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塞!成都女子花3元錢給推銷員買水喝,對方竟又10元高價出售!

7月15日,在成都蜀西路附近的遭遇,讓她覺得自己的愛心被利用了。

當天,一家尚未開業的健身房推銷員正在完成公司制定的一場培訓,讓陌生人請自己喝瓶水,然後轉手將水高價賣給另外的陌生人,以此鍛鍊交流和推銷等業務能力。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培訓方式並不可取,任何產品的推銷和實踐培訓,都應當遵循道德的底線。

熱心市民:給推銷員買水喝

回頭竟發現對方在高價出

“我是看他一個兼職推銷員在太陽底下工作辛苦,以為他真的是想喝瓶水。”張麗很確定地說。

7月15日下午,她和同事一起途經蜀西路旁一家名為“V9健身”的會館前,遇到了三位推銷員。“他們穿著馬甲,上面印有健身房的名字。”張麗回憶,推銷員上前向她提出了一個請求,請他們喝瓶水。

心塞!成都女子花3元錢給推銷員買水喝,對方竟又10元高價出售!

▲ 健身房推銷員

“他們說,天氣很熱,出來做活動很辛苦,我以為是他們自己要喝。”為什麼非要別人跟他們買水,自己不能買嗎?張麗說,儘管有些猶豫,但在推銷員再三的請求下,她最終答應了,“三位推銷員一人一瓶,還需要價格在3元錢以上的。”

辦完事後,張麗返回單位,再次經過健身房門口,該健身房另外的推銷員上來了。這一次,推銷員試圖把手裡的一瓶飲料賣給她。“先前已經給你們買過水了,現在怎麼又要把水賣給我?”張麗說,當她提出這樣的疑問時,對方沒有再說什麼。

當她回到單位後,竟然又有兩位健身房推銷員拿著水上門讓她買下,一瓶價格為3元的飲料,喊價居然是10元。張麗說,起初買水是出於對推銷員的一份愛心,現在她感覺自己被騙了。

記者根據張麗同事拍下的一段視頻發現,當該同事詢問才給推銷員買了水,現在怎麼反手高價賣給自己時,兩名推銷員面色尷尬,稱“買瓶水,可以預定健身房抽獎的一個名額。”

張麗的同事說:“要不是詢問,推銷員並未提出有關抽獎的事,而我們買水給他們,他們反手高價賣給我們。”

推銷員:公司要我們鍛鍊膽量

讓別人買水,然後我們把水賣出去

7月16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前往位於蜀西路的V9健身會所,幾十名身著健身房馬甲的年輕人聚集在健身房外,簡短的集會後,大家四處散開,走向附近的大街小巷。

一位身著健身房馬甲的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健身房的推銷人員。當天,主要是向路人推銷一項交50元抵1200元的活動,以此擴充健身房的會員。

對方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7月15日當天,他們確實是在請陌生人給自己買水,然後再將水賣給陌生人。“別人為我們買的水需要3元錢以上的,而我們賣出去是10元錢一瓶。”

心塞!成都女子花3元錢給推銷員買水喝,對方竟又10元高價出售!

另一位推銷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請陌生人買瓶水,然後將水賣給陌生人,是公司在鍛鍊大家推銷的能力,也順便推銷一下健身房。“是怎麼讓陌生人給你們買水的呢?”記者問。

對方說:“可能是看到我們可憐吧,也有些人給他說多了,他也覺得不好意思就把水買了。”經過走訪,記者發現推銷員們對於這樣的培訓方式,完成起來並不容易,同時也持有不一樣的看法。

21歲的張峰(化名)在健身房做兼職推銷,他也向記者證實,健身房要開業了,領導想讓他們出來鍛鍊一下。

7月15日當天,他告訴路上的陌生人,“今天比較熱,能不能請我喝瓶水。”張峰說,不能明確告訴別人這是公司在訓練他們,因為這樣說就沒起到鍛鍊的作用。他坦言,“平白無故就喊別人買水,很尷尬。”

最終,他自己花錢買水,然後以3元兩瓶的價格賣了出去,以此完成任務。

健身房銷售負責人:只是公司搞的一個活動

讓推銷員把自己放開

在健身房門口,成都商報記者碰到了其銷售部門的負責人。

對方介紹,目前健身房還未開業,正在裝修,而現在公司正在搞推廣活動,但是銷售人員很多還是兼職的學生,面對陌生人可能連話都說不出口,“讓銷售人員請別人買瓶水,是想訓練他們與陌生人的交流能力,就好比把你放到一個陌生城市,你去生存,磨練交際能力。”

在訓練之前,公司明確告知了銷售員,讓陌生人買的水必須是3元以上的,而賣出去必須賣10元一瓶,同時公司會給這些銷售員做一些培訓。該負責人說,目的就是“讓銷售員把自己放開,覺得讓別人請你喝瓶水是件很簡單的事,隨便你用什麼方式方法。”

心塞!成都女子花3元錢給推銷員買水喝,對方竟又10元高價出售!

▲健身房推銷員向路人推銷

當記者提出有路人為銷售員買水是出於愛心,銷售員轉手把水賣出去,是否是利用別人的愛心來進行一種業務訓練,這位健身房銷售負責人則稱:“其實也只有那一位路人在反映,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們只是為了培養這些年輕人與陌生人交流的能力。”

對方認為,銷售員在高價賣水時,應當向路人表示,“我們在搞一個活動,我這瓶水是很辛苦地在太陽壩裡獲取的,你能不能把這瓶水幫我買了。如果別人拒絕了就下一個,總有人會願意。”

記者隨後對街頭的路人進行了走訪,一位男士說,“其實能讓陌生人心甘情願為你買瓶水,是你的本事。”不過另一種觀點認為:得到了水,再高價賣出去,實際上是消耗了別人的愛心和金錢,來實現自身培訓或者鍛鍊的目的,“這種方式不能接受。”

業內人士:拓展市場應有道德底線

內部培訓應考慮第三方權益

對於此事,智聯招聘培訓負責人譚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

“公司這樣的安排,其培訓銷售人員的目的很明確,只是涉及到了一些道德層面,與市民的認識發生了一些衝突,“我們不是很建議也不欣賞這樣的形式。”

譚哲稱,從第三方的角度(陌生人),肯定會認為自己被騙了,因為公司內部的培訓,確實牽扯到了與之不相干的人員(陌生人),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愛心被利用,公司並沒有把這一點考慮進去,而只考慮到公司主體層面。

西南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卿濤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即便是培訓,銷售人員向陌生人索取一瓶水,都應當是通過勞動或者向陌生人提供了某種服務換來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才是擴大市場的根本。

而任何銷售和市場拓展,都應道遵循道德底線和人之常情,不能進行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