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脫離屌絲行列,先從會說話開始

很多人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一個二三十歲的人,感覺還沒有五六歲的小孩子會說話?有很多人發現,自己小時候漂亮話張口就來,誰見著都喜歡的不得了,怎麼長大之後反而變得不善言談了?

想脫離屌絲行列,先從會說話開始

最近有讀者提問:怎樣做一個會說話的人?

今天,我決定來聊聊關於說話的那些事。

這裡的說話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我們常說的會聊天,另一種是指在特定場合下發言得體。而無論是哪一種,要當一個會說話的人,都得理解「會」是指什麼。

想脫離屌絲行列,先從會說話開始

在聚會時,我們經常見到這兩種人:

個男生跟他身邊的人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和心得,引來朋友們的讚揚和討論,很快就成了正常聚會的中心;另一桌同樣有位男生高談闊論,一會是兩會新政,一會是特朗普稅改,身邊的人只能尷尬地敷衍。

按理說,兩者都是聚會中的活躍分子,為什麼前者備受歡迎,後者卻不招人待見呢?這就是會不會聊天的區別了。

想脫離屌絲行列,先從會說話開始

在聊天的時候,受眾對於某話題的感興趣程度從高到低,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一、對自己有較高價值的信息,比如聽講座、成功人士的職場經驗、學霸的學習方法等;

二、有客觀意義的信息,比如父母長輩間的家長裡短;

三、宣洩觀點,比如狹隘的、充滿個人情緒的政治觀點。

大多數不會聊天的人,在與人交談的時候都是在「宣洩觀點」、「釋放立場」,卻無法提供對受眾具有高價值的內容,結果受眾不但沒能在聊天中得到信息收益,反而成了你宣洩的垃圾桶,試問這樣的聊天,誰會覺得舒服?

反觀會聊天的人,他們所輸出的內容或許帶有主觀色彩,但絕不會是無意義的宣洩,而是引發對方思考的一把鑰匙。

在普通社交裡的「會聊天」,是要知人且自知。說自己瞭解,對方也想聽的話。

想脫離屌絲行列,先從會說話開始

而一個「會說話」的人,一定是在適合的場合,面對適合的對象,說和適宜的話。

高中學《紅樓夢》,寶黛初會那一章中,有個經典的情節是: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物!我今日才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像是嫡親的孫女兒,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

短短几句話,就將在場的黛玉、賈母、「三春」誇讚了個遍。

可是,如王熙鳳這般的機巧圓滑,就能等同於會說話嗎?

想脫離屌絲行列,先從會說話開始

我覺得未必。

通曉世故或許能讓人八面玲瓏,但卻無法真正暖入人心。

記得幾年前,娛樂圈出過一件大事,電影投資人向華強的太太陳嵐公開炮轟周星馳。面對「星粉」的炮轟,向太第一時間拉上劉天王:劉德華稱跟他從來不是朋友。

而被夾在兩方之間的劉德華,面對媒體追著,淡然回應:可能我表達有問題,讓向太誤會了,我當時只不過是說,向先生是我過去、將來和現在的好老闆。那句不是我說的原話,我要澄清一下。旁邊人講得太多了,相信他們會有好的辦法解決。我只可以說,我現在、過去和未來,都是他的影迷。

在這段話中,劉德華表達了三層意思,先是擺明態度,澄清立場;隨後點出自己與向先生的交情;最後由衷讚揚了星爺在電影上取得的成就。

在風口浪尖上,劉德華從容不迫地給出了一個兩不得罪的答案。看到此處,相信大家都不得不從內心感慨一句:不愧是屹立娛樂圈三十年的天王。

「會說話」不是趾高氣昂的顯擺,也不經思考的附和、更不是虛偽的逢迎和恭維,而是縱使自己身處困頓也不忘照扶他人情緒,是耐心是細心,是一種善良與真誠的魅力。而這樣的魅力不是聊天扯淡就能夠擁有的,想要會說話,就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腹有詩書氣自華,胸有丘壑,自然口齒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