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生的一封信:學醫是這樣一種體驗

“ 你想好了就報吧”,2005年高考結束後估分完畢要交志願卡的前一天,我爸急診下夜班回來對我這樣說。那個夏天所有的焦慮在當醫生的父親那句默許之後似乎都煙消雲散了。

致考生的一封信:學醫是這樣一種體驗

小時候父親和他醫院同事還會逗我說長大了當大夫吧,上了高中後他就沒再提過,反倒是我自己開始盤算著報哪個醫學院。模擬報志願時他還為我物色過譬如海事大學等等,當我真的決定報臨床醫學專業時,他有幾天是沉默不語的。現在想來也是,自己從事某一項職業遇到的所有坎坷唯有自己知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所以,他只是抱著對自己孩子還有更美好前程的願景景而有所遲疑不定罷了。

學醫的人,頭可斷血可流操作機會不可丟

內科、外科、婦產、兒科、生化、生理、局部解剖這七座大山開始的確讓人喘不上氣。室友是你學習的利器。三羧酸循環沒弄明白?上鋪的聽懂了會探出半個身子吊在床沿不厭其煩的給你講解;各種骨折的表現和鑑別讓你一臉蒙圈?對面床的信誓旦旦要成為未來骨科大牛的學霸會掰著胳膊肘讓你感受;操作考試快到了感覺叩診觸診還不規範?全宿舍最骨感的手札君就成了人人經過都要在我肩胛骨下叩肺邊界的人體模特…

到了大三下學期,大家就要去醫院實習了。回到宿舍大家嘰嘰喳喳討論著哪個老師最有帶教意識,哪個老師學識淵博。腹穿、胸穿、腰穿三大穿刺是實習同學搶奪的陣地。需要做穿刺的患者是有限的,對於實習的同學而言就是僧多肉少了。手札君在消化科實習時為了搶到一個自己做腹穿的機會也是上演了宮心計。一個肝硬化腹水的老太太是我們那組實習生人人覬覦的對象。某天早上查房後帶教老師說“這個老太太腹水又存了不少已經影響食慾和呼吸了,你們給她放下腹水吧。”同組的另外兩個實習同學是一對情侶,他倆巴結了我半天想說服我把機會讓出來。我可沒那麼好說服,口頭答應但內心開始策劃空城計。他倆說下午不來了要去買考研資料,我也假意說自己有點累下午想請半天假。中午我躲到了值班室,確定他倆走了後我以最快的速度去操作間取了腹穿包、麻藥和碘伏然後奔向老太太病房。厚著臉皮請了值班醫生在邊上看著(實習生可以獨立做腹穿,但必須有本科醫生在場)。雖然在模擬人上練習了太多次,但第一次腹穿心裡還是莫名緊張,默唸著穿刺步驟“…臍與髂前上棘聯線的外1/3處(通常選擇左側)…”,進針順利,老太太還時不時安慰我,很感激她當時對我的包容和鼓勵,每每想起內心都泛起一股暖流。放完腹水退針時病房門打開了,和我一組那對揚言下午不來的實習的情侶拿著穿刺包竟然來了,原來我們都打著小算盤。事後我請他倆吃飯以作彌補,大家還是互幫互助的實習小組,只是機會從來當仁不讓,這就是醫學生的作派。

任何行業想要學有所成都不會輕鬆,如果你喜歡那種內心的充實和篤定,學醫準錯不了。

致考生的一封信:學醫是這樣一種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