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月底M2增長率8.2%,去槓桿剛剛開始

文:憑欄欲言

引文:

據央行官網13日消息,中國3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8.2%,預期8.9%,前值8.8%。中國3月M1貨幣供應同比增長7.1%,預期9.5%,前值8.5%。中國3月M0貨幣供應同比增長6.0%,預期7.9%,前值13.5%。

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3.99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2.35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4個和11.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7.27萬億元,同比增長6%。一季度淨投放現金2047億元。

其中M1與預期差異較大,預期M1-M2為正,而實際為負數;

M0為現金,M1為現金+活期存款,M2為M1+定期存款。

表明M0中現金和M1中活期轉換為M2中的定期存款。

顯示企業認為短期尋找不到合適的投資目標而將流動性較強的備用資金轉存為流動性較差,收益率較高的定期。

體現了去槓桿環境下企業的收縮。

2017年統計局對外公佈名義GDP為827122億元(未剔除價格影響數值);2016年名義GDP為743585億元。

名義GDP增長率為(827122-743585)/743585=11.2%;

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GDP增長率為6.9%。

價格平減影響也就是最終產品總體通脹為4.3%。

而統計局公佈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1.6%。

顯示消費端較為乏力。

中國最強的的產能為工業產能,佔比GDP四成,而需求集中於房醫教養老,這產生了工業品需求不匹配。

需求不足導致工廠價格上漲傳遞不到CPI端,成本上升被工廠自己消化了。

但這隻能是短期行為,如工廠持續虧損就會停止生產。會逐步傳遞到消費端。

CPI會逐漸上行。

2018年三月末,統計局公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9.93萬億,同比增長10.5%。

以統計局公佈的社會融資利率存量來看,保守估計以貸款利率5%計算,

利息約9萬億;

2017年名義GDP為82萬億

至少要名義GDP增長部分可以覆蓋債務利息才可以保證債務緊平衡。

只還利息,借新還舊。

計算得出9/82=11%的名義GDP增長率,方可維持中國目前債務在總額不再增加的情況下保持緊平衡。

與2016年11.2%的名義GDP增長率基本持平。

正常來說M2增速要與名義GDP增速一致。

那M2應至少維持11%增速。

今年GDP實際增速定調為6.5%,那麼推算價格平減要達到4.5%,即總體通脹應在4.5%左右。

從中國之前的經濟增長趨勢看,M2/名義GDP的數值約為2,以之前增長趨勢推算M2應增長22%方可保證名義GDP達到11%。

解讀三月底M2增長率8.2%,去槓桿剛剛開始

就是說今年正常的M2增速應在11%-22%之間。

現在M2才增長8.1%。連緊平衡都達不到。

這可能導致從金融資產中流出部分資金,例如企業賣房、股、黃金等金融資產投入企業發展及債務還息。

資金流出將對資產價格失去支撐,主要為房價。

債務問題和金融資產價格及GDP增速相互依存、環環相扣,也會環環相殺。

解讀三月底M2增長率8.2%,去槓桿剛剛開始

M2增長率的偏低將伴有部分產能的退出、資產價格的下滑和部分債務鏈的斷裂。

去槓桿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