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妹》的糗角色:游戏与现实的缝合者

孙静

《找你妹》的糗角色:游戏与现实的缝合者

《找你妹》中的游戏角色并不仅仅是一个网民的恶搞文本,而是揭示出当前大众文化领域中的一个糗空间。如前文所述,游戏设计团队的目标用户是“屌丝”[25]阶层,网友通常用这个并不文雅的词汇自嘲,用其描述一种很难获得成功的现实状态。值得关注的是,游戏中的“屌丝”书写实质上是当前中国的“糗文化”中的一部分。“糗”,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名词“干粮”;另一个是动词,意为“饭或面食成块状或糊状”。[26] 近年来,网友通常使用“出糗”和“糗事”这两个词语,前者“用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中,意思是失态,难堪”[27],后者指“令人尴尬,无可奈何,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28]。由此可见,网友对于“糗”字的用法借鉴了其本意中的动词用法,将“饭”或“面食”被搁置过久之后的“块状”或“糊状”的状态进行了隐喻式挪用。换句话说,网友将自身或他人的尴尬难堪状态描述为“糗”的状态,在此,“糗”就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成为当代网民的身份注解。

周志强教授认为,“糗文化”是以“谈论‘糗事’和‘囧事’为乐,在自己和别人的困窘糗文中享受一种困顿生活里面的吊诡快感”[29]。这种困窘话语之所以能被称之为“糗文化”,是因为“中国社会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如此疯长糗事的言说狂欢,也从来没有一个时期人们会在这种糗事的叙事狂欢里面表达愤怒、不满、委屈、沮丧和吊诡的快感”[30]。虽然当时的糗文化狂欢还限于一两部电影以及“糗事百科”和“暴走漫画”等少数网站,但如今糗文化已经从文字、漫画蔓延至系列网剧(如《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和电视综艺节目。最终,观众对于“囧”系列电影、《万万没想到 西游篇》和《煎饼侠》等电影的认同则反映出糗文化正从小众亚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相对主流的文化形态,同时也说明中国的糗人群体规模之大,糗心态影响之广。

《找你妹》的糗角色:游戏与现实的缝合者

如果说电影和网络迷你剧更多的是进行糗事的展示,那么糗事百科、暴走漫画等网络社区以及游戏《找你妹》则用互动的方式缝合出一个个“糗人”的身份,尤其是在游戏中,互动式的参与使得这种缝合更加成功。据游戏运营商CEO刘勇所述,该游戏有65%以上的用户都是女性,且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31] 当笔者与《找你妹》的女玩家Q聊起游戏体验时,对方表示:“我玩这个游戏有些不舒服。……我也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就是让我觉得自己玩这个游戏显得我是个特别Low(没品位)的人。”不难看出,也许有的玩家一开始就能欣然接受游戏中的恶搞风格和段子,但是也有玩家对游戏的表征方式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抵触心理。然而,只要玩家接受了游戏规则继续玩这一款游戏,也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游戏的糗符号和价值观。就像上文中的这位玩家一样,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也被迫接受了游戏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最终,玩家就会不知不觉地获得并认同“糗人”身份。甚至可以说,这一身份不仅仅是线上的,也是现实层面的。正是文字、图像、影视剧、游戏共同构建了一个区别于精英空间的糗空间。

实际上,糗人与精英的关系是微妙的。在《煎饼侠》一开头,大鹏就感慨:“我都这么有名了,可是张朝阳还是让我演屌丝。”在糗空间中,精英的身份永远是由于糗人身份的存在而得以区隔开来,而精英为了维持自己的身份,也会像大鹏一样模仿糗人的风格,当前火爆荧屏的真人秀节目就是例证之一。这些借鉴自韩国的真人秀遵循着同一个叙事逻辑,即将明星抛入日常生活中,然后等着明星出糗。以《奔跑吧,兄弟》为例,邓超等一众明星常常不顾个人形象进行游戏,不管是跳泥潭,还是被扔进水池,都史无前例地将最尴尬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糗事中哈哈一笑,聊以自慰。有意思的是,此类真人秀都以游戏的方式构架节目,事实上是电子游戏的真人版。与之类似,《找你妹》的游戏团队也是本着“缓解都市人的压力,让都市人能够笑一笑”[32]的目的进行开发及运营的,旨在通过玩家的笑来掩盖其困窘的处境。这种逻辑是带有欺骗性的,因为糗符号让人们会升腾起一种优越感,并自我安慰地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游刃有余。但实际上,观众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糗人,只是通过消费糗符号获得了一种虚拟的补偿,并没有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

《找你妹》的糗角色:游戏与现实的缝合者

青年学者廉思曾经讨论过现实生活中两个压力较大的社会群体:“蚁族”和“工蜂”。前者指大学毕业生中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后者指大学青年教师团体,其特点是学历高、收入偏低、压力大。此外,吕途在《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讨论了“新工人”这一群体,用来指称离家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将其与国企的“工人”区别开来。“蚁族”、“工蜂”和“新工人”分别指向城市生活中的三个群体。这些人就是在上文中提及的王大锤、大鹏、张全蛋、锅盖哥、凤姐等人的原型,也是人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群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糗文化强调晒糗事或欣赏他人糗事,在一个个段子中,以上群体的真实生活体验成为了大众的消费品。他们的生活被改写成与“高富帅”和“白富美”相对应的“糗事”。大家只顾着嘲笑凤姐又“丑”又“没品位”却还如此自信满满地征婚,并幻想嫁给“高副帅”,而忽视了这一现象背后所隐含的诸多问题;一厢情愿地用大众话语把流浪的乞丐包装成引领时尚的“犀利哥”,实际上是用娱乐的方式掩盖了他本人的现实处境;只顾着点评在“富土康”流水线工人“张全蛋”的精湛演技,但忘却了演员装出的木讷表情背后所负载的打工者境况。如此一来,人们就陷入了一种糗逻辑中:似乎通过自嘲和嘲笑他人就能够成功化解一切困窘,能够从“矮丑穷”逆袭为“高富帅”和“白富美”,最终走向人生巅峰。然而实际上,这种对历史真实经验的物化改写促使人们专注于哈哈一笑,而丧失了反思现实的能力。与此同时,消费糗文化的人也获得现实生活中的糗人身份,他们更沉醉于发现段子中的笑点,而丧失了反思段子的冲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