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高考分數出來了,志願填報也已經開始,對於心儀的大學、心儀的專業或許您早已經心裡有數,只等著名單的公佈就可以準備上學了。但是在民國時期要上大學可不容易。首先要有高中的畢業證書,其次當時也

沒有全國性質統一的考試,要考取大學必須帶著高中畢業證明和成績等材料去報名參加該所大學的入學考試。考試通過方能入學。

除了入學要通過考試,民國時期上大學的花費一般工薪階層勞動家庭也負擔不起。公立大學一年學費大約幾十塊大洋,私立大學中最貴的教會學校要一、二百塊大洋。當然也不是說就不能上大學了,窮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會選擇師範大學。因為師範大學是不收學費的,有的還免費為學生提供食宿,還有的會發放津貼,摺合下來還能有結餘。這期就來詳細說說民國時期北京地區的大學收費情況。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報名費

上面說到民國時候上大學要交報名費,這裡的報名費一般是3塊大洋,1930年北大招生就要3塊大洋,也有的資料顯示1931年入學新生報名費只收了1塊大洋的。而在20年代的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費,足以維持小康水平”,另據《1918~1980年北京社會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20年代初一個四五口人的勞動家庭,父母加兩三個孩子或老少三代人,每年的伙食費132.4元,也就是每月11元就可以維持生活了。兩廂對照,基本吻合。而小小的報名費,按高的來說,竟然要花掉每月生活費的四分之一!

再加上當時的入學考試時間都是學校自己規定,時間跨度也比較大,為了增加錄取率,學生們一般都會同時報考多個學校,這樣算下來,只報名費一項花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且不說奔波各個大學還要花費不少的差旅費和臨時租房的房租或旅館的房費。

公立大學的花費

據1912年9月29日頒佈的《教育部公佈學校徵收學費規程》規定了公立學校的學費:

高等專門學校學費,每月2—2.5元。

大學每月3元。

師範學校及高等師範學校免徵學費,但入學時徵收最多10元的保證金,畢業日原數發還。

  • 大學

國立北京大學1938年制定並公佈的《學則》記載了學生每學期入學需要繳納的費用:

學費10元

體育費2元

制服費12元(可自備)

賠償費5元(學期末結算,有餘發還,不足補繳)

保證金10元(新生入學時繳納,畢業時發還)

宿費(由設有宿舍的學院酌情定之)

這樣算下來,除入學時要多繳一份10元的保證金,每學期至少都要繳17元,每年就是34元的費用。

教育部立外國語學校1938年制定的《學則》記錄了該校學生每學期應該繳納的費用:

學費10元

體育費2元

制服費暫定12元

入學必須繳納保證金10元

教育部立中等教育師資講肄館

每月津貼5元,所有各科講義除免費的以外,圖書文具都由學生自備。

因故中途退學或休學的學生,學校會根據個人情況追繳其所領津貼。

  • 高等專門(專科)學校

《北平學術機關指南》有記載:陸軍獸醫學校完全官費,只在入學時本科學生繳納保證金60元,蹄鐵科(學制只有一年)學生繳納保證金10元,畢業後發還;警官高等學校每學期學生需交費25元。

  • 師範及高等師範學校

師範學校和高等師範學校不收學費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學校1938年8月開始實行的《組織大綱》中提到,學校要求學生寄宿,並且學、宿費一律免繳。鄧雲鄉的《文化古城舊事》記錄,當時的北師大(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學、雜、住宿等費用一概免除,還管飯,伙食也不壞,故而北師大又有“吃飯大學”

的綽號。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1926年1月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師生合影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總的來說,公立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每學期學費一般為10元,幾乎所有學校都要繳納體育費,少數學校設有宿舍,需要繳納宿費(包括水、電、爐費用等),還有的學校要繳納12元制服費。此外,入學時都要繳納

保證金,一般為10元,畢業時會發還,有的學校每學期還要繳納賠償金,會在學期末結算髮還。

在30年代北大最普通的包月伙食費是6元,據說“每月6元可以吃得不錯;若漲到7元,標準就很高了。”

合算下來,每年每個學生的學費和伙食就已經快要100元了。加之有的學校還不提供宿舍,還要自己租房。

資料顯示,1930年調查的2300家北京工薪階層,每家每月平均收入16元,減去日常開支,每年多了也只有三四十元,很難養的起大學生。

至於師範和高等師範學校不收學費,有的還免費提供食宿。所以很多家裡條件比較困難的一般都選擇上師範學校。

私立大學的花費

民國時期有很多私立大學。1925年,全國經教育部批准立案的私立大學有13所,經教育部同意試辦的有14所,未經批准而自辦的為數更多。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的北京,只《北京志稿·文教志上》一書,記錄在案的私立大學和私立專科學校就有十餘所。

私立大學的學費一般比公立學校高,但所有的私立大學學費沒有統一標準,其中教學條件最好、收費最高的是教會大學,並且其收費項目也多。所謂教會大學,即清末和民國期間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教會在中國創辦的大學。北京最有名的教會大學就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了。

  • 燕京大學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1937年通過的《燕京大學本科教務通則》第三章,詳細記載了每學期入學需繳納的費用:

正式學生及幼稚師範專修科學生的學費都是55元,製革專修科學費為60元,特別生、複習生學費按學分收費,每學分5元,最低15元,最高60元

宿舍費(電、爐、水等)20元

醫術費(藥費另計)2元

體育費2元

雜費2元

實驗費及音樂費按所習科目規定之。

其中,特別生、複習生按學分繳費,當時燕京大學本科學生每學期平均要修約17學分,若修滿學分核算下來每學期要繳60元 。

這麼算來,普通學生每學期最少也要繳81元,每年至少162元,這還不算實驗費、音樂費等等。

  • 私立北平輔仁大學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學則》第十三章第五十六條明確記載了本科學生入學每學期應該繳納的費用:

學費35元

宿費及燈爐費20元

雜費、衛生費、運動費6元

化學、物理、生物、心理每門課實習費5元

社會經濟學系實地調查費5元

預償費每位學生2元

在此基礎上每習一科加5元,只要不損壞校內物品就可退還。

每個普通學生每學期不算實習費和每科目的預償費也要要繳納63元,每年也要126元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總的來說教會大學每年收費高達一百多塊,是公立學校的數倍,甚至有的教會大學在抗戰期間只學費就高達200多塊。當然教會大學學費高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其教學條件、食宿條件都比公立學校要好許多。

首先是住宿條件好。在北洋政府時期,北大的學生六個人一間宿舍,宿舍樓裡連個像樣的廁所都沒有,冬天沒有熱水供應,學生凍得發抖;而身為教會大學的燕京大學,兩個人一間宿舍,每間宿舍都配備了浴缸、電話、飲水器和洗衣設備,學校不間斷供應熱水,每個樓層還都有一個小廚房,嫌大夥房飯菜不合口味的學生還可以在小廚房裡自己做飯吃。

其次,教會學校的英語教學是一流的,大多數教科書都用英文編寫,任課教師也多為外籍教授。如上海浸會大學,全校五十名教授,其中二十二個是美國人,老師用英語講課,學生用英語交流,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口語水平高得嚇人,只學一兩年,就能跟外國人正常交流。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通篇介紹下來,按當時普通工薪階層每年的收入,只能讓孩子上不收學費的師範大學,其他收費的學校,即使是每年幾十塊的普通國立學校也是供不起的。就算咬著牙供孩子上了學,也會因為後續收入狀況,導致孩子被迫退學。

所以說我們要珍惜當下和平穩定的環境和努力就有收穫的時代,也祝每位考生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學心儀的專業!

如果文中有需要指正的地方歡迎不吝賜教,在評論區留下年的高見,您也可以寫下您上大學時的學費、宿舍費、伙食費等和當時的美好回憶。如果認為我們寫得不錯,也歡迎您點贊打賞!

民國時期的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本文參考:

《北京志稿·文教志上》

《民國初期各階層的收入水平與生活狀況》楊興隆 《經濟社會史評論》2015年第3期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李開周 北京青年報

《流年碎影》張中行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北京傳統文化聯盟”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