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七大行動」打造「四張名片」

●根據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的部署和要求,德陽首次被明確為環成都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並被賦予打造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推進成德同城化等10大戰略任務。省委有要求,德陽也必須有行動。

●在《中共德陽市委關於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提出,德陽要深入實施“七大行動”,全力打造“四張名片”,推動德陽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與會同志圍繞《決定》,結合各自工作進行了討論。

实施“七大行动”打造“四张名片”

四張名片

《決定》提出,德陽要圍繞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這一戰略定位,著力打造裝備智造之都、改革開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麗幸福家園“四張名片”。

裝備智造之都

堅持製造智能化、產品高端化、產業集群化、產能國際化,引領“德陽製造”向“德陽智造”轉變,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智造之都。

改革開放高地

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開放聚合力,促進資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流動、市場深度融合,建成富有創新創業活力的改革開放高地。

古蜀文化名城

堅持文明傳承、道德滋養,弘揚文化精髓,塑造城市精神,建成更具時代魅力的古蜀文化名城。

美麗幸福家園

堅持生態優先、民生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建成平安和諧宜居宜業的美麗幸福家園。

实施“七大行动”打造“四张名片”

七大行動

1實施創新引領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創新引領行動,進一步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先進製造強市,圍繞打造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和新型產業培育並重,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著力培育“萬億產業、千億園區、百億企業”。

市經信委主任黃琦:市經信系統將抓好5項重點工作,實施主導產業提質振興計劃,推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倍增計劃,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實施產業園區提升計劃,調整產業空間結構,優化產業佈局;實施骨幹企業培育計劃,強化創新驅動,實現發展動力變革;健全工業經濟考核體系,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

2實施協調發展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協調發展行動,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整體實力,推進成德同城化率先突破,堅持成德同城、交通先行,推動成德交通互聯互通、加密成網;推進德綿一體化進程,做優中心城市規劃建設,統籌市縣協調發展,提升城鎮承載能力。

市政協副主席吳玉華:在加快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戰略部署上,德陽必須在協同上下功夫,在交通、規劃、產業對接、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共治等5個方面與成都做到全面協同發展,著力引進一批成都的優質教育、醫療資源。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廖立新:首先要明確我們交通的定位和目標,積極參與共建成德綿綜合交通體系,為德陽環成都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做好交通支撐;二是打通開放大通道,包括東西通道、南北通道和主城區到各縣(市、區)的內部循環,實現協調發展;另外,交通領域將結合“七大行動”,建設產業交通、文化交通、旅遊交通,完善交通基礎設施。

3實施開放拓展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開放拓展行動,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打通開放大通道,暢通“公鐵空水”大通道,構建合作大平臺,開展“德陽—成都自貿區協同發展”試點,精準開展大招商,優化營商大環境,全面優化提升發展政務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

市商務局局長馮軍:商務部門將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實施新興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動態推進30個重點項目的建設,30個品牌的提升和30個企業的做大做強。在對外開放經濟方面,首先要推進德陽與成都自貿區協同發展,率先推廣複製自貿區的經驗。加快推進中歐班列德陽現代物流港與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共建、共享。在這一輪新的開發當中,爭取德陽在口岸、物流、保稅等方面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開放經濟的發展。

市工商局局長施強:結合工商工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們將加強與成都合作,加快自貿區協同發展建設,促進投資便利化、自由化;大力宣傳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57條政策,激活市場活力,支持商標國際註冊,推進裝備製造業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

4實施鄉村振興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鄉村振興行動,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強農村經濟推動產業振興,做優農村環境推動生態振興,倡導鄉風文明推動文化振興,強化智力支撐推動人才振興,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組織振興。

市農工委主任楊方清:在鄉村產業振興方面,《決定》明確提出實施“2+5”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和“6+N”園區佈局,形成全域農業園區大環線,實現“村村入園、戶戶入社”的策略。在今後鄉村振興中,應規劃先行,結合各地實際產業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做好產業發展定位,培育一批現代農業莊園,打造一批精品農業風景線。

中江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霞: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中江將著力打造50萬畝中藥材、60萬畝糧經複合、5萬畝桑蠶基地,加快西南地區綠色農業博覽城建設。

5實施文化提升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文化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德陽知名度美譽度,打造三星堆世界級品牌,實施三星堆古蜀文明傳承創新工程,舉辦世界級古蜀文明高端研討會,建設古蜀歷史文化產業帶,實施“文化+”戰略,發展創意設計等新型文化業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全域文旅融合發展。

市文廣新局局長蔡繡鴻:《決定》提出“古蜀文化名城”建設更貼近德陽的市情,符合德陽厚重的古蜀文化特色。文化部門將努力把三星堆文化這張名片打造成世界名片,同時我們也要圍繞三國文化、儒家文化、德孝文化,進一步提升文化名片的內涵,提高德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也將加快推進市博物館、圖書館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建設文化產業帶,著力解決文化產業規模太小、品牌不響、效益不優的問題。

6實施生態優先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生態優先行動,進一步實現經濟與生態共融共贏,完善生態環保機制,全面整治環境突出問題,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打造特色生態康養基地。

市環保局局長李玉波:去年以來,通過推進汙染防治“三大戰役”,以及對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問題的整改落實,全市一批環境問題得到治理,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接下來,全市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緊盯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影響德陽環境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紮實整改,推進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倡導綠色生活,讓德陽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著力打造山清水秀美麗德陽。

7實施民生提質行動

《決定》提出,實施民生提質行動,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戰,高標準提升社會保障水平,高起點推進公共事業發展,高水平構建社會治理體系。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扶貧移民局局長毛文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是基礎,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如果全市17萬餘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不能如期實現脫貧的目標,我市的高質量發展就有缺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不完整。根據市委兩個決定的要求,要重新對全市脫貧攻堅的形勢進行分析和認識,特別是要集全市之力打好打贏中江縣的脫貧攻堅戰。在堅決完成幫助中江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也要高質量推進其他縣(市、區)的脫貧攻堅工作,狠抓落實,要以提高脫貧質量為目標,以釘釘子的精神進一步下足“繡花”工夫,打贏全市的脫貧攻堅戰,爭取取得好的脫貧攻堅成效。

市水務局局長許安林:圍繞脫貧攻堅將重點解決貧困人口的飲水問題,重點是丘區,集中精力想盡辦法推動解決農村飲水質量不高的問題。同時還將積極向上對接,爭取在上游控制性水源建設上有所建樹,緩解德陽缺水的形勢,為德陽高質量發展打下水利基礎。(德陽晚報記者 王珊珊 陳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