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門:便當

日本入門:便當

隨時隨地想吃就吃、攜帶方便的日本便餐盒飯——便當“BENTO”。美觀精緻,食材考究,冷飯冷菜也依然美味。動漫里美餐便當的場景,加上健康又實惠的特點,使它廣受關注。便利店、超市、火車站等,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便當,可選範圍也越來越廣。

用心獨妙的便當,讓你隨時隨地能美餐一頓

從包裡取出便當,解開包裹布,打開盒蓋。拿上筷子或叉子,就能隨時隨地,想吃就吃。過去,為了在狩獵、打仗、農耕或捕魚時也能吃上一口飯,人們外出時都隨身帶上“便當”。

據傳,日本最早出現便當盒和便當專用的容器,是在16世紀後半期(安土桃山時代)。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年),人們在賞櫻、遊船、雛祭(3月3日,日本女孩子的節日——譯註)的時候也開始享用便當。從早到晚泡在戲院裡看戲,幕間休息時吃的“幕內便當”,即是在19世紀的江戶時代末期出現的。

日本入門:便當

幕內便當

如今,只要使用保溫飯盒,就能讓你外出也能吃上暖暖的濃湯或涼涼的水果。飯盒的可選範圍也很廣,例如具有殺菌效果的杉木材料木質飯盒、可以和保冷劑一起使用的“Get-Cool”等。像“HAKOYA”這類的便當盒、烹飪道具專賣店也有很多。京都還有法國人伯特蘭德・托馬斯(Bertrand Thomas)開的便當盒專銷店BERTRAND(Bento & Co)。

新鮮的飯菜確實健康,可每天起早做便當也很痛苦

給孩子們帶去託兒所和學校或帶去參加遠足和運動會的便當;丈夫或妻子帶去公司的午飯“愛妻(夫)便當”;“便當男子”親手作了帶到公司或學校去吃的便當……。

日本入門:便當

便當盒、便當盒包裹布、筷子

清晨早起,做好飯菜裝進飯盒,用布包好,再帶上筷子或叉子。還有用配菜等來表現動漫角色和小動物的“角色便當”。據說有些家長將角色便當的照片上傳到博客,賺足了眼球;而另一方面,給孩子們做的便當,動輒讓人評頭論足,,也讓部分家長感到壓力山大,苦不堪言。

為了解救那些對製作便當略感棘手的人,便利店超市路邊小攤和百貨店的地下美食城、餐館等出售的便當也越來越多。在便利店,你還可以用店內的微波爐來加熱便當。會議專用的便當外賣服務,以及當場挑配菜,然後給你盛上一客熱乎乎的米飯,再配一碗免費味噌湯這種現做現賣便當專營連鎖店,也很受歡迎。

日本入門:便當

商務區的餐廳現做現賣的“炸豬(雞)排便當”

便當種類豐富,菜式多樣,既有傳統的米飯加日式小菜的“松花堂便當”、“鮭魚便當”、“日式炸雞塊便當”,也有以牛排等西式菜餚為主菜的便當,還有三明治、中餐、麵條、壽司、咖喱飯等等。

耐飢又易攜的超級方便快餐——“飯糰”

日本入門:便當

捏飯糰

要說既方便又具代表性的日式便當,那自然首推“飯糰”了。將米飯捏成三角形或圓團狀,裡面加入各種各樣的餡料。正統的飯糰裡面包著一個醃梅,因為它的抗菌作用,尤其是炎炎夏日,米飯不易變質。其他餡料還有蛋黃醬金槍魚、炸蝦、鮭魚、海帶佃煮(將小魚、貝類、海帶等加入醬油、糖等調料燉制而成的小菜——譯註)、明太子等,不一而足。用富含礦物質的海苔將飯糰捲起來,再拿保鮮膜一個個包好後,帶起來很方便。隨時隨地,想吃就可以拿出來吃,吃進肚裡子一個,包袱也減輕一分。

日本入門:便當

免捏飯糰

如果嫌手工製作太難,也可以買些“飯糰模具”之類的小道具來幫忙。東京的合羽橋道具街(英文、中文)和京都的錦市場,烹飪道具形形色色,應有盡有。

最近,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出現了“免捏飯糰”。這種飯糰無需用手去捏,只需用保鮮膜將海苔、米飯和餡料囫圇包裹起來,然後用菜刀切開即可,這樣一來,餡料也一目瞭然,可謂是飯糰的新品種。

“鐵路便當”:發揮地方食材優勢,彰顯十足個性

日本列島,是從東北到西南跨度約3000km的細長群島。在鐵路四通八達的日本,最能反映各地特色的,便是火車站出售的“鐵路便當”。

比如山形縣的米澤牛、福井縣的螃蟹,許多人都是為了品嚐各地特產而購買鐵路便當的。有的鐵路便當很講究容器,比如群馬縣的“峠之釜飯(砂鍋什錦燜飯——譯註)”,就以使用 “益子燒(產於栃木縣益子町周圍一帶的陶器——譯註)”砂鍋而聞名。

日本入門:便當

釜飯便當

便當,在打開蓋子之前,總會讓你的小心肝怦怦跳,充滿期待。動漫中常會描寫三倆好友在學校大吃美味便當的場景,還有將親手製作的便當遞給戀人的場景。 “BENTO”一詞就是這樣傳遍世界,據說在法國的詞典中也收錄了“BENTO”一詞。

“BENTO”如今已經遠渡重洋,結合各國新鮮的特色食材和獨具匠心的創意,加上帶有一種“親手配料”感覺的調味,日復一日不斷進化,永不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