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陷入信任危機?一言不合就改規則,這場社會實驗走到頭了嗎?

主網上線成為EOS的分水嶺,多少持幣人期待eos的方興未艾,卻等來一片混亂。

教主BM表示:“現在的憲·法不太明智,我準備刪掉現有的憲·法,並用新的憲·法來替代它。”

這一舉動驚呆了我等吃瓜群眾,說好的代碼即法律呢,一言不合就直接把遊戲規則給改了?

有網友吐槽:“這哪裡是區塊鏈,這明明就是一場中心化的權力的遊戲!” 但eos的這一舉動也得到一些鐵粉的認可:“修改憲·法是為了更好的去中心化啊!這是件好事兒!”

一、為何要發佈新的憲·法

代碼天才BM解釋到:“在解決爭端的時候,如果你賦予了仲裁者獨權,只會引來更多的非議,很多決定也會做得更武斷。總之,仲裁者擁有的權力越大,爭端就會越激烈、越漫長,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會出乎人意料。”

其實修改憲·法並不是BM突然決定的,在這之前發生的一連串的事情已讓eos瀕臨“信任危機”。

主網正式啟動的第二天, EOS共識協議中的一個漏洞使整個網絡被凍結了5個小時,當時引起社區的不安,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漏洞能讓主網歇菜5個小時之久?

大家在疑惑的同時也在質疑eos生態以後能否承載得住更多的DAPP。這只是群體質疑的開始。

EOS陷入信任危機?一言不合就改規則,這場社會實驗走到頭了嗎?

二、EOS第一仲裁案

6月17日,21個區塊生產者發現有7個賬戶疑似通過釣魚網站盜幣,於是主動凍結了這7個賬戶。

第一時間就引起了爭議,21個人的小中心就能這樣決定別人的賬戶?就算是銀行也沒有這樣行使權力的啊?

事實上,EOS有一個獨立的“臨時部門”叫ECAF,你可以看成是一個仲裁機構,為了專門解決糾紛而生。所以“是否要凍結這7個人的賬戶”應該是由仲裁機構說了算,但這21個區塊生產者說都沒說,私下就敲定了處理方案,這種行為其實就已經違反了EOS的憲·法。

雖然19號ECAF最終還是下決定要凍結賬戶,但群眾依然不滿:

第一,根本就不按照規矩來,以後怎麼信得過?

第二,請拿出證據,這次說是凍結盜幣的,那下次涉嫌販毒的或賭博的是不是都有可能被凍結?這種區塊鏈還有什麼玩頭?

三、第二次凍結27個賬戶,原因不明

如果第一次僅僅是導火索,那麼第二次就引起了公憤,罵聲一片。

6月23號,ECAF通知所有節點凍結27個賬戶的轉賬,並稱後續再給出原因。整個eos社區都炸了,大家可以自動腦補一下你的銀行卡莫名其妙被凍結的感受。

所有人都警覺起來,如果這個臨時部門變成正式的部門,是不是以後由有它說了算?就算他們有點良心,也難保證那21個生產區塊者不抱團作惡啊。

但慢慢的就出現支持者的聲音:

“聽說這些賬戶都是涉嫌欺詐、盜幣,只能說封的好,咱們的大餅、姨太不經常出現被盜還找不回來的情況嗎?它們這種行為反倒是為咱們的賬戶安全保駕護航,這是區塊鏈的一大進步。

不知是出於嘲諷還是讚揚,國外一位網友當天故意把自己的私鑰公之於眾,並表示“快來偷我的幣”

,雖然錢包裡只有5個eos。他說:“EOS很安全的,就算是被騙了也有ECAF給我找回來。”

有網友調侃道:“除了憲·法、仲裁機構,建議再給EOS配個法庭、陪審團,再加個社區警察也是可以的。”

四、焦灼的BM出臺治理辦法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將eos看做是一場分佈式自治社區的實驗,裡面有“憲·法”、行政部門、仲裁機構,BM試圖用代碼和人為共同的治理為大家帶來一種區塊鏈發展新思路。

但這場實驗似乎發展得不太不順利,甚至此時,EOS陷入巨大的爭議中。BM本人也為EOS的未來堪憂

“儘管當初設置憲·法和仲裁機構時帶著一種崇高的意圖,但是當這些都還沒有確定下來時,迫使人們去接受他們不理解的東西,只會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

BM自然是不願意讓場面陷入這樣的尷尬境地的,所以就有了推倒重來的舉動。新版本的憲·法也在盡力將ECAF和社區之間變得平衡,

它將明確規定仲裁的程序以及區塊生產者的規章制度問題,人治的歸人治,代碼的歸代碼。

五、EOS最終能走上它設想的康莊大道嗎?

EOS是一種幣圈獨有的現象,它戲劇性的發展打破了種種記錄和炒幣人的想象,不管是黑粉還是鐵粉,一舉一動都能引起人們關注。

推特上的區塊鏈博主認為:“EOS依賴著臨時“憲·法”,依賴著需要人來解釋的代碼。最後只會導致EOS成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獨權的、完全依賴司法的區塊鏈,並且整個社區也變得毫無擴展性可言。”

最終它能否如願走上設想的康莊大道,我們無法斷言。

目前eos的處境跟它的幣價一樣讓人捉急,一邊是打地鼠一樣的漏洞,一邊是社區的不和諧。改一個憲·法容易,修補一個漏洞也能用時間解決,但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一個目前看似“集·權”的區塊鏈項目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