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上週,有幸去河北衡水參加了第十九屆全國檢察文學筆會,聆聽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作家何家弘,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關仁山,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創作室副主任呂卉的講座,並作了題為《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的發言。今天是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恢復重建40週年紀念日,特地把這篇發言稿發在這裡,希望這40年的日子不要被忘卻了。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何家弘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關仁山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呂卉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週年。1978年3月,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黃火青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標誌著被徹底砸爛的人民檢察機關從此開始恢復重建。40年來,人民檢察機關走過了輝煌的發展路程,也為檢察文學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

一、40年檢察工作歷程為檢察文學創作提供了無盡的素材。

檢察機關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恢復重建的。檢察機關的恢復重建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檢察機關恢復重建後40年積澱的“法律監督”職業精神恰恰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的立身之本。用歷史作鏡子,觀照今天,無疑是正確認識檢察精神的好方法。

去年3月開始,我連續寫了10篇“檢察舊事”系列回憶,用浙江檢察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案件說明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光榮傳統,受到檢察機關內外的歡迎。去年我還和我的大學同學一起,發起了“我的高考”徵文,然後編印了《120個回望——紀念恢復高考40週年》一書,在出版界受到較高評價,被媒體持續關注。

歷史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值得文學寫作的素材。檢察機關歷史不長,但很珍貴,需要我們珍重,更需要我們發揚光大。而根據歷史創作虛構和非虛構文學作品,恰是我們大有可為之處。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二、40年檢察工作中湧現出來的無數檢察官是我們檢察文學創作最好的生活原型。

在30多年的檢察工作中,我認識了無數檢察官,從最基層檢察院的普通檢察官到最高檢察院的高級檢察官,這些同志和朋友都是我的人生導師,給了我書本上學不到的人生教誨。比如鐵骨錚錚、至剛至強的溫嶺市檢察院檢察長毛慶祥,比如充滿政治智慧、敢於鬥智鬥勇的寧波市鄞縣檢察院檢察長朱琦,比如充滿新時代青春氣息的最美檢察官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公訴科長許航。他們比虛構人物更真實生動,感人肺腑。寫好40年來的檢察官群像,是我們這些檢察文學工作者的責任。

認識歷史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前行。新時代檢察文學的創新和發展包含向歷史的深入開掘。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年的浩瀚史料遠沒有被我們充分利用。希望這些史料能在新時期檢察文學的創新發展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

歷史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