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廚師一把鹽」?少放鹽也能做出美味佳肴!

“好厨师一把盐”?少放盐也能做出美味佳肴!

俗話說“好廚師一把鹽”,意思是美食和鹽密不可分,但過量的鹽影響健康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改不了口重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味覺靈敏度下降,於是就會放更多的鹽或醬油。其實,只要注意食物的烹調方法和在流程上下功夫,就可以解決美食與鹽之間的矛盾了。

1. 晚放鹽

要達到同樣的鹹度,晚放鹽比早放鹽用的鹽量會少一些。人體味蕾上有鹹味感受器,它與食物表面附著的鈉離子發生作用,就能感受到鹹味。晚放鹽,鹽分只覆蓋在食物表面,尚未深入到內部,就算少放了一些,舌頭照樣能感受到同樣的鹹味。如此,就可以在保證同樣鹹度的前提下減少鹽的用量。

2. 多放醋

酸味可以強化鹹味,多放醋就感覺不到鹹味太淡。菜裡多一點酸味,不僅可以讓疲憊的味蕾為之一振,還能促進消化,增加礦物質的吸收率,減少維生素的損失,一舉多得。

3. 少放糖

少量的鹽可以突出糖的甜味,少量的糖卻會減輕菜的鹹味。所以,需要控制鹽分的人最好在烹飪時不放糖。

4. 適當加調味品

做菜時加點辣椒、花椒、蔥薑蒜之類的調味品熗鍋,表面上撒一點芝麻、花生碎,或者淋一點芝麻醬、花生醬、蒜泥等,令菜餚更加生動可口,即使少放鹽也很香。

5. 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

如果烹調原本味道濃重的原料,如西紅柿、芹菜、香菜、茼蒿、洋蔥之類,少放鹽也無妨了。

其實,生活中的有些事可以改變,花上2-3個月適應低鹽食物,再次嘗試以往的口味時,你會不會感覺太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