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爲何先去拜訪此人

此人姓陳,名仲舉,出身名門,在當地也算是頗有名望。他父親對其期望很高,從小就給他找了個先生,相當於一對一家教。望子成龍之心可謂昭然若揭!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仲舉在26歲那年考上進士,可以入朝為官,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他不僅書讀的好,還寫的一手好字,妙筆丹青彷彿顏真卿在世,而且在老父親的教導下,此人虛心求教,言行舉止乃是讀書人的楷模。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飽讀聖賢書的陳仲舉察遍民間疾苦,對流離失所的百姓甚是心痛。當他入朝為官時,立志要改變民間困苦的現狀,為老百姓多做實事,讓大家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當一個朝廷命官能真正的為百姓考慮,這才是真正的百姓之福。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陳仲舉為官清廉,樂善好施,在做縣令期間深受百姓好評,老百姓發自肺腑的稱之為父母官。其實老百姓要求的不高,能吃飽飯,安居樂業,再有自己的生活,這就夠了。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業績突出的陳仲舉很快被調到豫章做太守,上面希望他繼續努力,改變豫章的貧困狀態。是金子總會發光發亮,照耀他人。只要你有能力,你的發展不會差。

就這樣,陳仲舉簡單收拾下便前往豫章上任,臨走時縣城裡的百姓都來相送,大家都想再看父母官一眼。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看來這樣的父母官還是不夠多!要是一般的官員上任,第一件事肯定是是先去官府中報到,走個流程,然後再去幹其他的事。但陳仲舉不是這樣,他久聞豫章有位德高望重的名仕徐儒子,因此他直奔去了。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這樣可不符合正常的規矩,按理說得先去官府報到,從縣城帶來的主薄更是強烈建議:“群情慾府君先入廊。”陳太守哪管這些,徑直朝徐老先生家的方向走去,見隨從們還攔著,就說:“周武王伐紂勝利的那一刻歇都沒歇就論功行賞,也只是去拜訪下老先生又有什麼不可以呢?”眾人皆無話可說,跟隨去了。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陳仲舉深知他對豫章瞭解不多,他若想知道這裡更多民生疾苦以及解決的辦法必須請教徐老先生,因此剛到豫章就去找老先生,可見陳仲舉是多麼渴望改變這裡的狀況,他的決心是如此的堅定。

此人當官,上任不先去縣衙,為何先去拜訪此人

他的行為是讀書人的楷模,倘若每個讀書人如此,何愁國家不興旺,何愁百姓不安居樂業。

喜歡的話記得加個關注哦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