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轻改作一直都是被很多人诟病的对象。其实不仅限于轻改,还包括漫改,对于改编大家都会褒贬不一。而且,在原著党和动画党之间也非常容易形成站队现象。动画党可能会觉得原著党矫情,对动画本身的评价不够客观,原著党则觉得动画党完全不了解原著的精髓。怎么说呢,轻小说和动画毕竟是不同的内容载体,高度的还原大多情况下也只能做到精神层面的继承。

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更不要说,轻小说中有那么多是奇幻题材的。从大的人设、场景设定到小的招式、特效设定。同样的描写,到了读者脑袋里呈现出来的画面都绝对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动画当中看到的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呀!某个人物不应该是这样的呀!这种原著党普遍会有的违和感。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不是直到动画化才发生,可能在插画师画人设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再说剧情,这个大概是轻改作最致命的地方。首先,轻小说有自己的推进节奏。小说的每一章每一卷中,都体现出作者对整个故事的驾驭能力。但是,这个节奏一定是轻小说的节奏,而不是动画的节奏。动画一集当中能容纳多少章节的内容,要如何删减,一期的企划中到底动画化到哪一章哪一卷?这些都是编剧必须要详细考虑的。而日本动画制作的商业压力大家肯定也都有耳闻,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轻改作并不能做到精雕细琢。

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就拿《某魔法禁书目录》来说,不看原著只看动画的话,哪怕是动画党应该也会觉得故事的跳跃度太大。除了一开始花了六话讲清楚了当麻解救茵蒂克丝,后面的剧情简直不能忍。那么多的设定根本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原著牵扯出多方势力的宏大世界观,到了动画当中只会让人感觉,这特么又是乱入?而相对比《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动画的内容就显得扎实了很多。《某魔法禁书目录》一部原本可以靠剧情吸引观众的作品,变成了卖肉杀必死。这种情况下,作为原著党最怕看到的局面就是,期待的精彩画面没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容拖拖踏踏,甚至还加一些原创剧情来添堵。

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当然,也不是说原著一定就无可挑剔,不遵循原著就一定不好看。我可以举一个典型的大反例,就是《药师寺凉子的怪奇事件簿》,这部作品的动画简直就是勇士级别的。虽然,TV动画只有13集,但每一集都是原创剧情。原作中的事件到TV当中,都只是主角们随口一提一句而已。但是,人物的特点依旧非常鲜明,药师寺娘娘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泉田对她的无奈和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放在原著面前我认为也不失色。故事方面,当然还是因为TV制作的压力太大,基本一集一个事件,编剧的压力可想而知。综合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而就算是诚意满满的改编,像《刀语》这样除了画风清奇,诚意绝对十足的作品,也不一定敌得过原著在粉丝心中的地位。再说西尾维新写的打斗,看文字可能很爽,但也实在不是大家痛痛快快打一架的感觉。我们看到的打斗场景,先不评判好坏,我只是在想鬼知道在制作的过程中,作画都经历了些什么。这里心疼作画一秒。

如何看待轻小说改编成动画后人设与剧情大量改动的情况呢?

有时候啊,其实动画制作组也里外不是人,不改吧说没创新,改吧冒风险也很大。中规中矩还是标新立异,这归根到底还是要对销量负责。而作为漫迷的我们,如果真的喜欢一部作品,与其去站队不如真的把原著和动画都看了,或许不一定得出客观结论,至少对于自己来说不是道听途说,而是最真实的感受,这样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