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一)

資產負債表其實用它的英文名字Balance Sheet(平衡表)來稱呼可能更為準確一點。它其實不僅僅包括了資產項目和負債項目,還包括了所有者權益,一共三大項目。可能我國在財務報表的期初就稱之為資產負債表,而沒有叫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表,所以財會界一直把這個稱謂沿用至今。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財務報表。大家看得仔細,可能會注意到資產負債表表頭的正下方都會標明XX年XX月XX日,指的就是這張表反映的是公司在具體的這個日期時點上的財務狀況。正因為資產負債表是一張時點報表,所以我們通常會把資產負債表比喻成一張照片,而且再懂得一點財務知識後,你會明白,這還不是一張普通的照片,是一張經過加工的藝術照。

下面我們先來看資產負債表最簡單的結構的解析。

資產負債表的1+2結構

資產負債表(一)

資產負債表的1+2結構

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國最偉大的人之一也做過會計。這位智慧的老人就是孔子。孔子在21歲的時候到魯國一貴族家中做管賬目的一個官吏時,就悟出了財務會計的真諦,孔子說:“會計,當而已矣。”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其實卻意義深刻,他其實是想告訴我們,做會計,保持

一種適當的平衡的心態就可以了。其實,財務的智慧也正是在一系列矛盾的關係中尋求平衡。

那麼,大家第一個要學習的關於財務平衡的恆等式就是: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通常,大家看到的資產負債表都是左右式結構的,右邊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代表著公司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左邊是資產,代表著公司的錢都用到哪裡去了。

對於財務報告而言,資產是一個公司核心中的核心。商業管理的本質其實是對資產的管理。

2000年左右,在香港流行三大產(慘)物,那就是負資產、申請破產和禽流感。

什麼叫負資產?就是你買的房子的房價下跌,跌到已經低於你向銀行貸款的數額了。比如說,你自己存款存了100萬元,向銀行貸款100萬,買了一套200萬元的房子。那麼,很簡單,你就可以編制一個非常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如下:

資產負債表(一)

簡式資產負債表

你的淨資產,就是拿資產200萬元-負債100萬元=100萬元,其實也就是你自己的銀行存款,也就是你的所有者權益。換句話說,只要你買的房子的市值是高於你向銀行貸款的負債100萬元的,那麼超過這個100萬元部分的價值就是你的淨資產。但是一旦,你所購買的房子的市價低於你向銀行貸款的100萬元負債的時候,假設你的房子已經跌到80萬元了,你發現你再拿這個公司 資產-負債 去計算你的淨資產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淨資產餘額是負數了,資產80萬元-負債100萬元=淨資產-20萬元。這個時候,就叫你擁有的是負資產。2000年左右,香港的房地產大跌,很多幾年前買房的市民被套牢,都從淨資產為正瞬間變成了揹著一個負資產,所以很多人不堪負擔銀行的貸款利息而宣告個人破產。

資產負債表(一)

家庭資產-房產

1992年,財政部對資產的定義是:“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力。”

2000年,資產的定義被修改為:“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計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大家仔細看完上面兩句對資產的定義,可以發現2000年的新版本增加了一句關鍵的話,就是該資源預計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所以,只有確實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才可以被定義為企業的資產。如果一項資源已經或者預計未來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那麼該項資源就不能算作公司的資產,應當被處置或者被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