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如何突破變現困局?

近年來,由於資本的介入和巨頭的支持,使得短視頻行業風口強勁,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短視頻APP,如抖音、快手、美拍、火山小視頻、秒拍……

處於風口上的短視頻帶來了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然而面對未來激烈的行業競爭,如何打通變現渠道,找到合適的變現方式,成為各家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短視頻如何突破變現困局?

目前主要的變現方式

據艾媒諮詢信息顯示,清晰、穩定的商業變現模式還有待探索,而目前被關注較多的變現方式有廣告變現、電商導流、平臺分成、內容付費等。

廣告變現是短視頻變現形式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最為核心、主流的方式。廣告商通過廣告投放、廣告植入等方式轉化平臺的內容和流量價值,主要分為純流量廣告和營銷(原創植入)。2017年2月份秒拍在短視頻播放前加入6s視頻貼片廣告,是短視頻業內首次試水。

電商導流是指視頻生產者通過短視頻鏈接或採用直接口播的形式引流到自己的店鋪,用戶通過視頻動態感受商品的各種屬性,激發購買慾望後直接點擊鏈接購買,實現變現過程。實現邊看邊買是“短視頻+電商”的升級,美拍率先試水,推出了“邊看邊買”的功能,用戶可以在看短視頻時直接跳轉淘寶、完成支付而不會離開美拍。

平臺分成是指平臺方根據流量等因素對內容創作者予以分成,這種方式最為直接。內容創作者通過提高更新頻率或提供更好的內容吸引流量,獲得更多的分成。

內容付費在我國短視頻市場的發展仍處於初始階段,在這方面的嘗試並不多。艾媒分析師認為,今後對於內容付費的嘗試,主要集中在課程教學與各類細分領域的諮詢服務方面。

除上述觀點以外,中研普華研究員胡圓峰在接受《新產經》採訪時還提到了IP形象打造。他指出,IP 形象打造是把短視頻中某個比較突出的形象打造成一個IP,比如“一色神技能”拍職場片裡面的“蔓蔓老師”,她自身其實已經有一定的粉絲量,會對粉絲產生一定的明星效應。打造 IP 的好處是為了日後帶來一系列變現方式,比如用這些IP去開直播,此時他們本身已經擁有一定量的粉絲,可以在他平時的直播裡要求被讚賞或者銷售自己的產品。還可以做出 IP 周邊進行售賣或者舉行一些線下活動進行變現。

此外,針對於廣告變現,胡圓峰認為大致可分為四類:冠名廣告、貼片廣告、植入廣告、品牌廣告。他指出,冠名廣告是指在節目前加上贊助商或者廣告主名稱進行品牌宣傳、擴大品牌影響的廣告形式;貼片廣告是隨著短視頻的播放加貼的一個專門製作的廣告,一般會在片頭片尾,這種廣告到達率比較高,但是相較於其他廣告形式片方的收入會低一些;植入式廣告是將某品牌商品置入短視頻情節當中,讓觀看者在不知不覺中熟悉或者重複記憶這一商品或服務。

存在的短板

《新產經》梳理發現,上述變現方式中的一部分存在著變現難的問題。例如,在平臺分成方面,平臺補貼分成對於多數內容創作者來說微乎其微,並不是其主要的盈利方式。分成在項目發展初期可以作為團隊最直接的變現收入,但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完全依靠平臺補貼很難維持之後的生存。

在廣告植入方面,由品牌主直接上門投放,基本上只是屬於頭部創作者的專利。中腰部視頻創作者很少有機會分上一杯羹。再者,即便有了流量,這種變現方式也並不一定順利,不少單集全網破億的短視頻內容,由於受眾屬性、主創團隊所在地域、背景,商業拓展談判能力等原因,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以及實際交易價格遠遠低於預期。

在電商導流方面,相比於容易觸及天花板的平臺補貼和廣告植入模式,“短視頻+電商”的想象空間更大。但是,電商背後複雜的供應鏈以及難以保障的轉化率都成為這條變現之路上的阻礙。

在內容付費方面,由於短視頻時長較短,在內容深度上有較大的限制,實施難度較大,還需要更多的嘗試來鑑定其可行性。

此外,胡圓峰認為,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存在著同質化的問題,很難形成明確的產品定位,這導致用戶在使用移動短視頻應用工具時沒有明確的選擇,用戶黏性較低。並且短視頻平臺缺乏優質內容,內容低俗的現象經常被詬病。

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整體情況來看,頭部內容主要依靠流量和廣告等方式獲取收入,特別是依靠廣告營銷的方式讓許多短視頻創業者與廣告商聯動,雙向促進短視頻變現和商品轉化率的提高。如果腰部和尾部內容無法在內容或營銷模式上進行突破,短視頻下半場之爭恐遇殘酷局面。

如何突破?

胡圓峰建議,對於不是頭部的短視頻平臺,應當在產品定位方面進行差異化,在垂直領域裡創新發展。比如提供優質內容的短視頻平臺,可以側重某個領域。在特定領域的內容平臺具有更好的粉絲集聚作用,通過廣告、電商、知識付費等變現方式更好地實現變現。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想要更好地利用廣告來變現,對於多數創作者來說,需要平衡廣告植入及用戶體驗。

而採用“短視頻+電商”的模式,需要具有整個供應鏈的管理能力、獲客能力以及渠道的打開能力。

專家還建議要專注垂直細分領域,因為目前不管哪種商業模式,流量和變現大多屬於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而這些創作者的領域往往是高度垂直和細分的。專注於細分領域的創作者,其粉絲的忠誠度一般也比較高,而粉絲的忠誠度越高,商業轉化力就越強,因而更容易得到品牌主的青睞。

此外,對於短視頻創作者來說,想要打造自身的商業壁壘,除了要找到未被滿足的細分需求外,關鍵還在於持續不斷的品牌打造和IP化。

最後,胡圓峰表示,目前國內大多數網絡短視頻的內容擁有吸引眼球的作用,但在商業價值開發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短視頻展現出的流量導入優勢明顯,在變現方式上著重滿足用戶的需求,將會有巨大的發展前景。短視頻APP已經給微信、微博等社交應用造成了威脅,行業未來的想象空間依然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