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獨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國家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

連續四年“全國年度最佳畫報

春天吃花

夏天吃菌

秋天吃果

冬天吃菜

夏至已過,雨季隨之而來,而隨著雨季一起到來的,在雲南,還有野生食用菌。

在雲南,人們不叫它“野生菌”,也不叫“蘑菇”,而是將之親切的稱為“菌(jer 讀第四聲)”。

我在昆明住過七年,離開已經四十多年,忘不了昆明的菌子。

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到處是菌子氣味。無論貧富,都能吃到菌子。

-----汪曾祺

吃在雲南

雲南複雜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其種類約達二百五十多種,分佈於雲南大大小小的山頭、林間。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野生菌生於山林、長於山林,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它富含多種維生素,有的食用菌還有治療癌症和多種疾病的藥理作用。其豐富的營養、獨特的口味使之成為了雲南人餐桌上的“寵兒”。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雷雨之後,菌子們就爭相冒出地面,等待著人們的發現。雞樅、松茸、竹蓀、牛肝菌、青頭菌……

一場菌子的盛宴就此開啟。

1

雞樅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雞樅俗名雞盅,又名白蟻菇,雞肉絲菇。它的菌褶為白色,煮熟時色微黃,菌肉白色,細嫩肥厚,清蒸,氽湯清香四溢,鮮甜可口,回味無窮,故為古今中外頗受讚譽的珍貴食用菌。

雞樅營養豐富,據《本草綱目》所載,雞樅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雞樅的吃法很多,生熟炒煮煲湯皆宜,還可製成幹雞樅、醃雞樅、雞樅油。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2

松茸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松茸又名松口蘑、松蘑。

松茸在日本、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歷來被視為食用菌中的珍寶。被譽為“菌中之王”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松茸一般適用於燒、扒、燉、蒸、炒、煎等烹調方法,烹製時應突出其自身獨具的鮮香味。代表菜有爆炒松茸、幹煎松茸、炒雞片松茸等。

3

牛肝菌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類,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

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如果你對雲南情有獨鍾,如果你想品嚐正宗的雲南味。那麼,你一定要品嚐一次菌子宴。

因為,菌子這種美食啊,那可是讓最懂美食的作家,最會寫作的廚子,資深吃貨汪曾祺吃了之後也念念不忘40餘年呢。

我們不妨看看汪老筆下的雲南菌子是怎樣的。

昆明食菌

汪曾祺

常見的是牛肝菌、青頭菌。牛肝菌菌蓋正面色如牛肝。其特點是背面無菌折,是平的,只有無數小孔,因此菌肉很厚,可切成薄片,宜於炒食。入口滑細,極鮮。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片,否則吃了會頭暈。青頭菌稍貴一點。青頭菌菌蓋正面微帶蒼綠色,菌則雪白。炒或燴,宜放鹽,用醬油顏色就不好看了。一般都認為青頭菌格韻較高,但也有人偏嗜牛肝菌,以其滋味更為強烈濃厚。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青頭菌

最名貴的是雞樅。……有人說雞樅的菌蓋“開傘”後,樣子像公雞脖子上的毛——雞鬃。沒有根據。我見過未經熟制的雞樅,樣子並不像雞鬃。……這東西生長的地方也奇怪,生在田野間的白蟻窩上。為什麼專長在白蟻窩上,這道理連專家也沒有弄明白。雞樅菌蓋小而菌把粗長,吃的主要便是形似雞大腿似的菌把。雞樅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難比方。可以說這是植物雞。味正似當年的肥母雞。但雞肉粗,有絲,而雞樅則極細膩豐腴,且雞肉無此一種特殊的菌子香氣。

菌子裡味道最深刻(請恕我用了這樣一個怪字眼),樣子最難看的,是乾巴菌。這東西像一個被踩破的馬蜂窩,顏色如半乾牛糞,亂七八糟,當中還夾雜了許多松毛(馬尾松的針葉)、草莖,擇起來很費事。擇也擇不出大片,只是螃蟹小腿肉粗細的絲絲。洗淨後,與肥瘦相間的豬肉、青辣椒同炒,入口細嚼,半天說不出話來,只覺得:世界上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乾巴菌,菌也,但有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曹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珍胗香味,且雜有松毛的清香氣味。乾巴菌晾乾,與辣椒同醃,可久藏,味與鮮時無異。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雲南石屏的乾巴菌

樣子最好看的是雞油菌,個個正圓,銀元大,嫩黃色,但據說不好吃。乾巴菌和雞油菌,一箇中吃不中看,一箇中看不中吃。

摘自《汪曾祺文集·散文卷》

畫報君提示,菌子雖然美味,但一定不要亂吃。食用野生菌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採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4、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儘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儘快轉送醫院診治。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圖/局部、大狗熊

優質內容生產者

云南独有之物,竟令大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40年

主編:何新聞 編輯:李雨霖 尹博林 黨兵 李曉超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

內容合作 廣告合作

0871-64113609(上班時間)

153 9854 2169(24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