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人工智慧取代人工,我們該怎麼賺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我們該怎麼賺錢?

我要從一個可怕的問題開始講起:我們是否會走向一個沒有工作的未來?我們在自動駕駛汽車等技術上所取得的顯著進步,已經引起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興趣。但因為這個問題曾在過去多次被提及,也許我們真正應該問的是——這一次是否真的不同。人們擔心自動化可能會取代工人,並有可能導致大量失業,這至少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勒德分子的起義(譯註:19世紀英國手工業工人曾爆發搗毀機器的運動)。從那以後,這種擔便憂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了。

我猜你們大多數人可能從未聽說過“第三次技術革命”報告,但這是一份非常傑出的報告。這是由一群才華橫溢的人所撰寫的——實際上包括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份報告被提交給了美國總統,其宣稱因為工業自動化將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我們正處於社會崩潰的邊緣。這份報告遞交給林登·約翰遜總統的日期是1964年3月,這距今已經超過50年了。當然,這一切並沒有發生,只是不斷有人舊調重彈。

這一警告已多次被提起,但它始終是一個錯誤的警告。而因為這一直是一個錯誤的警告,它導致人們產生了一種慣性思維——從本質上說,是的,技術可能摧毀整個產業。它可能會毀掉整個行業和相關工作類型。不過與此同時,進步也會帶來全新的東西。所以未來會有新的產業出現,當然,這些產業也必須得僱傭員工。所以肯定會有新的工作出現,只不過這些工作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可能是無法想象的。但到目前為止,這都是一個猜想,一個積極的猜想。

事實證明,創造出來的新工作通常比舊工作好得多。比如說,它們更有吸引力。人們可以在更安全、更舒適的工作環境中工作,當然,也需要付出更多。所以這是一個積極的猜想。到目前為止,事情正是這樣發展的。但是也存在特殊的工人階級,他們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對這些工人來說,技術已經徹底摧毀了他們的工作,而且真的沒有為他們創造任何新的機會。嗯,這些工人就是馬。

第一個問題: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人類勞動力中是否有相當一部分將以馬的方式被裁掉?

人類勞動力中是否有相當一部分將以馬的方式被裁掉? (單選)
0
0%
0
0%
不會

現在,你可能會有一種非常本能的、反射性的反應。你可能會說:“這太荒謬了,你怎麼能把人類和馬相比呢?“當然,馬是非常受限的,當汽車、卡車和拖拉機出現時,馬就變得毫無用處了。而另一方面,人類是有智慧的;我們可以學習,我們可以適應。從理論上講,這應該意味著我們總能找到新的事情來做,並且我們可以一直與未來的經濟保持聯繫。

但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理解的地方。未來威脅工人的機器和那些取代馬的汽車、卡車和拖拉機根本不一樣。未來的機器將會思考、學習和適應。這真正意味著技術終將開始蠶食人類的基本功能——讓我們能與馬區別開來的東西;讓我們保持進化的領先地位的東西;讓我們與經濟保持聯繫,事實上對於經濟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那麼,與我們過去看到的信息技術相比,今天的信息技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要指出以下三個基本的事實。

第一點我們已經看到了,信息技術正在以指數水平不斷髮展。我知道大家都瞭解摩爾定律,但事實上,它的應用更廣泛;它能擴展到很多情況,例如,軟件、通信、帶寬等。此外真正需要理解的關鍵是,這種指數增長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當第一個集成電路被製造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計算能力已經超出那時30個數量級(譯註:按照摩爾定律這裡的量級應該是2為底數,即現今的計算能力是50年前的2的30次冪)。無論什麼與此相乘都是非常多的,它真正的意思是表明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大的絕對進步的時刻,當然,以現在的數值為基數,它還會繼續如此發展。因此,當我們展望未來的幾年和幾十年,我認為這意味著我們將看到一些我們實際上沒有準備好的東西。我們將會看到一些讓我們震驚的事情。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在有限的意義上,機器開始學會思考了。

我不是指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也不是科幻小說中的人工智能;我只是說機器和算法現在可以自己做決定。他們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學習。事實上,如果說有一種技術是真正的核心,是這背後真正的驅動力,那一定是機器學習,它正在成為一種不可思議的、強大的、破壞性的、可擴展的技術。

以前IBM的電腦“深藍”在國際象棋的比賽上戰勝了卡斯帕羅夫,產生轟動。但是也有一種論調說國際象棋有序可循,電腦程序也是遵循一套邏輯思維。而圍棋是無序的充滿不確定性的,甚至棋手可以通過欺詐手段騙過電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我們該怎麼賺錢?

而現在最好的例子是谷歌的DeepMind部門用AlphaGo系統所做到的 這個系統在古代圍棋項目中擊敗了世界上最優秀的選手。對我來說,我知道關於圍棋的兩個事實。一個是當你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棋盤上的可能下法基本上是無限的。實際上,這比整個宇宙中存在的原子數還要多。這就意味著,你永遠無法通過建立一臺超強計算能力的計算機來贏得圍棋的勝利(譯註:指單靠窮舉方法)。所以很明顯,需要一種更復雜的思維方式。第二件事是,如果你和一個圍棋冠軍交談,這個人不一定能準確地說出他們在下圍棋時在想什麼。這通常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感覺,他們只是感覺該怎麼做。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我們該怎麼賺錢?

因此,考慮到這兩種特性,我想說,自動化技術達到圍棋世界冠軍級別的水平是完全安全的,事實上,它本不應該給我們帶來警示。究其原因,是由於我們傾向於畫出一條區分線,在這條線的一邊是我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基本的、重複的、可預測的工作和任務。這些工作可能分佈在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需要不同的技能水平,但是因為它們是天生的可預測的,我們知道它們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易受機器學習、受自動化的影響。毫無疑問,有很多這樣的工作,現有經濟中大約一半的工作是此種類型。

但是在這條線的另一邊,我們認為其中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些被認為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這些是我們認為的安全可靠的工作。現在,根據我對圍棋的瞭解,我猜它應該是在這條線的安全可靠的一邊。但事實並非如此,谷歌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表明這條線將是非常動態的。它將會發生變化,越來越多我們目前認為是安全可靠的工作和任務會被移到線的另一邊。

另一個需要理解的關鍵問題是,這絕不僅僅是低工資的工作或藍領工作,或者是那些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人所做的工作和任務受影響。

有大量證據表明,信息技術正在迅速提升其技能水平。因此,我們已經看到了其對專業工作的影響——會計師、金融分析師、記者、律師、放射學家等工作。所以我們對未來的職業、任務和工作所做的很多假設都很有可能會受到挑戰。

因此,當我們把這些趨勢放在一起的時候,我認為這表明我們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出現嚴重的失業。或者至少,我們可能面臨大量的就業不足或工資滯漲的情況,甚至可能工資還會下降。當然,還有不斷飆升的不平等程度。當然,所有這些都將給社會結構造成極大的壓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根本的經濟問題,因為就業是主要的社會機制,它將收入分配給所有購買我們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

為了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你必須有大量的消費者,他們有能力購買正在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如果你沒有這樣做,那麼你就會面臨經濟停滯的風險,或者甚至是經濟螺旋式下降的風險,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客戶來購買產品和服務。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依賴於進入市場經濟來獲得成功的。你可以從一個非常特別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想象一下,比如說你把史蒂夫·喬布斯單獨一個人扔在一個島上。在那個島上,他會撒歡一樣到處跑,像別人一樣採集椰子。他真的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究其原因是由於他沒有市場可以發揮他的驚人天賦。因此,進入市場對我們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對於整個系統來說,它才能可持續的運轉。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我認為你可以通過一個非常理想化的框架來看待這個問題。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未來,我們都只有很少工作,有更多的休閒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我們認為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棒的願景。這是我們絕對應該努力的方向。但與此同時,我認為我們必須現實一些,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很可能面臨嚴重的收入分配問題。很多人可能會被甩在後面。我認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最終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收入與傳統的工作分離。而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更直接的方法是保證收入或普遍的基本收入。

現在,基本收入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吸引了大量的關注,有很多重要的試點項目和實驗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我自己的觀點是,基本收入不是萬靈藥;它並不一定是一種即插即用式的解決方案,但我們可以以此作為開始。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建立和完善的基礎想法。舉個例子,我寫了很多關於把明確的激勵因素納入基本收入的可能性。為了說明這一點,想象一下你是一個苦苦掙扎的高中生。想象一下,你有輟學的危險。但是,假設你知道在未來的某一時刻,無論如何,你將得到和其他人一樣的基本收入。現在,在我看來,這就產生了一種非常不合理的激勵,讓你放棄學業,然後輟學。

所以我想說,我們不要用那種方式來組織。相反,讓我們為那些從高中畢業的人支付比那些輟學的人更多的錢。我們可以把激勵措施建立在基本收入的基礎上,並將其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我們可能會鼓勵在社區中工作來幫助他人,或者為環境做一些積極的事情等等。通過將激勵納入基本收入,我們可能會對此有所改善,而且在解決我們在未來可能面對的另一個問題上也邁出了幾大步,那就是:如果對於傳統工作的需求減少了,我們如何找到存在的意義和滿足感,我們如何支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

因此,通過擴展和改善基本收入的概念,我認為我們可以讓它看起來更好,我們也可以讓它在政治上和社會上都可以接受和可行——當然,通過這些,我們也增加了它實際會出現的幾率。

我認為最基本的一點,我們許多人對於基本收入和安全保障幾乎是本能的反對,這是出於擔心太多人坐在經濟這輛車上卻沒有人去拉車。然而,實際上,我在這裡所表達的全部觀點就是——在未來,機器將越來越有能力為我們拉動那輛車。這將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來構建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我認為,最終,基本收入將不僅僅是一個選項,它將變得勢在必行。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因為就業是一種能讓消費者獲得購買力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的機制。如果這種機制在未來會逐漸消失,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它,否則我們可能將面臨整個系統無法持續的風險。

我真的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是找到一個方法,構建一個適合每個人的未來的經濟模式,對我們社會的每一個層次都將是最重要的挑戰,是我們在未來幾年、幾十年都必須面對的事情。

讀者們,你們思考過類似問題沒有,我們將如何面對未來的社會,我們的社會價值將如何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