生的要求可謂絕對精英級,有資格報考協和醫學院的非醫學類考生,僅限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所頂級大學,此外,調查問卷中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以後能夠轉到協和學習臨床醫學,您是否覺得您目前的專業對學醫有幫助?”據此,有業內人士向《看醫界》表示,這一題目的設定,或許是對報考學生的一種篩選,因為若是參考美國醫學教育模式,報考醫學院的考生一般要完成 4 年理工科大學本科的學習。

關於醫學精英教育,上海市衛計委科教處處長張勘較為認同,他表示,“醫學院校教育必須要回歸精英教育,全世界都是這樣。應該最好的學生念醫科,最好的醫學生變最好的醫生。醫院不僅是用人單位,也是培人單位。應該醫教協同,卓越醫生的培養培訓,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無縫銜接,職前職後一體化。”

相關資料:協和臨床醫學八年制簡介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一直堅持“少而精”的辦學理念,小規模招生,從嚴執教,強調“高進、優教、嚴出”,醫學預科與醫學本科分段式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基礎和知識結構的要求,重視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實行“導師制”,在臨床教學階段,由臨床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強調因材施教、精雕細刻,堅持開放辦學和國際交流。為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每一位學生均有境外短期交流的機會,同學們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外派項目,也可自行聯繫交流學校。該專業被列為教育部的特色專業建設點。

協和在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紐約)的資助下,自1995年起又設立了醫學博士和理學博士(M.D.&Ph.D.)雙博士教育項目,選拔少數經過八年學習、取得醫學博士(M.D.)學位的優秀畢業生,繼續學習3年時間,進一步加強其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學生在完成規定學業,成績合格,並通過論文答辯後,再授予理學博士(Ph.D.)學位。培養學生成為既具有較強的醫療實踐能力,又具有獨立進行醫學科學研究能力的複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

培養目標:實行八年一貫制,加強基礎,注重技能,強調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科研的培養方式。培養具有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堅實的基礎醫學理論,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和能力,系統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富有開拓精神,具有滿足21世紀醫學科技競爭和社會需要的基本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力,足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課程設置:

臨床醫學專業學制為八年。前兩年半為醫學預科階段,在清華大學學習普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後五年半為醫學本科階段,在協和本部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完成臨床實習、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學生按規定修完所有課程(平均分80分以上,最多有一門課為重修通過),完成論文答辯,通過大學英語六級,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第一階段:醫學預科階段,2年半,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進行。除了外語、政治、人文、體育等公共課程以外,還包括微積分、無機與分析化學、普通生物學、幾何與代數、有機化學、大學物理、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分子及細胞生物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微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課程。

第二階段:基礎醫學階段,1.5年,在協和基礎學院進行。課程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醫學遺傳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生物物理學、神經生物學、醫學文獻檢索、醫學心理學等。

第三階段:臨床醫學階段(含見習和實習),3年4個月,在校本部臨床學院進行。課程包括診斷學、放射診斷、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中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科學、皮膚科學、流行病學、衛生學、核醫學、臨床流行病學、臨床倫理學、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臨床藥理學、社會醫學、變態反應、臨床腫瘤學等。

第四階段:科研訓練,8個月。畢業前為科研訓練課時間,必須在博士生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一項科研題目並通過答辯。

附: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試點班招生表 (需點擊下方籃色字體

瞭解更多即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