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外交使臣,竟同《我不是藥神》一樣都是爲了印度神藥而去?

最近一部國產低成本電影《我不是藥神》成為黑馬,票房直達7.04億,據統計首日票房就遠超了曾經創下輝煌的《戰狼2》。《我不是藥神》大概講述的是絕症患者求取印度”神藥“的故事。雖然電影求取的是印度仿製藥,但是印度神藥從古至今在中國都有著它的傳說。

唐朝外交使臣,竟同《我不是藥神》一樣都是為了印度神藥而去?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有勇有謀的外交使節被譽為”中國最強外交官“,曾經歷史上的”一人滅一國“的輝煌戰績震驚了歷史。他就是唐朝奉旨四入印度的王玄策。

唐朝外交使臣,竟同《我不是藥神》一樣都是為了印度神藥而去?

我們都知道唐朝時期,政治開明,格外繁盛。唐時期中印的建交尤其是文化宗教的交流往來格外的緊密。歷史上唐朝從643年到657年間先後派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開拓了從西藏到印度的路線。更是在647年出使時候巧遇印度內亂,印度大臣篡位,王玄策借吐蕃兵力打出了歷史上的一人滅一國的戰役。而歷史上,如此賣命出使印度的王玄策,其實也是唐朝不餘遺力想從印度那求取神藥而已。

唐朝外交使臣,竟同《我不是藥神》一樣都是為了印度神藥而去?

根據歷史上記載,王玄策三入,有的歷史文獻表明是四入印度,都是為了替唐太宗李世民尋找求取印度神藥-“長生不老”藥。最後,神藥是求得了,但是李世民也因此斷送了自己的姓名。王玄策打了歷史上著名的那一仗後帶回了印度200多歲的方士,這位方士跟李世民說他有延長壽命的神藥秘方,當時病重的李世明就服了印度方士的神藥,不久還是離開人世。正史上雖然沒有明說是印度這神藥毒死了李世民,但是從古籍考古來看李世民之死也於這印度神藥脫離不了關係。

唐朝外交使臣,竟同《我不是藥神》一樣都是為了印度神藥而去?

印度的佛教文化自古源遠流長,也是古文明大國,千年古國,古有唐太宗不餘遺力派使臣去還是天竺的印度求取神藥,今有不少人費盡心力去印度代購物美價廉的複製藥,拋開一切來看,都是對生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