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昨天下午是“讀書島”的第17期活動。昨天的活動被命名為“東方抒情傳統的當代迴響——晏榕《東風破》賞讀會”。100餘位詩人、學者和讀者冒著酷暑來到浙江圖書館報告廳,和《東風破》的作者晏榕一起探討這部新詩集的意義。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晏榕是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曾從事記者、編輯和教師職業,自上世紀80年代一直堅持嚴肅的獨立寫作,有詩作數千首,其中長詩30餘首,代表作有《空蕩蕩的春天》《儷歌與沉思》《歡宴:晏榕詩選1986-2007》《抽屜詩稿》《漢字》等。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詩人晏榕

兩年前,在一次朗誦活動上,我讀到了晏榕的“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當時我對這種以現代詩方式與宋詞的對話很感興趣。晏榕告訴我,他已經寫了300首這樣的詩,將以《東風破》的書名出版。今年3月,這本詩集終於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於是,我和他一起策劃了這場欣賞朗讀會,試圖把這種全新的詩歌形式推薦給更多的讀者。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在賞讀會上,晏榕指出,《東風破》不是對傳統的現代演繹,更不是對古詩詞的白話譯寫,那種以白話翻譯古詩或以自由體“重寫”古詩的作法並不值得過分提倡。實際上,《東風破》是對舊式抒情的反制和對舊美學的反詰,是對傳統的現代反構。書裡的每首詩都同時指向了兩種時間內的兩個世界的核心,並希望傳達出對未來新美學的想像。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晏榕認為,我們對傳統的理解需要更加科學和完整,真正的傳統從來不是死的傳統。真正的傳統只有在對當下甚至未來有所滲透時,它才更具傳統的本質性,也才可能繼續“傳”下去。文化上的為“傳”而“傳”,就像詩歌的為“寫”而“寫”,不但減縮了寫作行為本身及其目的之飽滿意義,更有本末倒置之虞。這種大傳統觀及其鮮活性,而不是小傳統觀的僵死性,是他在現代詩寫中常常思考的另一問題。就此而言,《東風破》既是與古人的深刻對話,作為現代詩,也必然是對現代荒誕生存秩序的更具現實指涉與現代智性意味的詩意表達。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詩歌評論家、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劉翔點評道,晏榕的詩體現了多元的複雜性,既有對舊有美學傳統的質詢和突破,又有對新的美學樣式的嶄新要求,尤其是這本《東風破》,在當代先鋒寫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著名詩人、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王自亮表示,在晏榕的詩裡可以發現一種強大的人文精神,這是當今思想界、詩界最為欠缺的,他的創作是對社會精神追求的推動。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如何理解晏榕所說的“文化反構”或“文化反詰”呢?我特地選擇了《東風破》裡的3首詩和宋代的原詞進行對照:

梅花引·白鷗問我泊孤舟

為什麼要問,都是岸,都是舟

都是鳥。我會留下我所有的器官

他們還想複製我十年的想法

這不太可能,我願意但

他們不太可能。即使我皺眉

生病,他們也會犯下樂觀之錯

我捂著胸口,他們跳起幼兒園的舞

寒風最可愛,小窗口可愛

燈以及它發出的光也可愛

寂寞也可愛,寂寞的身體尤其可愛

我像紙一樣被撕開,我看見

他們一張張被慢慢撕開——作為紙

這之前我往裡面添了好多星期

好多中年的低沉之音,好多嘶啞

這桌面是舊遊,它像田野

這杯子是舊遊,它像扎向白天的根

而絕不再有黑夜。我把一個國家

都搬進來了,讓他們儘管

開會並舉手,讓他們打開電視看新聞

討論第二天要進的貨,哦或者

未來的照片,在任何可以綻放的地方

夢最可愛,夢不到最最可愛

在夢裡我讚美寒水空流,我讚美白雪

我讚美一場大雨溼透我的衣服

我讚美無人愁似我,我讚美他們拿著碗

我讚美他們為我做著安檢

我讚美雪有這麼大,梅花這麼小

我讚美我的晚餐,為能藏起一根肋骨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梅花引·荊溪阻雪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

舊遊舊遊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溼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念奴嬌·蕭條庭院

這冷清一點兒也不小

這風雨一點兒也不大

關上這扇門再關上那扇門再關上這扇門

在地板上這樣跳一下那樣跳一下

再這樣跳一下

我寵愛它們,於是那些天氣

就裸體,就變成樹變成花

和更遠處的愁雲較量

那些浸泡在雨水中的文字

就壯了膽子叫起來,讓這高一聲低一聲

去陪伴孤寂

這異樣的孤寂啊,這醒後的酒杯

那煤燒到了天上那些書信變成了手帕

你看看,萬千心事總關這病春啊

好比翅膀折斷而幾片羽毛剩在空氣裡

不需要骨頭不需要驚訝的報紙

不需要鏡子不需要椅子

不需要放下簾幕也不需要跑到後院

我寵愛它們我知道

你也寵愛它們,你像梳妝一樣寵愛它們

我像逃離一樣

我像超現實一樣

像晶瑩之事高高懸掛起來,告之危險

矇住臉,下墜,下墜

摔碎在地上,每一小片血都

緩慢地佔領了周遭的喘:這天算是晴了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念奴嬌·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春天如此危險

烏鴉群起而入,棲於倒置的拱頂

與之重疊的是人聲鼎沸

瓦礫反射著刺目的光

這鏡像要靠波普藝術來解釋

樹枝是失望,池塘是絕望

它們的腳趾是失望,大地是絕望:

空心人呀,閉著嘴叫喊,睜著眼死去

你看這裡是骨頭,這裡是

籬笆和思想,這裡是西風,和衰歇的早晨

如果有報幕者,就連續

上場、鞠躬,稱此鄉為仙境

如果有丑角兒,就在岩石上

架起一支筆,然後踮著腳逃走

倘若有石榴花的幻影綻放

就讓它來引誘暴雪——

你看這裡是白色的,那裡是白色的

垂落是白色的,飛翔是白色的

失去記憶是白色的

被凍僵是白色的

束手就擒是白色的

山谷上滾不動的雷聲是白色的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如此對照閱讀,我們更可以看出,晏榕所說的“對舊式抒情的反制和對舊美學的反詰”究竟指的是什麼。在這些詩裡,他確實在對傳統美學及現代生存進行深刻的反思。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昨天的賞讀會上,來自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的14位朗讀者朗讀了《東風破》裡的詩作。這樣傳統意境和先鋒風格交錯的詩作,對於他們也是一個挑戰。為準確理解詩作,好多朗讀者多次向作者晏榕請教,反覆練習,終於得到了參加賞讀會的詩人和讀者的認可。正如朗讀者段鐵所說,朗讀需要無限接近詩人,充分理解詩作的本意,從而準確表達和闡釋。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今天,打開電腦,寫這篇札記的時候,“學習無止境”5個字突然冒了出來。是的,詩的創作日新月異。傳統也好,先鋒也好,層出不窮。作為朗讀者,自然也要跟上詩的步伐,不斷挑戰自己,提高自己聲音的表現力,更加準確、完美地再現詩的意境。

“讀書島”札記17:詩日新而讀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