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在講話中強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指出“

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他說:“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習近平用典 · 勸學篇


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原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

——〔戰國〕荀子《荀子•大略》

釋義

荀子非常提倡尊師重教。《荀子》首篇即為《勸學》,體現了對教育的重視。荀子還認識到“師”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荀子•禮論》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荀子•大略》更是把老師地位提高到關涉國家興亡的高度:“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意思是:國家要興盛,一定尊敬老師並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規矩和制度就能保持並得以推行。

荀子認為,老師參與治國是通過施教這一途徑實現的。《荀子•儒效》說:“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雲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人無師法則隆性矣,有師法則隆積矣。”在荀子看來,只有向老師“師法”,學生才能掌握禮義規範,提高自身素質;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人在誘使下可能放縱自己,與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必須重視老師的作用,這關係到個人的修為和國家的興盛。


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原典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唐〕韓愈《師說》

釋義

《師說》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文章作於唐貞元十八年(802年)。韓愈時年三十四歲,由其所倡導的“古文運動”業已開展。韓愈同青年後學廣泛交往,給他們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這種做法,是魏晉以來所罕聞的,時人紛紛指責他好為人師。於是,韓愈便寫了這篇文章,力糾不重視求師問學的不良風氣,同時也是對非議者的公開回應。

文章開宗明義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高度概括了老師的基本職責。“傳道”,就是傳授儒家的道統;“授業”,就是向學生傳授儒家“五經”“六藝”等方面的知識技能;“解惑”,就是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對“道”“業”兩方面的疑惑。後世理解則有普遍意義。

此外,韓愈還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教育民主思想。


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原典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北宋〕張載《張子語錄》

釋義

張載,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他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流傳過程中,逐漸演變為現在人們熟知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天地豈有心乎?張載稱:“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為天地立心”,就是確立仁民愛物之心。“為生民立命”,就是要讓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處。“為往聖繼絕學”,化用孔子“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之義。往聖:孔孟所代表的先儒。絕學:中斷了的儒家道統。宋儒認為,孟子以後的儒家道統趨於斷絕,所以要把先聖快要滅絕的學術傳統加以繼承併發揚光大。“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為後世開創出千秋萬代的太平基業。

張載這段話充分體現了其遠大抱負和理想,也成為激勵無數志士、哲人的精神力量。


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原典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

——〔北宋〕蘇軾《稼說•送張琥》

釋義

《稼說》是蘇軾寫給張琥的一篇文章。蘇軾指出,讀書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意思是: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擇其精要而取之;只有知識積累豐厚,才能慢慢施展才華。

在《與張嘉父七首》之七中,蘇軾也有類似表述:“當且博觀而約取,如富人之築大第,儲其才用,既足而後成之,然後為得也。”蘇軾認為治學的過程,就像富人建造大房子,先要預先儲備材料;只有等到材料都齊備了,才能開工。在《日喻》這篇寓言裡,他還以南方人日與水居而善潛水、北方人不習水性故常溺水為喻,指出:“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mò)者也。”蘇軾是一個治學甚勤的人。《春渚紀聞》載秦少章語云:“公(蘇軾)嘗言觀書之樂,夜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

選自《習近平用典》第二輯

每個人都應該學點古詩文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