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是對四川社會的重塑?

“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明清時期的從湖廣到四川的大規模移民潮。其中,從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規模開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為止的移民運動堪稱規模最大,歷時105年之久。這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對四川經濟的恢復和社會的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說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是對四川社會的重塑?

“湖廣”,是指今湖北、湖南兩地。元朝設置湖廣行中書省,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廣東、廣西的部分地方。清康熙三年(1664年)設立湖南省,湖廣省正是分立。但因相沿成習,所以仍稱湖北、湖南兩省為“ 湖廣” 。

為什麼說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是對四川社會的重塑?

漢唐以來,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經常呈現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廣填四川” 移民運動,開創了由東向西(包括由南向北) 大移民的先例。不僅如此,清初的這場“湖廣填四川”活動,不再是戰亂、政權更迭所導致的被動性移民,而是在一系列鼓勵性政策支持下的自發性經濟移民,把我國人口空間移動的特點、格局和規律表現得十分充分。

為什麼說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是對四川社會的重塑?

它令四川人口結構和空間分佈都發生巨大變化,更是對上自秦漢,下至唐宋以來所形成的四川傳統社會文化進行了一次重塑。隨著移民而去的“下游與南方文化”與當地的文化相融合,四川形成了十分具有特色的巴蜀文化。今天四川的人文特徵、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居民性格的形成,還有享譽中外的“川菜” “ 川酒” “ 川戲” 等,無一不是在這次移民運動中打下基礎的。

為什麼說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是對四川社會的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