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峯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12月12日下午,“eduTECH 2017今日頭條教育行業未來峰會”在北京飯店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併發布了今日頭條用戶關於教育行業的真實認知數據。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督學張力,教育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今日頭條營銷中心總經理陳都燁等出席了本次活動,並做了精彩分享。

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和新東方創始人、董事長俞敏洪更是作為人工智能與教育行業的代表,進行了兩個行業的巔峰對話。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對於目前的教育事業及教育現代化進程,張力非常認可:“目前我國教育總規模居世界第一,總體上看,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據其透露, “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或將達到8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將達到95%,高中階級教育基本普及,預期達到90%,高等教育預期比2015年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50%。”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督學張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未來教育有哪些變革?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對於這個問題,有著深刻地思考,不過這位88歲的行業泰斗由於近期身體抱恙不能到場,特意委託了劉寶存前來分享他們二人的觀點。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等,為個性化學習、個別學習提供了條件。” 劉寶存說道,“但是,未來教育的本質並未改變,依舊是為了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而且,即使有了多種學習方式,學校和老師也不會消失,因為學校是人生社會化的第一步,兒童的成長也依舊需要有仁愛之心的教師指導、幫助。”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

雖然學校不會消失,但學校也需要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翟小寧表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目前對於人工智能與人才培養的探索,已初見成效。

據瞭解,人大附中增加了如機器人、數據挖掘、計算機視覺、無人駕駛等課程,重點培養學生“人工智能+”的思維和興趣,並且將相關內容滲透到常規課堂中,介紹各學科領域發展的前沿成果,培養學生的交叉學科思維。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

作為第一智能分發平臺,今日頭條經過五年的發展,西瓜視頻、抖音短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內涵段子等多元化的產品,擁有上億的日活用戶。如此海量用戶,也意味著海量數據。基於這樣的積累,徐一龍在會上發佈了一份今日頭條教育行業的相關用戶數據報告。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該份數據涵蓋了“幼兒教育”、“K12教育”、“泛大學教育”與“留學教育”等多維度數據,並對不同維度關注用戶的年齡、地域、興趣等進行了分析比較。

與行業數據相比,今日頭條的教育行業數據有與之高度一致的地方。

例如:在“幼兒教育”的關注用戶性別佔比上,女性是男性的4倍有餘,佔絕對優勢,且用戶關注“幼兒教育”高峰集中在8月開學前夕,而對於“K12教育”及“泛大學教育”的關注高峰則在6月份的高考季和畢業季前後。

不過,在另一些維度上,頭條用戶的關注度卻和大眾認知頗有出入。

例如,人群認知中,對“幼兒教育”關注度較高的省份應該集中在北上廣,但是在頭條指數中,關注度最高的省份卻是福建、天津和山東。

徐一龍分析道:“這極有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國際幼兒園、幼兒培訓機構已走進二三線城市,且成為了大眾的關注新熱點。”

基於海量用戶閱讀行為產生的頭條大數據,還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據今日頭條營銷中心總經理陳都燁介紹,從2016年到2017年,今日頭條教育類商業合作客戶量增加了263%,廣告消耗量增加了260%。這樣的增長得益於今日頭條的推薦算法。“今日頭條通過推薦算法,挖掘更多人對更多知識的潛在需求。算法不僅能將用戶與信息精準連接,同時還能將商業信息與需求用戶高效連接。”陳都燁現場分享道,“作為最懂你的智能信息平臺,我們致力於讓廣告成為有用的信息。”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今日頭條營銷中心總經理陳都燁

作為本場活動的壓軸,在“科技助力教育數據洞察未來”的巔峰對話環節中,在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歐洲市場副院長滕斌聖的主持下,張一鳴與俞敏洪二人針對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未來進行了深度討論。

今日頭條舉辦教育行業未來峰會,以大數據洞悉行業未來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滕斌聖與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今日頭條CEO張一鳴

俞敏洪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於被教育者而言,是巨大的福音,因為可以更方便地獲取更豐富的教育資料,但是對老師而言,就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態度和知識的構成。

張一鳴認為,技術確實可以解決很多重複性工作,但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需要區分教育和學習的區別,“學習可以自己看,但教育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老師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激勵鼓舞學生,這點是機器替代不了的。

在技術與教育的結合上,張一鳴和俞敏洪都認為,科技公司跟教育機構合作是必然的趨勢,這樣才是實現技術和數據的最優化結合。

不過俞敏洪強調,知識只有經過人的吸收、消化,產生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後,才會變成自己的力量,否則,即便大腦植入芯片,也只是個知識庫。

據悉,經過五年的發展,今日頭條已經從初創時的個性化資訊APP,發展成為中文領域第一智能內容平臺,與此同時,其商業化推進速度和力度也在持續增強。一方面不斷推出公司層面的商業化活動,如“了不起的城市”、抖音挑戰賽等,得到了ofo、三星、必勝客等知名企業的追捧,另一方面,今日頭條也在垂直領域持續發力。無論是此次的“eduTECH 2017今日頭條教育行業未來峰會”,還是8月的“金品質•今日頭條乳業數據發佈會”亦或是10月的“T-Talk——今日頭條旅遊行業數據分享會”,均在教育、乳業、旅遊等垂直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由此可見,在未來的發展中,今日頭條產品系的巨大成功,還將持續轉化為品牌影響力對外界輸出,這對今日頭條各類廣告主而言,無疑都是重大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